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乳浊】搜索到相关结果 59 条
-
广西柳江县里雍乡宋代瓷窑遗址
-
作者:
谢玲
来源:
南方文物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柳州市
窑具
古窑址
广西柳江
瓷窑遗址
白色乳浊釉
相关问题探讨
青黄釉
北宋
技术扩散
-
描述:
广西柳州市柳江县里雍乡境内在过去文物普查时发现有古瓷窑址,但一直未作详细调查。1999年元月,我们对原发现的古窑址及其周边山岭进行了较细致的地面调查,初步弄清了古窑址基本情况,还新发现多处窑址及大量遗物。 一、地理环境及窑址分布情况 古窑址位于柳州市东南15公里的柳江下游,属柳江县里雍乡立冲村委辖地。窑址主要分布在柳江南北两岸约一平方公里范围内,分为四个窑区。以发现先后为序:一区在江南,这一带土岭高峻,窑址位于公路北面的立冲八队罗管冲东侧岸边,废品从江边向上面的坡地呈长条状分布,应是龙窑遗址。在岸坡上见到废品堆积层的断面厚仅一尺左右,烧造时间不长。主要是碗、盏、碟,胎灰色,质较细,釉有青、褐、月白等色,无匣钵,用泥团叠烧。二区在江北立冲十队东面的的瓦窑垛,丘陵地势平缓。废品在耕地中呈长形分布,也应属龙窑。因未作发掘,堆积层厚度不明。收集到的有碗、碟、灯盏、执壶、罐、腰鼓腔等。胎灰白,质较细,也有质粗的,釉多青黄色,个别琢器上有刻划纹,用匣钵装烧,圆器类叠烧用支钉圈。三区在立冲十队北面的坡地上,产品以碗、碟为主,有些碗心印一“利”字作装饰,其余产品及窑具与二区同。四区在立冲十队西北面岭上的石榴林中,这里堆积层厚...
-
高表面张力超低温生料乳浊釉的研制*
-
作者:
李明
程小苏
曾令可
来源:
陶瓷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表面张力
乳浊釉
超低温
-
描述:
通过探索各种原料的用量、烧成制度、球磨时间等因素对釉面效果的影响,最终确定最佳配方。实验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钾长石38%,石英18%,硼钙石19%,方解石12%,氧化锌11%,高岭土1.2%,滑石1%。最佳工艺条件为:球磨时间50min,烧成温度900℃,高火保温30min左右。
-
中国陶瓷书画展在太原举行
-
作者:
夏小波
来源:
陶瓷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表面张力
乳浊釉
超低温
-
描述:
本刊讯7月11日,中国陶瓷书画展在太原举行。 此次展览由山西工美协会、中国陶瓷书画院联合举办,共展出青花、粉彩和高温颜色釉质的瓷版画、摆件瓷器260件。这些展品融书画艺术、陶瓷技艺为一体,吸引了千余名书画和陶瓷收藏家、爱好者、高校美术学院师生参观。
-
全国性建材科技期刊—《陶瓷》1990年第1~6期总目录
-
作者:
暂无
来源:
陶瓷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釉
制品技术
卫生瓷
上釉
乳浊釉
压砖机
色釉料
建材科技
李士良
注浆成型
-
描述:
全国性建材科技期刊—《陶瓷》1990年第1~6期总目录
-
彩绘与三彩:浅析色彩缤纷的四川邛窑古陶瓷
-
作者:
李铁锤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彩绘
乳浊釉
色彩
四川
古陶瓷
唐三彩
唐代
釉下彩
化妆土
研究探索
-
描述:
邛窑是四川最负盛名的古代陶瓷窑群,它最重要的窑群——十方堂窑位于距成都约80公里的邛崃市临邛镇南河乡十方堂村。十方堂窑是邛窑诸窑群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创烧于南朝晚期,盛烧于唐至五代,终于宋。20世纪30年代被发现后引起各界的高度关注,后经80年代的几次发掘,己知遗址东西长530米,南北宽210米,总面积11万平方米,由
-
沉睡上千年 一醒惊天下:邛窑瓷器精品赏析
-
作者:
吴宏放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彩绘
宋代
砖红色
绿釉
唐代早期
