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化】搜索到相关结果 2530 条
-
浅谈茶文化与陶瓷茶具的联系
-
作者:
徐亮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茶叶
景德镇
密切相关
唐代
时代发展
饮茶风尚
茶文化
异彩纷呈
陶瓷茶具
茶汤
-
描述:
中国茶叶品类繁盛,且在品饮中,特别讲究色、香、味、形,因此需要一系列能充分发挥各类茶叶特质的器具,这就使得中国的茶具异彩纷呈。茶具的发展与陶瓷的发展密切相关,历史上最古老的茶具大多是陶土所制,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我国陶瓷茶具既强调了实用价值,又涵盖
-
与虎“谋皮”
-
作者:
戴德全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防火防盗
人类文明
劳动人民
虎文化
辟邪
龙文化
正义
动物
图腾
文化进程
-
描述:
在浩瀚的人类文明文化进程中,因为有图腾,便有着龙文化的形成,云生龙,风从虎,风云际会产生各自的文化格式,虎文化自然而然地慢慢植根于广大劳动人民心中,虎是大地圣灵。有王者之风,威武雄壮,亦有霸王之气,正义的化身,还能防火防盗辟邪
-
透明介孔氧化锆涂层的制备与表征
-
作者:
王霞
常启兵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介孔
氧化锆
涂层
-
描述:
以ZrCl 4 为锆源,以三嵌段聚合物P123(EO 20 PO 70 EO 20 为乙氧基,PO为丙氧基)为模板剂,采用原位水解法制备了透明介孔氧化锆涂层。透射电镜表征结果显示,ZrO 2 涂层中
-
马金托什及其追随者们在设计史上的地位
-
作者:
朱彬
潘玲霞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艺美术运动
设计成果
发展需要
设计史
新艺术运动
设计集团
文化背景
工业生产技术
英国
工业革命
-
描述:
工业革命以来,由于受到工业生产技术的影响,作为指导生产与联系消费的"设计"来说,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与时代文化发展需要带来的严峻挑战。1851年"水晶宫"工业展及其结果,说明世界工业革
-
日用陶瓷的人性化设计研究
-
作者:
郑铭磊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使用过程
本质特征
设计研究
审美观念
人性化设计
以人为本
生理需求
日用陶瓷设计
特殊群体
精神需求
-
描述:
一、设计中的人性化问题包豪斯宣言中提到:"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1],不管科学技术如何变化、审美观念如何转变,对于设计来说,万变不离其宗的就是以人为本的原则。即在设计中关注人具有的本质特征,并将人的属性内化到产品中。
-
宋代建窑和吉州窑黑釉瓷茶盏比较
-
作者:
吴秀梅
来源:
农业考古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茶具
宋代
历史地位
兔毫盏
黑釉瓷
造型
吉州窑
饮茶
茶文化
建窑
-
描述:
黑釉是一种以铁为着色剂的瓷器,黑釉瓷在宋代时达到最高峰。从目前的材料来看,吉州窑和建窑黑釉应该是宋代黑釉的代表。本文通过茶文化的探讨,将吉州窑与建窑黑釉茶盏进行比较,从二者的造型、工艺、装饰等角度找出两者的异同,分析黑釉瓷在宋代独特的历史地位。
-
论陶瓷设计艺术中的“习惯”
-
作者:
齐彪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
审美习惯
艺术符号
艺术作品
生活方式
艺术大师
不一致性
设计艺术
文化背景
日常生活
-
描述:
艺术是通过某种符号与人们沟通的,艺术作品本身不能赋予人们美感,人们从作品符号的联想之中获得愉悦。这种被用作媒介的符号的形成,一部分来自于知识,一部分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的习惯。人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认知的不一致性,多是由于文化背景与生活方式和习惯的不同。一般来说,同地域的人思
-
解读消费社会中生活陶艺的设计要素
-
作者:
刘颖睿
孔铮桢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要素
消费社会
陶艺设计
消费者
个性化
时尚性
趣味性
生活陶艺
实用性
研究热潮
-
描述:
生活陶艺是在传统手工艺和民间艺术的研究热潮影响下产生的一项工艺类别,与强调观念和形式语言的当代陶艺不同,生活陶艺既要满足大众的实用性需求,还要具有独特的审美意味。在当今消费社会体系中,影响生活陶艺设计的主要因素除了实用因素外,还包括个性化、趣味性和时尚性。
-
SOFC中Ni-YSZ阳极催化剂上的CH4吸附活化机理研究
-
作者:
苏蕙
吴也凡
来源:
陶瓷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外光谱
活化
吸收峰
SOFC
-
描述:
分别在600℃、700℃和800℃原位动态下,Ni-YSZ阳极催化剂上吸附CH4的DR FT-IR谱表明,在2937和2860cm-1的吸收峰分别对应于CH3反对称和CH3对称伸缩振动吸收,这是
-
改革开放四次大争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作者:
罗贤娇
来源:
理论导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四次大争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描述:
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四次大争论密不可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每一阶段的理论成果无不是社会各界围绕着探索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