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环境设计对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作者: 徐伟   张北艋   来源: 科技与生活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环境   城市设计  
描述: 舒适、方便、宜人的城市环境并不是单单靠大量植树、种草、摆上雕塑、设置座椅就能实现的,也不能仅仅用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化率等指标加以衡量。城市的舒适度根本上来自于其功能的合理性和空间的有效组织。来自于对城市良好人文环境的营造。笔者就此问题进行试论。
初中美术课情境教学法探讨
作者: 姚露芳   来源: 科教导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境   兴趣   合作学习   情境教学法  
描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关注学生情境的发展,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和教学之中.它为课堂教学氛围的设置,学生性格、情操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美术作为一门造型艺术,将各种知识综合,以其
浅谈意象油画
作者: 刘靖戎   孙红德   来源: 科教文汇(中旬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色彩   意境   造型   意象  
描述: 油画作为西方画种之一传入中国之后,与中国的人文传统、民间艺术发生了碰撞,地域的文化差异、审美价值的不同会自然地促成中国本土油画语境的差异。文章通过对当今意象油画这个命题进行一种意象审视,提出了意象油画出现、存在的合理因素及其以后的发展方向。
中国城市雕塑的盛会:吴为山主持“徐悲鸿奖·2009宜兴中国城市雕塑大赛”圆满成功
作者: 尚荣   来源: 民族艺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委会   中国气派   著名雕塑家   城市文化建设   城雕   城市雕塑   城市空间环境   吴为山   时代风格   集体力量  
描述: 以倡导"中国精神、中国气派、时代风格"为宗旨,由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中国雕塑院、全国城雕委艺委会、宜兴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著名雕塑
略论吴冠中风景油画艺术中的中国画精神
作者: 罗小兵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景油画   意境   中国画精神   黑白  
描述: 吴冠中的风景油画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与他对中国画的借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尤其是对中国画精神在绘画中的独到运用及领悟。本文试从中国画精神的三个方面加以论证说明即:空间转换、黑白二色的视觉暗示;笔墨意象的自觉运用;意境
厦门岛内外城市空间环境实现一体化建设新跨越
作者: 陈琦   陈秀莲   来源: 建筑与文化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效果图   新城区   厦门岛   环境品质   概念性城市设计   一体化建设   厦门市   片区   新跨越   城市空间环境  
描述: 从厦门本岛偏南一隅的中山路,到被厦门人喻为城市客厅的筼筜湖白鹭洲,再到岛内东部新打造的城市新客厅——五缘湾片区的重笔开发,厦门岛内的空间开发逐渐趋于饱和。从海沧是厦门的浦东,到集美园博苑及周边大学城的崛起,……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厦门借助一次次的机遇,不断推进由海岛型城市向海湾型城市空间格局转化的布局。无论是作为海西重要中心城市集聚辐射作用的要求,还是岛内空间面临的压力,从岛内走向岛外,实现岛内外一体化建设不仅是一种发展战略,更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文明的坐标在哪里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淮·文摘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拉动经济   生态问题   环境保护   源动力   经济发展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绿色化  
描述: 马未都 以收藏而言,我们无疑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今天,像我这个年纪的人都可以感受到时代带来的幸福。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是战争时期多于和平时期、贫困时期多于富足时期,而我们赶上了富足的时期。我们的文化从文字出现算起,有五千年历史。我们每个时代都有标志性的器物,比如商周的青铜器、秦代的兵马俑、汉代的玉文化、唐代的唐三彩、宋瓷宋画、元青花、明清官窑瓷器,等等,这些都给我们一个提示,提示文化曾经走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 有一次,我去做足底按摩,按摩师跟我说:“马先生,我们都熟了,我买了一块玉,您给我看一下是什么朝代的。”我一看,是一块新玉——这个不用说,她在地摊上买到老玉的可能性不大。我问:“你花了多少钱?”她说:“三千块钱。”我当时听了很震撼。我不能想象一个足底按摩师,一个社会最基层的人,愿意花三千块钱买一块玉。这件事当时给我的震撼超出了一个世界纪录的诞生。我们收藏文化的宗旨就是感知文明,怡养情致,这种审美已经达到了社会最基层。我们能有多少东西留给后代呢?只有自己创造的文明。 我们对于文化的尊重,今天提到了一个社会的高度。现在经常办大规模的文化活动,这在过去都是不可想象的。当我们认识到尊重文化的重要性时,必须回顾那些沉痛的历史。 我十几岁时看到的破坏文物的现象,今天想起来都非常可惜。但我们今天依然没有把保护文化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潜意识里觉得破坏不可惜。有时候我们并没有强烈的意识去保护自己的文化,不能很自觉地去抵御文化的侵略。所以我们的城市就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今天,全国各地的县级城市都是一样。如果把路牌捂上,把你空降下来,你都不知道在哪里,因为地域的文化符号一点点地在消失。 北京东便门有个皇城根遗址公园,大家有机会可以去看一下那里的残垣断壁。了解北京的人都清楚,东便门、西便门,本是平民走的。当时要进入北京城,所有平民都要在此排队,人多时要排上一个星期,所以这个门就被窝在里面,无意中保存到今天。现在,这一块被开发成“皇城根城墙遗址公园”,公园里立了一块石碑,碑上是一段歌功颂德的话,说这遗址公园有多么多么好。我看到的时候就非常愤怒,如果让我来写这块碑文,我一定这样写:我们的北京城曾经是一个怎么样的古城,有多少辉煌的城墙。这些城墙最后保留到什么时候,由于我们的无知被拆掉了。一个偶然的因素,剩下了这一段残垣断壁,我们一定要以此为戒,记住这段历史。 今天我们谈收藏文化的时候,一定要知道文明的坐标在哪里。文明的坐标不是空泛的,它是由文物来标志的。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物来标志,来表明文明曾经达到过怎样的高度。这个高度,第一是文化的高度,第二是艺术的高度,第三是科技的高度。 我们收藏的目的是什么呢?我想肯定不是聚财,而是教育,我们要教育下一代人。我们一生当中有很多的乐趣。年轻的时候,男孩追求女孩是第一大乐趣;成年以后,对于资产的追求是个乐趣,比如说要有房子、车子。但是当一个人真正成熟的时候,物质的乐趣就会消失,精神的乐趣会随之而来。文化的乐趣才是永恒的。我们只有珍惜自己辉煌灿烂的文化,才会有美好的明天。 (上官云轻摘自《茶当西集》)
上海世博会,递向世界的精彩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淮·文摘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拉动经济   生态问题   环境保护   源动力   经济发展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绿色化  
描述: 吴俊琦 2010年,美丽的上海黄浦江畔,上海世博会将开启面向世界的大门。这是伟大的中华民族面向世界的一场精彩绽放。 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以“城市”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在为期半年
< 1 2 3 ... 49 50 51 ... 52 53 5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