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吕品昌自述
作者: 吕品昌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塑   艺术生涯   吕品昌   审美观念   艺术精神   民族文化   艺术语言  
描述: 少年时代,我受父亲和大哥的影响迷上了绘画,渴望做一名画家,画画是我少年生活的最大乐趣,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幸福感。16岁那年我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学习雕塑。从此,雕塑、陶艺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先生们的教诲以及景德镇这块寓寄着中国陶瓷灵魂、充满着特有的文化气息和传统的土地,永远激发着我的灵感。伴随着整
本届瓷博会亮点纷呈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江周刊(焦点)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陶瓷   文化交流   陶瓷生产企业   陶艺家   陶艺教育   现代陶艺   世界知名品牌   瓷都   陶艺界   景德镇陶瓷  
描述: 为将瓷博会打造成国家级专业性国际化的世界知名品牌博览会,搭建瓷都信息发布和文化交流的平台,瓷博会期间,景德镇市将突出抓好五大活动,助威瓷博会。
明代瓷器中伊斯兰因素的考察
作者: 马文宽   来源: 考古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版   青花斗彩   不列颠博物馆   伊斯兰世界   景德镇   文化交流   伊斯兰因素   纹饰   伊斯兰教   明代瓷器  
描述: 明代瓷器中伊斯兰因素的考察
记忆,穿越时空而来
作者: 郭晶   来源: 江西画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艺术   景德镇   记忆   时空   手工制作   战争年代   远古时代   非物质文化遗产   弋阳腔   民间舞蹈  
描述: "哐……哐……哐……"天空中传来一声一声浑厚悠长的锣声.台上,一对头戴面具的傩舞艺人表演着一个个威猛利落的动作,台下的观众静静观看,时空仿佛一下回到远古时代.人们靠跳傩祭祀来驱除心中对大自然神奇现象的恐惧.
我国陶瓷的起沅及其发展
作者: 刘秉诚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197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显微结构   景德镇   陶瓷生产   还原比值   烧成温度   孔隙度   瓷胎   高岭土   化学成分   瓷器  
描述: 文中主要有四个新论点:(1)釉陶、具有半透明袖的瓷和更具有半透明胎的瓷是陶瓷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飞跃;(2)魏晋间始见的“瓷”字系侧重外观釉面而言;(3)瓷器开始出现的年代,根据“瓷”字始见的时期和当时
方李莉著《飘逝的古镇:瓷都旧事》出版
作者: 山兰   来源: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田野考察   景德镇   中国艺术   瓷都   古镇   行业神   中国文化研究   手工业时代   宗教崇拜   民窑业  
描述: 方李莉著《飘逝的古镇:瓷都旧事》出版
溢美之“瓷”
作者: 王佳庆   来源: 精品世界(优品)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洪武   景德镇   香港   烧制工艺   釉里红   氧化铜   瓷器   制作工艺   着色剂  
描述: 尽管今天距离香港佳士得2006年春拍已经过去一年半有余,但那件明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的成交过程仍然让全世界的藏家们在茶余饭后振振有瓷。
流失的国宝——记大阪东洋陶瓷美术馆收藏的中国陶瓷精品
作者: 王兰芳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中国陶瓷   收藏品   日本政府   东洋   国宝   精品   大阪市   陶瓷美术   文化遗产保护  
描述: 的第二大城市。它北与日本著名的千年古都——京都相邻,东边则紧靠日本另一个著名都市——奈良市,这两个城市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大阪古称浪速、难波。据日本史书记载,神武天皇乘船至九州向东航行巡视,到大阪附近,水流湍急,浪花翻滚,遂将此地称为浪速。大阪之名是因
崛起的赣东北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经济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赣东北   江南地区   农业   化工   江西省   项目招商   计划单列市   乐平市  
描述: 乐平是古县新市。东汉末年始设县治,距今1800多年历史,1992年撤县设市,为江西省计划单列市,隶属景德镇管辖,是赣东北区域中心,位于景德镇以南47公里,全市区域面积1974平方公里,总人口83万。是江南地区蔬菜生产集散中心、价格中心、信息传播中心。2007年被中国园艺协会命名为“江南菜乡”。
论胡适的平民化文艺实践
作者: 江旺龙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胡适   文艺实践   平民化  
描述: 与胡适一贯的平民主义相适应,在文艺实践方面,他也表现了强烈的平民色彩。具体表现为文艺研究对象的平民化选择;文艺创作对象的平民化选择;对传统文化平民化阐释等三个方面。他的平民化文艺与学术实践对后人影响深远。
< 1 2 3 ... 800 801 802 80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