造型
隋代
白色乳浊釉
铜红釉
瓷器
-
描述:
邛窑是蜀文化的骄傲,是中国后世五彩缤纷的彩绘瓷的拓荒者和先驱者。以下是笔者的一些浅见,难免挂一漏万,不妥之处,承蒙各地藏友专家赐教。在宋代以前,青瓷的制作和烧造一直处于我国瓷器发展的主导地位。四川邛崃县境内的邛窑,包括十方堂、尖子山、固驿山、瓦窑山等主要窑址,在南朝时就创烧出了青瓷产品,唐、五代时期达到鼎盛时期,直到南宋中晚期停烧,历经800余年。虽然从总体上考察,邛窑还是属于一个庞大的民窑青瓷体系,主要生产各类生活性实用青瓷器,但其中不乏烧造出了许多造型别致和釉色各异的值得文物和收藏界研究和珍视的精品。
-
烧成工艺对分相-析晶乳浊釉的结构及乳浊程度的影响
-
作者:
廖奇丽
江伟辉
彭永烽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烧成制度
乳浊釉
自生分相
析晶
-
描述:
选择具有较大分相区的K2O-RO(CaO,MgO,ZnO)-Al2O3-B2O3-SiO2-P2O5系统,采用工业纯原料,通过正交试验法调整系统的组成范围并控制其工艺过程,实现了釉的自生分相乳浊,制备了釉面白度为82的分相-析晶乳浊釉;借助DTA、XRD、TEM和高温显微镜等测试手段,着重研究了釉料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相变化以及不同的烧成制度对釉面乳浊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釉中分相与析晶并存,分相促进析晶;尺寸接近于可见光波长的孤立液滴和析出的少量微晶是釉面产生乳浊的根本原因;在分相放热温度750℃和析晶温度810℃各保温10 min,有利于提高釉面白度;降温阶段,釉样缓冷比急冷更利于提高釉面的乳浊效果。
-
分相乳浊釉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作者:
周雅琴
曹春娥
卢希龙
余峰
来源:
陶瓷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乳浊釉
研究现状
分相
发展趋势
-
描述:
无乳浊剂的分相乳浊釉是业内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简述了分相乳浊釉的定义与机理,介绍了分相乳浊釉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各种分相乳浊釉的特点、性能、乳浊机理和不同组分对乳浊效果的影响。最后分析了分相乳浊釉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指出了其今后的研究方向。
-
奥运卫生瓷用生料乳浊釉的研究
-
作者:
余洪权
曹羲东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卫生瓷
乳浊釉
奥运会
-
描述:
以长石、石英和锆英石等为主要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奥运卫生瓷用生料乳浊釉,对其配方进行了优化,得出了乳浊度和光泽度较好的最佳配方。用XRD和SEM研究了釉中存在主晶相的种类及形貌。结果表明:最佳配方的乳浊相为ZrSiO4,其颗粒呈球状,大小为200~500nm,分布均匀,数量众多,是产生乳浊作用的主要原因。
-
中温低锆乳浊熔块釉的制备研究
-
作者:
石棋
崔文豪
谢景春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乳浊机理
低锆乳浊釉
低成本釉
-
描述:
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对R 2 O-RO-ZnO-Al 2 O 3 -SiO 2 -P 2 O 5 -B 2 O 3 -ZrO 2 系统进行调试,研制出一种适合辊道窑快烧的低成本低锆乳浊熔块釉,在线使用效果优良。通过对釉面Lab色值的对比研究,分析配方组成对釉面效果的影响;采用XRD分析推测低锆釉的乳浊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