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中国传统美学与现代陶艺创作
作者: 李雨花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社会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艺术   陶艺家   传统陶瓷   中国传统美学   现代陶艺   中国美学   西方现代艺术   陶艺创作  
描述: 中国传统美学与现代陶艺创作
探索现代陶瓷艺术民族风格的拓荒者
作者: 张甘霖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永康   陶瓷艺术创作   陶瓷材料   传统陶艺   现代陶瓷   拓荒者   陶艺家   现代陶艺   民族风格   陶艺创作  
描述: 提起著名雕塑家陶艺家姚永康,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他的“新陶艺”——世纪娃系列,更多的人只知道他是学院派陶艺家的代表,但对他的陶艺创作的批评阐释和理论研究,在学术界并未深入展开,针对艺术批评对当代陶艺创作领域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漠不关
论“器”
作者: 陈淞贤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对接   形而下   现代陶艺   舶来品   艺品   寻找到   器物   真正意义   当代陶艺   韵律之美  
描述: 在国人都公认我们的现代陶艺是舶来品的时候,我们却很少去关照我们的传统。之所以这期专栏主题定为“器物精神”,就是希望提出以下的问题:1、器物并非形而下的下作,一样能表达意想思维,一样有别于一般意义
当代实验陶艺的“迷离”现状
作者: 张甘霖   袁庆庆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身份   手艺   陶艺家   艺术家   当代艺术   中国当代陶艺   生态   作品   实验陶艺  
描述: 在大家都在积极地热衷于寻求文化身价的时候,我们陶艺家也在积极地寻找艺术身份。如果说我们中国的当代艺术是“后娘”的艺术,我们的陶艺家更是“后娘”的儿子。一个艺术家很不情愿把自己限定在陶艺家的身份上,而视陶艺为手艺。而我们的陶艺家们也一直热衷于从“手艺”中解放出来,却又难从材料的本质主义的执着中挣脱出来。新一轮以贱卖老祖宗手艺的所谓“后现代主义”又成为陶艺家们“新鲜”的素材。我们不得不叹息,陶艺家们何时才能从“主义”的追逐中解放出来,何时能观照自心,去感受心灵的声音和宇宙自然的律动。如果我们真心真意地热爱我们祖宗的手艺也不失为一种境界,问题出在我们既不安于祖宗的手艺,又不愿意失去艺术的身份。其实一个作品的创造是不是陶艺不重要,是不是艺术也不重要,是不是文化更无从判别, 只要是具备心智的创造,表达了社会、政冶、生态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的生存状态才是关键所在, 至于手段并不重要。
釉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个性追求
作者: 张永强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个性追求   窑变釉   精神内涵   现代陶艺   独特性  
描述: 中国现代陶艺可以说走过了从传统陶艺的延伸和移用西方现代艺术趣味的借鉴时期, 而当下真正步入了现代陶艺自身具有的独特技法和精神内涵的个性化追求,文章从釉的特性和运用釉的特别手法来分析釉、泥和火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个性追求的实践经验。
具像精神——中国当代陶艺格局中的人物创作
作者: 魏华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物创作   具像   全球化背景   陶艺家   现代陶艺   中国当代陶艺   话语方式   现代主义   人文精神   陶艺创作  
描述: 陶艺也许是艺术里最有“行业”感的视觉艺术方式,一方面缘于陶瓷悠久的历史,一方面缘于陶瓷材料的魅力。我们希望从历史的桎梏之中脱化出来,从材料的本质主义怪圈挣脱出来。今年的专栏将会关注以下几个问题(1
介入与融合——现代陶艺的公共艺术观
作者: 杨晓娟   远宏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当代中国   现代陶艺   审美需求   公共环境   艺术观   艺术形式   陶瓷壁画   生理和心理需求   公共艺术设计   公共艺术  
描述: 公共艺术的概念是面向社会的、开放的具有以广大民众广泛参与为特征的艺术形式,就其表现内容的多样性与丰富性而言,又体现出多元、复合、模糊的动态性特征。在艺术与非艺术之间:通俗与高雅并存,永恒与时尚同在;文化与商业互动;物质与精神相依。因此,缺乏对公共艺术理论的讨论、无益于产生完善的作品实践,我国的现状正如世界著名公共艺术家关根伸夫所言:“以我之见,中国的(公共艺术)尚处在‘量’重于‘质’的时代”。其原则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在文化观念上、运作机制、社会传播等方面,还是在行政方式乃至有关法律、法规的制订上都滞后于当代中国公共艺术发展到成长的迫切要求。
壶说八道——殷俊峰论艺杂记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格境界   传统文脉   杂记   田园生活   现代陶艺   无为而无不为   文人士大夫   人文精神   以形写神   迁想妙得  
描述: 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理想人格境界必须具备三种素质:“柔”的意志、“愚”的智慧和“静”的毅力。殷俊峰与陶艺圈的“距离”正是其意志力的表现,摒弃名利的诱惑的觉悟为其“愚”,庐山的田园生活保持着心灵虚寂状态是其“静”。正因为他的“至足逍遥”(庄子)使他更能清心,使他把陶艺视为一种修炼,视为一种功课。从某种意义来说他对陶艺的领悟得益于他对人生的领悟。“做壶不是壶,是壶不是壶”,这也许正暗合了中国文人士大夫绘画中的“写意”思想:“以形写神”(顾恺之)、“迁想妙得”(张彦远),这种“写意”源于他心怀对“道”的颖悟。在他的作品里我们感到在张扬现代陶艺时不至于失去传统的人文精神,不至于失去传统文脉。(魏华)
到清凉处 生欢喜心
作者: 伍斌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格境界   传统文脉   欢喜心   陶艺家   现代陶艺   无为而无不为   文人士大夫   人文精神   以形写神   迁想妙得  
描述: 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理想人格境界必须具备三种素质:“柔”的意志、“愚”的智慧和“静”的毅力。殷俊峰与陶艺圈的“距离”正是其意志力的表现,摒弃名利的诱惑的觉悟为其“愚”,庐山的田园生活保持着心灵虚寂状态是其“静”。正因为他的“至足逍遥”(庄子)使他更能清心,使他把陶艺视为一种修炼,视为一种功课。从某种意义来说他对陶艺的领悟得益于他对人生的领悟。“做壶不是壶,是壶不是壶”,这也许正暗合了中国文人士大夫绘画中的“写意”思想:“以形写神”(顾恺之)、“迁想妙得”(张彦远),这种“写意”源于他心怀对“道”的颖悟。在他的作品里我们感到在张扬现代陶艺时不至于失去传统的人文精神,不至于失去传统文脉。(魏华)
追寻文明前人类的自由与解放
作者: 郭航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像   韩国   现代陶艺   原始部落   艺术家   中西方文化   双年展   作品   色彩变换   体积形态  
描述: 追寻文明前人类的自由与解放
< 1 2 3 ... 23 24 25 ... 46 47 4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