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源动力】搜索到相关结果 14 条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化的源动力结构分析
-
作者:
张树林
李桂林
来源:
陇东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源动力
社会化
结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描述: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化过程中,作为价值体系内生的源动力作用是基础性的,它包括价值体系建构和价值体系感召吸引系统,前者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化源动力的内在限制,即它必须是正确的、彻底的理论,是人们所接受和信奉的价值观念;后者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体系社会化源动力的外在限制与张力。
-
绿色化: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动力
-
作者:
周成辉
来源:
江淮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拉动经济
生态问题
环境保护
源动力
经济发展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绿色化
-
描述:
生态问题本质是发展问题。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一种辩证关系: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发展之源,绝不能以牺牲绿水青山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单纯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拉动经济,一味靠低成本、低价格、低效益拓展市场,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发展难以为继;生态保护作前提,发展才真正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
-
听听青花瓷的声音
-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淮(文摘)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拉动经济
生态问题
环境保护
源动力
经济发展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绿色化
-
描述:
听听青花瓷的声音
-
文明的坐标在哪里
-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淮·文摘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拉动经济
生态问题
环境保护
源动力
经济发展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绿色化
-
描述:
马未都 以收藏而言,我们无疑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今天,像我这个年纪的人都可以感受到时代带来的幸福。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是战争时期多于和平时期、贫困时期多于富足时期,而我们赶上了富足的时期。我们的文化从文字出现算起,有五千年历史。我们每个时代都有标志性的器物,比如商周的青铜器、秦代的兵马俑、汉代的玉文化、唐代的唐三彩、宋瓷宋画、元青花、明清官窑瓷器,等等,这些都给我们一个提示,提示文化曾经走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 有一次,我去做足底按摩,按摩师跟我说:“马先生,我们都熟了,我买了一块玉,您给我看一下是什么朝代的。”我一看,是一块新玉——这个不用说,她在地摊上买到老玉的可能性不大。我问:“你花了多少钱?”她说:“三千块钱。”我当时听了很震撼。我不能想象一个足底按摩师,一个社会最基层的人,愿意花三千块钱买一块玉。这件事当时给我的震撼超出了一个世界纪录的诞生。我们收藏文化的宗旨就是感知文明,怡养情致,这种审美已经达到了社会最基层。我们能有多少东西留给后代呢?只有自己创造的文明。 我们对于文化的尊重,今天提到了一个社会的高度。现在经常办大规模的文化活动,这在过去都是不可想象的。当我们认识到尊重文化的重要性时,必须回顾那些沉痛的历史。 我十几岁时看到的破坏文物的现象,今天想起来都非常可惜。但我们今天依然没有把保护文化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潜意识里觉得破坏不可惜。有时候我们并没有强烈的意识去保护自己的文化,不能很自觉地去抵御文化的侵略。所以我们的城市就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今天,全国各地的县级城市都是一样。