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式】搜索到相关结果 93 条
-
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兴起的思想启蒙时期
-
作者:
谢红军
来源:
艺苑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美术教育
美术教育思想
美术教育史
现代美术教育
西方美术
思想启蒙
十九世纪
教育方式
传统美术教育
二十世纪初
-
描述:
一建国三十八来,特别是近十年来的努力,以吸收西方现代美术教育方式为标志的多元化美术教育思想终于取得了它在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中应有的地位。分析、评判这三十多年的艰难历程,我们发现在许多地方,特别是
-
美的新探—评美术系八五届毕业生版画作品
-
作者:
林淑华
来源:
艺苑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渔民
美术系
形式多样
表现手法
毕业生
题材
民间剪纸
作品
版画
套色木刻
-
描述:
一九八五年初夏,我院美术系举办的八五届毕业生作品展览,展出了国画、油画、版画作品近二百件,题树广阔,形式多样,不少作品有新的追求,使我们看到美术战线上的新兵,在向美的探索
-
我们面临挑战
-
作者:
雷侣
来源:
艺苑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内容
教学体系
素描教学
西方现代艺术
表现形式
后现代主义
石膏模型
油画创作
知识结构
油画教学
-
描述:
国内借鉴西画从两江优级师范学堂算起已有八十几年历史,直至今日,所有的美术学科,无不以西画为根底。油画专业更不得言,通过几代人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已创立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教学体系。即从循序渐进的素描课题、色彩习作、生活体验到创作,教学内容结构谨严而且技法理论丰
-
中国绘画之“中西调和”
-
作者:
君霖
李炯
来源:
工会博览(艺苑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个人情感
艺术表现形式
国画
艺术发展
中西调和
文化传统
绘画艺术
中国绘画
坚持
西画
-
描述:
当今世界艺术由于历史的积淀,意识多样,思潮体系繁多,最有影响性的,同时主宰绘画艺术发展的两大体系,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绘画艺术和以意大利为母体的西方绘画艺术。据史料记载,油画艺术最早传入中国
-
笔墨·传统·个性——谈中国画的现实追求
-
作者:
许平
来源:
工会博览(艺苑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齐白石
中国文化
文化个性
画面
表现形式
中国画
作品
艺术个性
传统文化
文人画
-
描述:
读书的时候,曾经看到这么一个观点"中西方文化观念的极大差别表现在书写工具上的最原本的理解和使用,中国人是用毫毛(羽毛)软的一端来书写,而西方却是用羽毛硬的一端来书写……"。的确,软硬两端的不同理解和使用带出了不同的文化理解和内涵,中国水墨画与西方的油画、素描在美学原理和审美表现上是完全不同的自成体系的领域。但是在今天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有些人认为也要把艺术全球化,本人认为这是不妥当的。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现根据个人多年的实践和体会谈谈几点看法。
-
典雅深邃的唯美主义——再谈于文江的画
-
作者:
康征
来源:
工会博览(艺苑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绘画
形式语言
人物绘画
工笔
中国传统
中国当代
中国绘画
作品
唯美主义
中国现代
-
描述:
于文江,1963年生于山东牟平,1984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系,1988年深造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工笔画学会理事,文化部中国国家画院画家,创作研究部副主任兼人物画室主任,院艺委会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文化部优秀专家,国家画院于文江工作室导师。作品参加第六、七、八、九、十届全国美术展并获奖,作品《秋暮》获中国当代工笔山水画大展一等奖,《蒙山秋》获纪念《讲话》发表五十周年美展银奖,《大红枣》获中国工笔画大展金奖,《家园》获首届中国画大展铜奖,《净湖》入选百年中国画大展。作品《正午蝉鸣》、《山寨小溪》参加一、二届全国画院双年展。作品多次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发表,出版有《当代中国画精品集——于文江》、《于文江作品集》、《走近画家——于文江》、《名家逸品——于文江》等。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且广为国内外机构和个人收藏。
-
略论平面设计本土化的意义
-
作者:
芦扬
来源: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平面设计
表现形式
本土化
-
描述:
长期以来,平面设计的表现形式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严重依赖于西方等外来形式,特别是在“国际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平面设计的图式定律更是倾向盲从,生硬地照搬西方理念以求“与国际接轨”,使原本独具魅力的本土化
-
浅析影响艺术创作的重要因素
-
作者:
徐晓安
来源: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作品
审美需求
美学观念
形式美感
艺术表达
-
描述:
因为我们处在一个如此令人眼花缭乱的艺术时代,以至于遭到下面一些不可逃避的后果:第一,我们处在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艺术时代。第二,我们有不同的哲学根基和美学理念。第三,我们有不同的文化宗教观念以及现实基础。这些事实各有它根本的特质,所以对于艺术有很重要的影响。因为这种现象太明显了,我们反而不常常想起它。我们如果不把这些后果看清楚,便不能正确认识我们自己和我们的文明。
-
迟到30年的雕塑里程碑:再看"四面体"
-
作者:
陈超
来源:
齐鲁艺苑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布局方式
表现手法
空间环境
四面体
-
描述:
简述“四面体”雕塑诞生和夭折的过程,根据特定的时代环境分析其夭折的原因,并从创作理念、表现手法、空间布局方式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说明“四面体”雕塑在作品现代性的先期探索与实践方面作为里程碑式作品的启示和意义。
-
影响雕塑创作的几个因素
-
作者:
廖卫东
来源:
齐鲁艺苑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因素
设计化观念
材质可感知性
图式与矫正
-
描述:
基于对雕塑创作因素的理性分析与浅层梳理,从雕塑本体语言出发,尝试通过对题材、材质、技巧、程序等创作切入点的研究,摸索雕塑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普遍形式,探寻雕塑创作思维的新方法。在方法论的指导下,促进雕塑创作的深入,初步构建雕塑创作理论的组成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