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博】搜索到相关结果 37 条
-
中国家族文化博物馆——祠堂
-
作者:
李新才
来源:
南方文物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家族文化
中国封建社会
祠堂
-
描述:
中国家族文化博物馆——祠堂
-
景德镇:瓷都玉色烟雨青花
-
作者:
于翔汉
来源:
中国三峡建设(人文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器
景德镇
历史博物馆
江南
打捞
瓷都
元代
高岭土
陶瓷业
中国瓷器
-
描述: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美丽……"当周杰伦用他那低哑的嗓音,演绎着那首已被广为传唱的<青花瓷>.如青花般的靓丽与飘逸,景德镇带着瓷都千年的历史烟雨,款款地向我们走来.
-
中国古代陶瓷雕塑艺术简述
-
作者:
高建新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棱
陶瓷雕塑
声振
琼玖
陶瓷制品
定窑
雕塑艺术
古代陶瓷
烧瓷
中国历史博物馆
-
描述:
中国的陶瓷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上溯,可追至新石器时代。智慧的祖先在那时已知利用陶土材料来制作各种器皿,捏塑生像。下沿,秦汉瓦器、唐宋名窑,莫不宝含金棱,声振哀玉,史册传载。元、明、清初,更是名瓷叠出,浮梁烧瓷,色比琼玖,得者无不珍同拱壁。中国的陶瓷制品,风格多样,品质精良,有口皆碑,举世艳羡。在此仅数一二,略示辉煌。
-
“浮瑶仙芝”杯国际诗词楹联大赛征稿启事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诗词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茶酒论
茶叶产销
茶叶生产
集团总公司
楹联
诗词
景德镇市
新唐书
历史悠久
国际博览会
-
描述:
浮梁茶叶历史悠久。早在汉代,浮梁先民便冶土为陶,采叶为茗。民间有"神农未尝浮梁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之说。至唐代,浮梁已是我国最重要的茶叶产销集散地。《新唐书》有"浮梁出茶最多"的记载;《茶酒论》记录了"浮
-
汝瓷之美
-
作者:
李纪贤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官窑
宋代
青瓷器
汝瓷
故宫博物院
汝窑
上海博物馆
三十年代
二十世纪
两宋
-
描述:
官窑制度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种特殊现象,封建的帝王凭借官窑,无偿地占有优质的制瓷艺术品.起自唐代的越州贡窑,中经五代吴越时的"设官监窑",到两宋时官窑制度基本上已确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特别是建国后通过对古瓷窑址的调查和考古发掘,可以断定"汝窑"、"官窑"、"钧窑"都是两宋时专为封建帝王烧造御用青瓷的官营瓷窑.
-
从本质特征看北宋官窑的鉴定
-
作者:
李知宴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本质特征
鉴定
五大名窑
艺术风格
青瓷
宫廷
南宋官窑
北宋
瓷器
-
描述:
作者简介: 李知宴,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1956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考古专业。1962年毕业进入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古陶瓷,主要是整理研究皇宫珍藏的官窑瓷器,作古代窑址
-
记我省首次发现的两处古瓷窑址
-
作者:
田海峰
来源:
江汉考古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馆
文物考古工作
青瓷器
首次发现
省博物馆
古瓷
古窑址
瓷窑遗址
武昌
文物事业
-
描述:
我省鄂城县博物馆和武昌县文化馆的文物干部,从一九七四年以来,就先后在两地发现古代瓷窑遗址。两县文物干部会同省博物馆的文物考古工作者一起,分别对两地古
-
乐山荻坪山窑
-
作者:
李铁锤
来源:
收藏参考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馆
文物考古工作
青瓷器
首次发现
省博物馆
古瓷
古窑址
瓷窑遗址
武昌
文物事业
-
描述:
的小山叫荻坪山,荻坪山古窑就座落在平坦幽静的荻坪村(图1)与峨眉河岸边之间的坡地上,山脚下就是充满传说故事的苏稽古镇。荻坪山窑址地表长满了竹木荒草。这里的古瓷窑址不见史书记载,也未经考古及文管部门发掘
-
福建建阳县水吉北宋建窑遗址发掘简报
-
作者:
李德金
来源:
考古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窑址
福建省
发掘简报
厦门大学
中国古代
匣钵
遗址
省博物馆
建窑
北宋
-
描述:
福建省建阳县水吉镇后井村与池中村周围山坡上分布的古瓷窑址遗迹,是闻名中外的建窑遗址。1957年与1977年曾由福建省博物馆和厦门大学人类学系联合进行调查并在芦花坪遗址发掘,取得一批重要资料(福建省
-
绘画在当代德国的位置与矛盾
-
作者:
沃尔夫冈·马克斯·福斯特
高岭
亿庭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克莱门特
格列柯
激浪派
里希特
基弗
知识形式
博伊于斯
抽象表现主义
伊曼
古图索
-
描述:
知识形式、行动艺术以及材料形式形成了新的景观。“绘画”不再有作为画的表面。“人的形象”大量消失,让位给寻求创造力本质的各种形式,它们把艺术消解成社会的各种关系或者呈现出“关于艺术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