如果把路牌捂上,把你空降下来,你都不知道在哪里,因为地域的文化符号一点点地在消失。 北京东便门有个皇城根遗址公园,大家有机会可以去看一下那里的残垣断壁。了解北京的人都清楚,东便门、西便门,本是平民走的。当时要进入北京城,所有平民都要在此排队,人多时要排上一个星期,所以这个门就被窝在里面,无意中保存到今天。现在,这一块被开发成“皇城根城墙遗址公园”,公园里立了一块石碑,碑上是一段歌功颂德的话,说这遗址公园有多么多么好。我看到的时候就非常愤怒,如果让我来写这块碑文,我一定这样写:我们的北京城曾经是一个怎么样的古城,有多少辉煌的城墙。这些城墙最后保留到什么时候,由于我们的无知被拆掉了。一个偶然的因素,剩下了这一段残垣断壁,我们一定要以此为戒,记住这段历史。 今天我们谈收藏文化的时候,一定要知道文明的坐标在哪里。文明的坐标不是空泛的,它是由文物来标志的。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物来标志,来表明文明曾经达到过怎样的高度。这个高度,第一是文化的高度,第二是艺术的高度,第三是科技的高度。 我们收藏的目的是什么呢?我想肯定不是聚财,而是教育,我们要教育下一代人。我们一生当中有很多的乐趣。年轻的时候,男孩追求女孩是第一大乐趣;成年以后,对于资产的追求是个乐趣,比如说要有房子、车子。但是当一个人真正成熟的时候,物质的乐趣就会消失,精神的乐趣会随之而来。文化的乐趣才是永恒的。我们只有珍惜自己辉煌灿烂的文化,才会有美好的明天。 (上官云轻摘自《茶当西集》)
-
上海世博会,递向世界的精彩
-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淮·文摘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拉动经济
生态问题
环境保护
源动力
经济发展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绿色化
-
描述:
,分别是中国馆、主题馆、世博中心、世博轴和演艺中心。同时,上海世博会还有42个国外自建馆、42个国外租赁馆和1 1个国外联合馆。 这些千姿百态的万国建筑群,更是引领潮流的科技大展台。日本馆应用
-
遥远的流萤
-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淮·文摘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拉动经济
生态问题
环境保护
源动力
经济发展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绿色化
-
描述:
王开岭 屈指一算,我至少二十余年没见萤火虫了。 天上的星星,地上的流萤。小时候,这是我沉迷夏夜的两大缘由。 故乡有个说法:天上几多星,地上几多萤。所以,每提了它,却不敢久留,先请进小玻璃瓶,凝神一会,轻轻吹口气,送它跑了。 我怕天上少了一颗星。 无人工照明的年代,自然界唯一的光华,唯一能和星星呼应的,就是它了。 “我徂东山,幅幅不归……町疃鹿场,熠耀宵行。”这是《诗经·豳风》里的景象。一位思妻心切的戍边男子夜途返乡,替之照明的,竟是漫山遍野的流萤,多美的回家路啊! 萤虽虫,但民间很少以虫称之,其绰号数不过来:照、夜光、景天、挟火、宵烛、宵行、丹鸟、耀夜、夜游女子……我最喜欢的还是“流萤”。一个“流”字,将其隐隐约约、稍纵即逝、亦真亦幻的飘曳感、玲珑感、梦游感,全勾画了出来。萤之美,除了流态,更在于光,那是一种难以形容的光,或者说它只能被用去形容别的。 那光,或说青色,或说黄绿,还有说冰蓝,我觉得皆似,又皆非。你刚想说它忧郁,又觉不失灿烂;你刚想说它冷幽,又觉颇含灼情。总之,它有一抹谜语气质,一股童话的味道。 农历七月,流萤最盛。清嘉庆年的四川《三台县志》这样描述:“是月也,金风至,白露降,萤火见,寒蝉鸣,枣梨熟,禾尽登场。”巧得很,俗称“七月半,鬼乱窜”的送衣节(又称中元节、盂兰会、鬼节)正值七月十五。据民俗家推测,鬼节位于此,大概和田野里流萤闪烁让人联想到鬼魂有关。 这联想真的很美。相传七月初一,阴曹地府开鬼门关,鬼魂们可到人间散散心,也就是休探亲假。而人间七月,瓜果稻粟皆已入仓,酷暑亦过,也该置衣备寒了,从物资到节气,正是孝敬先人的好时候。 朵朵流萤,鬼魂返乡……很温馨。少时读《聊斋》,即觉得鬼魂很美,一点不可怕。成年后,尤其父亲去世,我更加想,若没有魂,若魂不可现,若阴阳两界永无来往,多么可怕啊。 民间的两个说法,“腐草化萤”和“囊萤夜读”,都被科学证了伪,指成迷信和虚构。我想,现代人真蠢啊,竞拿这么浪漫的事开刀,没劲。古人重意境和梦游,不问虚实,擅长诗意地消费。面对流萤这般影影绰绰,人的精神难道不该缥缈些吗?较之现代人的刻板和务实,古生活有种务虚之美。 长大后翻古书,方知白日听蝉、黑夜赏萤,乃文人最心仪的暑乐。一聒一静,一炎一凉,没有这俩伴儿,夏天就丢了魂,孩子就丢了魂,风雅者就丢了魂。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这首《七夕》,我以为是萤文中最好的。 作为虫,“萤”字飞入古诗中的频率,大概超过蝴蝶,堪与蟋蟀并列。“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我想,一方面和彼时萤繁有关,抬头不见低头见;一方面古人对萤的注视和美学欣赏,已成雅习。 那时候,不仅有萤,且有闲、有心、有情。问问现在的城里孩子,谁见过流萤?我问过,一个没有。现代人与一只萤火虫相遇的概率,已小于日全食。 如今,北京夜空中常见一朵一朵的闪烁,比树高,比云低……那是人在放夜筝,上面绑了发光器。 还有一年,和朋友在厦门海滩放孔明灯,当它飘得很远很远,只剩一个似是而非的小点时,我觉得像极了流萤…… 每见它们,总是想起童年的萤火。 想起流萤照亮的草丛和小径,想起那会儿的露天电影,想起父母的电筒和唤孩子回家的喊声,那时他们比我现在还年轻 那一刻,我体会到难以名状的美和疼痛。 (唐洛摘自《今晚报》)
