首页>
根据【关键词:式】搜索到相关结果 574 条
-
我与油画
-
作者:
铁扬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太行山
戏剧学
色彩
艺术家
玉米地
印象主义
画面
绘画
生命形式
油画
-
描述:
每个画家对于题材和材料工具的选择是对他人生的又一次选择。这一半是因他的兴趣,一半似乎是命里注定。你一旦选择了它们,便终生和它们难解难分。日久天长,这种选择本身成了画家生命形式的一部分。而由此派生出来的一个个画面是他生命派生出的许多永恒瞬间。
-
淡雅静逸之美:品读刘新华的工笔重彩画
-
作者:
刘丽莎
来源:
中国书画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水画
材质美感
新华
工笔画
中国传统
画面
中国画
绘画形式
作品
线条
-
描述:
刘新华的工笔画可谓中国工笔重彩画坛的一枝奇葩。刘先生早年东渡日本研习二十余年,将日本画和中国传统的审美意蕴结合而形成独特的艺术气象,兼收并蓄,将材质美感与意境美感相应相和,凸现出淡雅静逸的情怀之美。观刘先生画面,总让人联想起宋代诗人白玉蟾的诗句.南枝才放两三花,雪里吟香弄粉些。淡淡著烟浓著月,深深笼水浅笼沙。这种动之以情的描绘,令草木充满生命的灵动,令观者为之动容。
-
与道俱往 著手成春:读张建军的画
-
作者:
于公
来源:
中国书画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协会
传统绘画
花鸟画
工笔重彩画
艺术传统
表现形式
建军
中国画
美术家
北京
-
描述:
张建军,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北京西城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
-
中国工笔花鸟画的美学意蕴
-
作者:
李娟
金维久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现样式
美学意蕴
中国传统绘画
绘画语言
以线造形
工笔花鸟画
中国画
观察方法
-
描述:
工笔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画体,以线勾勒、敷色渲染的笔墨表现样式,不仅成为中国画各种画体的基本描绘方法,而且规定了中国绘画语言的特质。工笔画以线造形的方式,奠定了中国画造形观念的基础,表现了中国画
-
雕塑空间形式的历史发展
-
作者:
乔迁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维空间
影响图
模糊性
历史
雕塑实体
空间形式
视觉习惯
关系存在
-
描述:
雕塑是需要占有一定的三维空间的,一般来说,雕塑的实体和空间会形成图——底关系,当然,这种图——底关系和绘画中的图——底关系有着巨大区别。绘画的图——底共同组成作品,是作品不可分割的部分,雕塑的图——底关系存在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从视觉上看,从不同的位置观察,雕塑的图——底关系会发生变化,不同的人的视觉习惯也会影响图——底关系的变化,有些人会感受实体影响的空间大一些,而有些人则相反。图——底形状、比例的大小不同,雕塑的效果也会不同,而且,雕塑和空间的关系又不是仅仅具有图——底的关系,有些空间和雕塑实体组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成为造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
地景雕塑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
作者:
汤士东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观设计
视觉形式
建筑物
公共设施
娱乐方式
艺术观
空间形式
传统雕塑
-
描述:
;有的像游戏装置,能够给人提供一种娱乐方式;有的像公共设施,有的则是经过有意识处理的一片地形。传统雕塑通过立体构图追求自身视觉形式的完善,雕塑中的造型单元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观众的视线是由外向内看的,欣赏到的是形体外表面的起伏变化。现代雕塑通过空间构图
-
现场扫描
-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研究院
中国画学
艺术研究
中国艺术
中央美术学院
布居
举行仪式
雕塑家
场扫描
美术馆
-
描述:
布莱恩·福肯布居被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聘为顾问2008年8月31日,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仪式,聘英国皇家雕塑家协会主席布莱思·福肯布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顾问。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主持了聘任仪式。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王能
-
论线
-
作者:
林蓝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学期
审美感受
审美形式
造型艺术
造型手段
旧石器时代
线条
新石器时代
-
描述:
上学期间,我曾沿黄河一线考察。从敦煌到龙门,在石窟雕塑与壁画上,我看到了无数的线。翻开人类艺术史,时时可见线的轨迹。对色的审美感受在旧石器时代即已经开始,而对线的审美感受的充分发展则要等到新石器时代制陶时期。色与线是造型艺术中的两大因
-
油画修复观念思辨
-
作者:
江郁之
来源:
美术馆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修复理论
修复方式
唯物主义
修复前
历史性价值
艺术品
审美性
西方哲学观
表象主义
油画
-
描述:
西方哲学的重要特征是它的思辨性,并从思辨中逐渐形成其理论体系,它的特点是先对事物进行剖析,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逻辑推理。西方哲学注重"逻辑"和"求真"的传统,习惯于靠理性来研究法则,从此出发奠定了西方哲学观念的基础。
-
人生飘忽百年内 且须酣畅万古情
-
作者:
曹淦源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物造型
李白
杜甫
贺知章
八仙
装饰性
表现形式
瓷画
青花
人物形象
-
描述:
一、杜甫《饮中八仙歌》唐代贺知章、李琎、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等八人嗜酒豪饮放达,他们都先后在长安住过。天宝五年(746年)杜甫初到长安,从饮酒的角度把他们联系在一起,戏题《饮中八仙歌》云: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麦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
1
2
3
...
47
48
49
...
56
57
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