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涤烦襟怀感悟生活:也谈油画民族化
作者: 苟健生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我之境   客观世界   有我之境   客观物象   油画民族化   绘画语言   色彩   思想情感   画面   艺术语言  
描述: 在西方美术史上,印象派是在吸收、借鉴东方绘画语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像马奈、莫奈、德加等都十分喜爱日本浮世绘,自印象派以后,西方现代艺术家们也借鉴东方艺术语言,像惠司勒、凡·高、高更、劳特雷克、克里姆特等欧洲绘画大师也都受东方艺术影响。需要指出的是,西方大师借鉴日本浮世绘的构图和色彩,借鉴中国的瓷器元素,而对中国绘画艺术特别是水墨画艺术则鲜有研究。中国传统水墨画
在不断自我超越中崛起和强大:油画家宋齐鸣的成功之路
作者: 张洪祥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齐鸣   山东   成功之路   艺术境界   画面   创作   自我超越   作品   写生   油画  
描述: 我与宋齐鸣既是师生关系,又是忘年之交。作为曾是他的老师的我,亲眼见证了他四十多年来的奋斗、成长和崛起。为了更贴切地概述他漫长的艰辛而精彩的从艺历程,我想还是顺时间从头写起为好。早在上世纪70年代,宋齐鸣在山东艺术学院的前身,山东五七艺校就读舞美专业,我担任过他们班的彩画教师。在我最初的印象中,这个十三四岁的孩子学习十分刻苦,性格也很倔强,他经常因不满意自己的作业,紧锁眉头,闷不做声,于此,我已感觉到,在这个少年身上蕴藏着未来成功的希望。至1979年,宋齐鸣考进了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这是山艺的首届大学本科
笔墨文化的境界与魅力
作者: 程大利   来源: 中国书画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宾虹   郎世宁   董其昌   最高境界   中国古代   中国画家   康有为   艺术形态   陈独秀   墨文化  
描述: 主讲人:程大利(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原社长、总编辑) ◇ 时 间:2011年12月14日 ◇ 地 点:中国国家画院 20世纪初,对中国画,特别是对传统文人画在学术界差不多是一片打倒之声。1917年康有为在《万木草堂藏画目》中提出的画学思想,成为批评传统中国画之先声“中国画学至国朝而衰弊极矣,岂止衰弊,至今郡邑无闻画人者。其遗余二三名宿,摹写“四王”、“二石”之糟粕,枯笔数笔,味同嚼蜡,岂复能传后,以与今欧美日本竞胜哉?……如仍守旧不变,则中国画学应遂灭绝”。康有为把近代中国绘画衰败的原因归于文人画背离了唐宋的写实传统,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以“六朝唐宋”院体画为不二法门;与此同时,却对郎世宁折衷中西绘画技法的新画派推崇备至,认为“郎世宁乃出西法,他日当有合中西而成大家者。日本已力讲之,当以郎世宁为太祖矣”。今天,谁也不会把郎世宁作为太祖了。他的画虽有特色,但已不是本质意义上的中国画。这一点,学界已无大争议。康有为曾多次到西方考察,特别是到法国卢浮宫后,看到油画用再现手法惟妙惟肖地表现外部世界,便对中国的笔墨形式产生动摇,进而发出用郎世宁的办法来改良中国画的呼声。
印书同源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中国书画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局   境界   手段   经营   章法   艺术创作   书画同源   空白   观念新   新技法  
描述: 艺苑每称书画同源,其实书印亦属同源,甚至是早于画艺者。殷墟契刻,彼时多以刀为笔,这书内本就包含着刻的重要成份,书是以刻的手段成立的,足见书与刻相辅相成,俦不可分。至于印,无非是以“印”为载体的书加刻了。 印书同源者有三。其一,技法是同源的。拙以为,以点画论(今多称之为线条),技法虽可罗列许多,而贵在圆而健。失其圆,非单薄即偏执;失其健,非孱弱即臃肿。点画能“圆”,则有质感、有厚度;“健”则有骨力、有张力。令钤于或书于平面纸上的印和字,营造出若屈铁、若柔藤般的浮雕立体观感,考之古来名师大家的印与字则是无不如此的。若再往细里追溯,对点画古人有“长之一分则嫌长,短之一分则嫌短”之说,此话不免机械,而拙以为点之轻重,画之长短皆与一字乃至一印之全局攸关,是不必锱铢必较的。然而,作书、刻印,既呈点画,犹如立柱架屋,那质地是分分寸寸都务必要经得起圆与健检验的。 此外,无论是刻印与写字,结体贵在平而奇。艺术创作,平而无奇会坠入呆板乏神,反之奇而失平,欹侧过度,一味任性,必坠于油滑怪诞。其实,如人之体态,字也是千人千面、千人千姿的,乃至一人多面多姿的。把辞典上的铅字死搬到印或书里,三五成群地排列在一起,产生不了艺术。
