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实】搜索到相关结果 79 条
-
河南陶建筑明器简述
-
作者:
杨焕成
来源:
中原文物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转角铺作
实物资料
斗拱
汉代
建筑明器
明代
建筑体系
民居建筑
出土
河南省
-
描述:
河南省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处中原。历代王朝多在此建都,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所以,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非常丰富。其中,陶建筑明器即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为研究古代建筑、绘画和雕塑艺术,以及当时社会生产、生活等方面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实物资料。河南是我国出土陶建筑明器较多的省份之一。
-
民主理财 强化管理——鲁格庄村开展民主议事理财的调查
-
作者:
孙尚训
来源:
会计之友(上旬刊)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主理财
村民代表
格庄
理财制度
新局面
民主管理
议事
生产计划
农村经济管理
收入实现
-
描述:
招远县玲珑镇鲁格庄村,共有520户,1520人,500亩果园,拥有金矿、彩印、电器等4个工业项目,1990年底全村总收入实现1144万元,其中,工副业收入实现935万元,果品收入110万元,公共积累
-
信仰与现实的写照:古代埃及的浮雕与壁画
-
作者:
胡国瑞
来源:
艺苑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
埃及人
壁画
古代埃及
雕刻
浮雕
绘画
着色
古埃及
概念划分
-
描述:
浮雕与壁画分别属于雕刻和绘画两个艺术门类。然而古代的匠师们并没有这么明确的概念划分,凿刀和彩笔对于他们只是壁饰制作的两种手段,更不认为这两种手段在运用上有什么不能相容之处。因而在古代埃及除有纯然的浮雕和壁画之外,还有不少着色
-
美的求索与美的巧思
-
作者:
陈山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实践
辽宁
艺术价值
随笔
艺术家
艺术精神
古典主义
文字
作品
思想发展
-
描述:
与罗丹、马约尔并列为欧洲近代雕塑三大支柱的法国雕塑大师安托瓦尼·布德尔,在其艺术实践中将古典主义的和谐典雅、浪漫艺术的神秘奔放与20世纪新艺术的躁动和力感熔于一炉,其作品达到了质朴优美的外形与复杂
-
不要追求“完美的手”
-
作者:
顾亦兵
来源: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本质
残缺
实事求是
法国
事物
复原
反映
美学效应
维纳斯
罗丹
-
描述:
著名的维纳斯雕象因其断臂而具有无穷的魅力。有人曾将她的手依据自己的想象复原了,可见了的人,都说这不是维纳斯,因为失去了原有那种“残缺之美”。残缺,虽然是一种遗憾,可在某种情况下因为更真实地反映了事物本质,也会产生一种特殊的美学效应。据说,法国雕塑家罗丹在雕塑完巴尔扎克像时,一群学
-
明代无款牡丹图轴
-
作者:
石荣
来源:
四川文物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面内
画纸
写实手法
工笔重彩
雍容典雅
牡丹
前后关系
绵阳市
作品气势
容华
-
描述:
该画纸本,纸呈黄色,巨幅横披,多处破碎。纵133.5,横285厘米。 画面内容为牡丹山石。作者以工笔重彩的写实手法描绘盛开的牡丹,以写意手法描绘山石及土坡。画面大部绘淡蓝、浅粉、浅黄、大红色牡丹。整幅作品气势非凡,雍容典雅,细腻逼真而又自然。叶、枝、花前后
-
从某些小型建筑实例谈集镇建筑的设计
-
作者:
陈荆江
来源:
华中建筑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筑物
设计
建筑实例
集镇建设
江汉平原
精神生活
商品粮
改革开放
外部环境
商品经济
-
描述:
素以鱼米之乡著称的江汉平原,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棉、鱼基地。改革开放给商品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带动了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小集镇建设的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得以很大的改观。但由于受外部环境及自身素养的影响和制约,以至于在集镇建设中过于求大、求洋,给集镇建设带来了不良的后果。在集镇建设中要力求“小”字为主,在规模小、投资有限的情况下,应以小巧玲珑、新颖脱出取胜。要做到这一点,就
-
浙南不夜城
-
作者:
吴伯正
来源:
中国青年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院校
采访实录
意外归来
规定情境
我自己
活着
北京电影学院
专业考试
影视演员
葛优
-
描述:
24小时有人在吃,24小时有人在玩,24小时有人在干初到温州,喧闹的夜会搅得你眼花缭乱,五彩缤纷的摊档,熙攘嘈杂的人流,恍惚中,你会闪过一个念头:莫非温州人晚上全出门?全上街?灯火通明的公园路、五马街是个体户的王国,这里拥挤得人们只能排着队往前缓缓移动。街的两旁是各式各样的个体商摊:卖服装佩饰的,卖化妆品工艺品的,也有卖书刊和出租录像带的。有人说:白天温州街头的东西都是卖给外地人、乡下人的,而本市的人晚上才上街买东西。
-
简论公民的肖像权
-
作者:
胡莲萍
来源:
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息摄影
加害行为
民法通则
侵权损害
损害事实
论公民
主体依据
精神损害
恢复名誉
侵权行为人
-
描述:
一、肖像权的概念及其法律特征肖像,是以某一个人为主体的画像、照片、录像等。肖像权是公民对自己的照片、画像、录像、雕塑、全息摄影以及其他具体载体的视感影像依法享有的不受非法侵犯的权利。根据《民法通则》第100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肖像权是我国公民作为民事主体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