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一路走来的中国油画艺术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教育   油画艺术   西方绘画   美术学校   作品   油画创作   徐悲鸿   后印象主义   中国油画   油画教学  
描述: 油画从外来艺术发展成为中国绘画的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学习、吸收和成长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早期,距今400年前,意大利天主教士利玛窦等人来华传教,把欧洲油画作品带进中国。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利玛窦向明神宗朱翊钧所献礼品中就有天主像、圣母像等。这种精细逼真的绘画,使中国画家感到惊异,但并未给予较高的艺术评价,也
陕西之最——宁陕县公园公厕工程介绍
作者: 潘盛德   来源: 陕西建筑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园公厕陕西之最   西安后花园  
描述: 安康市宁陕县滨河公园工程,设计有喷泉、浮雕墙、花草、公厕等工程。其中:圆形八角锥尖顶状公厕是陕西乃至西北之最;总高度14.5米。
市场需要五彩缤纷的新型糖果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众商务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话   后续报道   成长历程   传奇  
描述: 市场需要五彩缤纷的新型糖果
唐山——震后重生(英文)
作者: CFP   来源: 中国妇女(英文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   纪念碑   重建家园   唐山大地震   震后   花岗岩   周年   抗震救灾   唐山市   地震灾害  
描述: 2006年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30周年祭日。凌晨3点左右,许多自发组织的团体和个人就陆续来到抗震纪念碑前,向死难者敬献花圈、花篮。30年前,一场天崩地裂的灾难刹那间将一座工业城市夷为平地,24万
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中的图像修辞学转向
作者: 鲁虹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主义   科学技术成果   现实生活   中国美术学院   修辞学   古典主义   油画创作   后印象主义  
描述: 。照相机发明以后,虽然有不少艺术家也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了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即以照片代替写生,但“从生活到艺术”的“制像原则”却一直未曾从根本上被撼动。现代主义的艺术革命兴起,从印象主义到印象主义
印后加工技术1000问(二十二)
作者: 金银河   来源: 广东印刷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印后加工技术   光加工   商品包装   珠光   消费者   印刷品   饰物   光泽  
描述: 308.什么是珠光加工?珠光。顾名思义,犹如蚌珠光泽。天然蚌珠富有这种光泽,自古就为珍贵佳品用于妇女饰物。20世纪80年代,印刷界开始将珠光颜料制成油墨或光油进行印刷或涂布,五彩缤纷的珠光印刷品使商品包装显得富丽堂皇和高贵典雅,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
从希罗尼莫斯·博斯到彼得·勃吕盖尔:尼德兰的后哥特式幻想
作者: 常诚   来源: 当代艺术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彼得·勃吕盖尔   幻想   尼德兰   希罗尼莫斯·博斯   后哥特式  
描述: 中世纪的神性精神在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时代隐退于历史舞台的幕后并在北欧文化与艺术中得以延续。这中间,尼德兰艺术以自己特有的民族性情,一方面秉承着哥特式的艺术传统和精神特质,一方面吸收了南欧先进的写实
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呈色浅议
作者: 詹云青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彩绘   景德镇   元代   装饰   中后期   瓷器  
描述: 宋代以来景德镇的瓷器以青白釉刻、印、捏塑、点褐彩等装饰为主。元代中后期景德镇陶工们真正掌握了用钴料在瓷胎上进行彩绘,成功地创烧了青花瓷。从此翻开了彩绘装饰瓷器的辉煌一页。
大禹神话园中的神话故事
作者: 陈俊   茂柏   来源: 武汉建设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话故事   三年   大乌龟   导水   相柳   三十岁   九座山   湖广总督   以绝后患   女娇  
描述: 里,忽然跳出了一条虬龙,这就是禹。头上长着一对坚利的角,盘曲腾耀,升上了天空。虬龙禹上天之后,鲧的尸体也化作了别的生物。雕塑表现大禹持治水工具耒(lei磊)指挥应龙和玄龟导水入海的情景。大禹开始治洪水
论弗洛伊德的绘画艺术
作者: 齐俊生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际视野   自然环境   形式风格   艺术大师   20世纪后半期   绘画艺术   艺术观念   弗洛伊德   油画创作   现代雕塑  
描述: 卢西恩·弗洛伊德与伊萨姆·诺古基是20世纪后半期在国际艺坛倍受推崇的两位艺术大师。弗洛伊德坚持油画创作.他创造出前无古人的强烈个性化的技法和形式风格。作品传达出二战后时代人特有的惊悸、冷漠的特殊精神
< 1 2 ... 7 8 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