笔墨心境 迹化自然:画家绘画心境的觉知
作者: 刘树允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生境界   品位   造型   心境   自然人   风格   迹化   绘画   觉知   心灵  
描述: 心境是画家心灵的体征,绘画乃心境之物。心境是对物象情景交融的精神感知,又是文化哲思静观自然的内心语境。凡笔墨、造型、立意、章法、意境、品位、风格、美感等,部是心境之反应,画境就是心境的直接体现。心境
论赵孟頫的古意
作者: 杨球旺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   极点   倪云林   师古   吴兴   赵孟   绘画   董源   南宋  
描述: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吴兴人。他是宋太祖之子赵德芳的第十世孙。他诗、书、画俱通,在绘画上,山水、人物、花鸟、竹石、鞍马无所不能;工笔、写意、青绿、水墨,无所不精,和钱选等八人被时人目为"吴兴八俊"。虽是宋氏宗室,赵孟頫却深得元统治者的欣赏,并官至翰林学士承旨,位极一品。由于仁宗的青睐和赵氏艺术的出类拔萃,赵孟頫晚年名声显赫,夏文彦《图绘宝鉴》说他"荣际五朝,名满四海"。
公共艺术设计中的人文关怀
作者: 李鹏克   吴新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环境雕塑   人文关怀   20世纪80年代   环境艺术   文化背景   艺术形式   城市雕塑   公共艺术设计  
描述: 公共艺术作为一种概念被提起并被广泛运用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它不局限于一般的环境雕塑,也不是环境艺术、景观艺术、城市雕塑的同意词,公共艺术应该有它自身的规律性。其概念在西方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通常被理解为在公共空间中实现艺术品与公众群体间交流的重要艺术形式。
挖掘2012年秋拍市场中的未来明珠
作者: 王宁   来源: 收藏投资导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内地   艺术品拍卖市场   不景气   拍卖公司   全球性   交易市场   挖掘   经济环境  
描述: 很长时间以来,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主流一百被绘画类(书画、油画)和文物古董类所占据,多数内地艺术品拍卖公司也将上述两类物品看做用以支撑国内艺术品交易市场的顶梁柱。但伴随着全球性经济环境的不景气,
瓷杂市场的格局之变:小物件大收藏
作者: 辛来   来源: 收藏投资导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收藏者   物件   艺术品市场   宏观经济形势   交易市场   全球经济   环境影响   拍卖市场  
描述: 2012年,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环境影响下处于低迷状态,受此影响,艺术品交易市场的总成交量下降超过30%。但市场回调并没有给收藏者和投资者带来多少悲观心理,满载中华文化精髓的艺术品不可否认的处于硬资产
校园雕塑艺术刍议
作者: 君艺豪   来源: 收藏投资导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校园文化   环境文化建设   艺术化   综合技能   物质化   专业技能   雕塑艺术   校本文化  
描述: 雕塑是思想艺术化、文化物质化的结果和表现。就雕塑艺术而言,创作不仅仅需要专业技能,更需要在思想、创意的基础上向综合技能跃升。校园雕塑作为校园文化的标志性物化符号,它必须反映和引领校本文化,融环境文化建设于一体。
< 1 2 3 ... 43 44 45 ... 53 54 5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