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元代青花瓷存世量知多少
作者: 孙欣   来源: 收藏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釉里红瓷器   青花瓷   存世量   景德镇   转折时期   承前启后   制瓷业   元代  
描述: 元代青花瓷存世量知多少
国宝巡礼
作者: 万新华   来源: 收藏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纹样   楷书   景德镇   龙纹   荷花   造型   国宝   绿色釉   椭圆形   慈禧太后  
描述: 国宝巡礼
开端或终结——再论波依斯艺术及其中国境遇
作者: 封钰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造型艺术)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波依斯   现代派   当代艺术   后现代主义   扩展的艺术观念  
描述: 本文重新论述了波依斯艺术的价值,同时涉及对中国当代艺术,特别是行为艺术的评价。文章以个别的例证把波依斯讨论的语境转换到中国,在这一语境的转换中,我们将能够理解本文强调的波依斯艺术特征,而这正是我国当代艺术家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
中国当代美术堕落的模式——从基弗的展览反观中国观念艺术
作者: 段炼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造型艺术)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堕落   思想性   蒙特利尔   艺术作品   艺术家   中国当代美术   后现代主义   知识分子   批判精神   观念艺术  
描述: 写这个题目,是因为刚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当代美术馆看了一个重要展览,德国艺术家基弗(Anselm Kiefer,1945年生)的大型绘画、雕塑、装置作品展《天与地》,由此联想到中国当代美术的堕落。基弗是对中国当代美术影响最大的西方艺术家之一,早在20世纪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其影响就遍及材料、方法、观
西方后现代艺术对中国现代陶艺的影响
作者: 覃福勇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现代陶艺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艺术  
描述: 西方世界已经历了百余年的现代陶艺发展历程,而中国真正意义上的陶艺创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在改革开放这样的一个历史环境背景下产生的。受大量西方后现代艺术思潮和西方现代陶艺影响的中国现代陶艺创作,至今难免不受西方后现代艺术其表面形式所吸引与误解。
萧山清末八大家
作者: 孙慰耆编著   来源: 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简介   画家(学科:   画家   地点:   年代:   美术批评   清后期)   中国画(学科:   中国   中国画  
描述: 本书辑录了清末著名的“海上画派”代表人物任熊、任薰、任颐、任预和丁文蔚、孙诒、陈昱、胡术八位萧山画家的部分作品,山水、人物、花鸟俱有,画法也有写意、工笔、白描等。孙慰耆给每位画家创作了白描人物画像,并在每幅作品的旁边写下了点评。
情倾统战的“博士书记”——上饶市委书记姚亚平重视统战工作纪实
作者: 卢书声   来源: 中国统一战线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凝聚人心   统一战线   上饶   统战工作   姚亚平   纪实   市委书记   博士后  
描述: 2003年8月,江西历史上唯一的一位获博士后文凭的市委书记姚亚平,由景德镇市委书记调任上饶市委书记。他一上任,就围绕凝聚人心、汇聚力量这一重点,注重发
浅谈明清官窑中的“珊瑚红”
作者: 萱草园主人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土釉   铁红   明初   活计档   红彩   刷釉   低温釉   金彩   矾红   明朝中后期  
描述: “珊瑚红”是明朝中后期景德镇御厂制瓷者熟练掌握低温釉上铁红烧制,在明初矾红彩制作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彩釉。坦白讲,“珊瑚红”应是“矾红彩”的一个发展分支,现在几乎成为矾红单色釉、色地釉的一个代名词。一、“矾红”
开端或终结——再论波依斯艺术及其中国境遇
作者: 封钰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波依斯   现代派   当代艺术   后现代主义   扩展的艺术观念  
描述: 本文重新论述了波依斯艺术的价值,同时涉及对中国当代艺术,特别是行为艺术的评价.文章以个别的例证把波依斯讨论的语境转换到中国,在这一语境的转换中,我们将能够理解本文强调的波依斯艺术特征,而这正是我国当代艺术家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
当代悲剧美术——周一斌油画观后感
作者: 赵庆伟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喜剧   悲剧   扮演   观后感   美术   油画  
描述: 人生是个大舞台,不断上演着悲剧、喜剧、悲喜剧……此剧演罢,彼剧还开。你在其中扮演着什么角色?你也许知道,也许不知道。周一斌也许知道,也许不知道。这个带着朴素的价值观、朴素的文化观、朴素的道德观来到北京这个现代化大都市的年轻人,带着他的第二生命:绘画艺术,走进了一个人生更大的舞台。
< 1 2 3 4 5 ... 7 8 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