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雕塑在空间形式上的历史发展
作者: 乔迁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空间运用   雕塑实体   艺术家   负空间   创作   绘画   空间形式   作品   雕塑艺术   传统雕塑  
描述: 雕塑是需要占有一定的三维空间的,一般来说,雕塑的实体和空间会形成图—底关系,当然,这种图—底关系和绘画中的图—底关系有着巨大区别。绘画的图—底共同组成作品,是作品不可分割的部分,雕塑的图—底关系存在模
雕塑空间的衍变与发展
作者: 黄丹麾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维空间   艺术作品   摩尔   动态空间   贾科梅蒂   雕塑家   雕塑空间   三维形体   传统雕塑   现代雕塑  
描述: 雕塑本来就是一种空间艺术,它以空间来体现、实现造型的目的并赋予造型所涵盖的审美意义,雕塑的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于塑造者对空间的认识,在被解读的过程中亦取决于观者对空间的理解。雕塑的空间与其他艺术的空间有所区别,比如绘画是以
流动的永恒 凝固的历史——中国雕塑艺术的传承性与时代性
作者: 罗承齐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性   中国雕塑艺术   传承性  
描述: 世界各民族的雕塑艺术都是在缅邈悠远的历史长河中洗练而成的,中国雕塑艺术亦然是如此。它是时代、思想、感情以及审美观念的结晶,是社会发展形象化的记录,具有鲜明的双重性——传承性和时代性,这是几千年来雕塑艺术永远蓬勃、无法消逝的根本原因。
论雕塑与抽象形式的理念
作者: 闫小敏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抽象语言   抽象艺术   抽象形式   传统文化  
描述: 本文阐述了抽象艺术的形式、风格及艺术思维理念对于中国文化艺术发展史所起到的重要影响;提出抽象艺术的思维和抽象艺术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扎实的写实能力和民族的文化基础之上;在当代世界雕塑发展的舞台上,就如何把握住抽象雕塑艺术的创作发展方向提出,必须在中国抽象雕塑艺术精神本源之上发掘拓展抽象艺术语言。
发展创新继往开亲:郑州市雕塑壁画院印象
作者: 徐永涛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下之中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画院   印象   郑州市   雕塑   中原文化   创新  
描述: 、姓氏、饮食18种文化形式,厚重、多元而经典,原创、包容而开放,以无比的自信昭示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主干和基础。河流绵延,山峦叠翠,粮草丰茂,人文发达,根植于这块人文素养与物界自然交相辉映的华夏
传统与当代的纠结——谈传统雕塑艺术的传承与蜕变
作者: 朱伯钦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雕塑   转型   现代雕塑  
描述: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时间改变的不只是物质存在的状态,连其最本质的东西都有可能换掉,也许在现在看来只是一点点的变化,但是量变终究会引起质变。
形而内外:亨利·摩尔的雕塑空间拓新
作者: 滕小松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空间概念   地面建筑物   摩尔   亨利   拓展空间   形体   雕塑空间   传统雕塑   现代雕塑   环境空间  
描述: 空间变革无疑是现代艺术拓新的着眼点之一。特别是,空间概念的泛化极大地推进了传统雕塑向现代雕塑的转化。克利斯托夫对阳性——地面建筑物的包裹所作出的"凸空间"、海泽对阴性——地下凹槽的挖掘所作出的"凹空间"以及瓦尔特德.玛丽亚对阴阳之间——天地的连接所作出的"空间对话"
东汉陶俑雕塑造型的形神特征
作者: 邓青兰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汉陶俑   传神   写意  
描述: 东汉陶俑"形神兼备"的艺术风格来抛砖引玉,阐明在当代雕塑发展过程中,追寻中华民族写意传统艺术创作灵魂的重要性。
呼伦贝尔学院美术学院雕塑系
作者: 栗月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教育模式   创造力   民族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   毕业生   毕业创作   现代观念   西方现代艺术   呼伦贝尔学院   原创性  
描述: 认为究其原因主要有两大问题。一是独立思考判断系统不足,导致对西方现代艺术与中国的当代商业市场化艺术。无条件的效仿和盲目吸收。第二点,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文化内核的理解和把握
公器者说——王志刚当代雕塑的生命轨迹
作者: 佟玉洁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不锈钢   文化角色   文明进程   两种文化   公器   人文情结   雕塑家   传统文化价值观   作品   雕塑艺术  
描述: 梁启超在他的《欧游心踪录》中说:"学术者,天下公器也。"或许,作为体现个人权力话语的学术特质决定了它是一个时代文明进程中的参与者,而这种参与者就是一个具有公共意义的文明的怀疑者和建构者。换句话说,它扮演了一个公器者的文化角色。对于一个当代雕塑艺术家来说,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具有人文情结的个人化的艺术表达,同样可以成为一个公器者
< 1 2 3 ... 113 114 115 ... 118 119 12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