-
批评的力量
-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淮·文摘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拉动经济
生态问题
环境保护
源动力
经济发展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绿色化
-
描述:
苏则 三个学习绘画的人在学艺途中将自己的得意之作以1000元标价出售,他们各自的第一位顾客说了一句相同的话:“您的画怕是值不了那么多吧?” 其中一个人听了后,对自己的画仔细掂量,最终以2000元售出,而他经过后来的刻苦努力,成为著名的画家。他就是丁托列托。 另一个听后只是轻轻地将画撕毁,从此改行,学习雕塑而成为一代宗师。他就是唐代著名雕塑家杨惠之。 第三个呢,认为自己的画或许真的不值那个价,便降低了要求,以500元售出。至今,他也只是一个三流的画家,以卖画糊口,过着流浪的生活。他一直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 这就是批评的力量。批评有时是动力,激发人向上的欲望;有时是转折,指引人走向另一个成功的巅峰;有时是毒药,一不小心会毁了人的一生。而其实,最关键的是每个人对批评的心态。 (叶子摘自《洛阳日报》)
-
时尚这个东西
-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淮·文摘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拉动经济
生态问题
环境保护
源动力
经济发展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绿色化
-
描述:
曾经闹过一次笑话,一位可人的姑娘在与我晤谈后转身离去,看到她几绺头发竟是土黄色,我满腹狐疑地对身旁的人说:这么一个发育良好的女孩子,怎么会营养不良呢?没想到引发了一阵爆笑:你懂不懂?这是时尚。 我愕然。良久,一阵轻松涌上心头,幸亏蓝眼珠没有形成时尚。岂料今年春节晚会之后,各种“彩瞳”便开始大行其道,以致眼科病号激增,据报道,已经有个别女士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眼睛。 时尚这个东西有股神奇的魔力,凡与之遭遇的女人,知识不管多寡精粗,出身无论高低贵贱,不是缴械投降,就是意志动摇,总之大脑的运转会突然陷入紊乱状态。 时尚能击溃众所周知的基本着装原则,如:方下巴的人宜穿尖领、脖颈短的人宜多露胸部,0型腿或X型腿的人宜穿肥裤子、下肢较短的人宜穿裙子,等等。但总是有很多女士经不住时尚的“忽悠”,鬼使神差地忘却了自身的缺陷,拼死投入时尚潮流之中,其结果是,原本巧妙掩饰的缺陷反而展露无遗。 这就是时尚,会让你莫名其妙地枉花许多银子,事后又懊恼不已。 生活中时尚的魔力又岂止于服饰对女人的蛊惑? 省吃俭用买回来的钢琴,伴随着若干年的鬼哭狼嚎之后,最终成为高级摆设;不惜血本送子女出国读书,其结果是留英4年,回国竟然不会讲英语;保健市场一会儿鼓噪绿茶,一会儿又炒作普洱茶,一时间普洱被抬成天价,其实还是那块发酵的茶砖。最近,电视台的各类鉴宝节目无意间激发普通人的古董热,一股收藏古董的时尚方兴未艾,专家在此敬告各位看官,男士玩古董就相当于当年女士流行穿健美裤(踩脚裤),风险大得惊人。 时尚有时是只温柔的手,牵着你走;有时是只粗暴的手,押着你走。 还记得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妖魔般地冒出了一些“气功”大师,其法力可比神仙。于是大家相约早晨起来练各种功,你要是不信,准有人不厌其烦地对你劝说,直到你认为再不练一种什么功,就会成了最无知、最不可理喻的人。一部分人走火入魔,跨入了精神分裂症行列,还有的成了某种功的牺牲品。 当减肥这个本属医学范畴的问题不幸成为时尚的时候,往往是不该减掉的也随之减掉了。你和她讲道理:女人没有了性感,便似枯木朽株一般,时尚还有什么意义?你甚至翻出被奉为经典的人体油画册和雕塑册,可她仍旧晚饭只吃一个苹果。 时尚的危险在于抓住了人们普遍存在的“从众”心理,因为怕被人视为落伍、被人耻笑,所以不惜削足适履、甚至放弃原则,它和美与不美、合理与不合理已经基本脱离,因此在时尚面前无理性可言。 当一种事物成为时尚并走向极端的时候,其后果是灾难性的。风行中国数百年的妇女缠足便是惨痛一例,女人以脚小为荣,男人以脚小为美,于是“放眼国人,半数残废”的民族悲剧发生了。上世纪30年代,独裁政治、个人集权“时尚全球”,谎言说千遍就是真理,制造出一个又一个的时尚,其中一个就是“犹太人是万恶之源”。有人会说今天的人们不会再相信了,但同时在一遍又一遍地传播、重复着侮辱河南人的段子。今天糟蹋河南人、将其妖魔化已经成了时尚。其实有多少人真正了解河南人?我真担心有一天某个野心家一旦发出“河南人是万恶之源”的咆哮,更大的悲剧是否还会重演? 小心啊,时尚这个东西…… (恒丰摘自《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