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化】搜索到相关结果 777 条
-
心灵的守望——旅德画家苏笑柏剪影
-
作者:
陶咏白
来源:
中国艺术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身份
主题性绘画
色彩
记忆
新艺术
双年展
剪影
德国
心灵
油画
-
描述:
2003年.在中国北京首届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当我看到旅德画家苏笑柏那幅红色的《网状回忆》时,不知怎的就像打开了记忆的闸门.与他相交近20年的情景一一浮现了出来。认识苏笑柏,是因先认识他的画。1984年在沈阳举办的第六届美展的油画展上.苏笑柏的一幅获铜奖的《大娘家》,以它巧妙的构思、新异的构图,明丽的色彩,在“山重水复”的主题性绘画中不同凡响地凸显出来。由此苏笑柏也进入了我研究
-
浮华的浅表与暗藏的幽默
-
作者:
李晓伟
来源:
中国艺术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系
下意识
福建
幽默
个人化
行为艺术
绘画造型
米兰·昆德拉
形象表达
师范大学
-
描述:
陈鸿志,1978年12月出生于福建仙游;1999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米兰·昆德拉说:认为自己比其作品更有洞察力的作家不如索性改行。如果认为绘画中那种个人化的莫名涂抹欲表达得自然和真切
-
关于“蝙蝠计划和蝙蝠计划Ⅱ”2001~2002
-
作者:
黄永砯
来源:
中国艺术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计划
美国主义
何香凝美术馆
全球化
蝙蝠
中国南海
作品
海南岛
深圳华侨城
国际政治
-
描述:
海南岛迫降的美国 EP-3间谍机为原型,重建了飞机中部到尾部共20米,然后切成三块。从表面上看像是嘲讽似的模仿,或是一个新闻事件的影子,其实从中折射出的是一种征兆,一个对当下全球化和美国主义盛行的反调
-
凝到化境自飘逸——程允贤行草书法解味
-
作者:
翟墨
来源:
中国书法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书谱
形体语言
行草书
孙过庭
艺术创造
一级美术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
著名雕塑家
程允贤
花岗岩化
-
描述:
的创作与研究。他的雕塑往往是大题材,大手笔,大气魄,大制作,以深厚的造型功力、生动的形体语言,深入的性格刻划,把青铜、大理石、花岗岩化作古今中外著名人物及大型纪念碑,遍布国内三十多个城市和十多个国家。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专设"程允贤雕塑艺术馆"。凝到化境自飘逸。贯穿程允贤雕塑和书法的是内
-
浅谈当代工笔重彩画的发展
-
作者:
刘晓燕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重彩画
审美观念
当代
中国画
艺术语言
绘画形式
民族传统文化
-
描述:
当今工笔重彩画正处在一个随时代发展而进行的变革和转换中。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来自世界不同民族的文化被媒体演示得眼花缭乱,这使工笔重彩画家在不同文化的参照中,有了更多比较、选择的可能。随之而来
-
可视的旋律——浅谈工笔人物画的线描艺术
-
作者:
郝大欣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线描艺术
绘画语言
民族文化
中国画
人物形象
形式美感
-
描述:
的表现技法。线描是工笔人物画基本的造型语言和表现方法,它蕴涵着民族文化的精髓,是历代艺术家长期创造、探索积聚而形成的艺术精华。
-
黑白两极相辉映——墨竹画创作琐谈
-
作者:
刘剑利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墨竹画
艺术精神
意境
笔墨
艺术语言
艺术形式
创作技法
传统文化
-
描述:
中国墨竹画塬远流长,风貌独特,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精髓。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竹被赋予了挺拔、高洁、宁折不弯、高风亮节等品质。是民族道德理想和文化观念的象征。 墨竹画特别强调意境、意韵,有其独特
-
从五千年文化中走出——试论吴为山雕塑的文化品质与艺术形式
-
作者:
聂危谷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手法
写意精神
人文主义
艺术审美
艺术形式
雕塑艺术
吴为山
文化品质
-
描述:
"吴先生所塑的老人是从五千年文化中走出的",[1]作为雕塑家的荷兰女王成为引领人们解读吴为山雕塑艺术的精神向导。 这是一个理想失落、庸俗文化喧嚣的时代,精英与经典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亵渎和贬值,吴为山
-
当代雕塑发展之路
-
作者:
张李绩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理念
创作材料
造型风格
民族文化
黄建培
《当代雕塑发展之路》
-
描述:
当代雕塑发展之路
-
劣质城雕:城市里的景观垃圾
-
作者:
郇海霞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文化
设计风格
城市形象
城市规划
城市雕塑
-
描述:
城市雕塑艺术水准低下的问题已经引起政府和公众的普遍关注。减少或杜绝我们城市里的景观垃圾,是环境艺术设计师、城市规划师和艺术家的责任。设计批评栏目连续发表批评设计师的文章,是希望从剖析设计师作品的角度来考量今天的设计,促进设计学科的健康发展。当然,能够进入批评家视野的设计师都是有所成就的,以之为个案具有现实意义。 特邀主持人/梁 梅
<
1
2
3
...
68
69
70
...
76
77
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