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钛乳浊釉的研制
作者: 张玉南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原料   钛乳浊釉   陶瓷釉   研制   工艺  
描述: 钛乳浊釉的研制
日用瓷白釉的研究
作者: 柯美云   赵达峰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烧成制度   乳浊性   方解石   长石   化学组成   热稳定性   日用瓷   合成硅灰石   石灰釉   烟熏  
描述: 1.前言釉是覆盖在陶瓷制品表面的无色或有色的以玻璃态为主的薄层,其种类很多,日用瓷常用的釉主要有三大类,石灰釉、长石釉、混合釉。石灰釉在南方地区的传统陶瓷釉中很常见,是一种以石灰石为主要熔剂的釉
长沙窑铜红釉上彩的显微分析
作者: 栗媛秋   杨益民   张兴国   张兆霞   姚政权   朱剑   来源: 南方文物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釉上彩   乳浊釉   长沙窑   铜红彩  
描述: 长沙窑创烧于唐代,是隋唐时期外销瓷的大宗。已有研究认为,长沙窑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有两大突出贡献,其中之一便是最早在中国制瓷史上运用铜作呈色剂在高温中成功烧制出红釉和红彩等彩瓷。本文选取长沙窑铜红彩器作为研究对象,利用X荧光光谱分析、反射光谱、岩相分析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对该样品釉彩部分进行了成分和显微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该样品是一件乳浊釉上施红彩的釉上彩器,釉面的乳浊效果由大颗粒分相和析晶导致的米氏散射而造成。
固相法合成钛榍石的研究
作者: 尹霞   杨柯   汪永清   薛景玉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固相法   增白剂   钛榍石   乳浊剂  
描述: 通过正交实验法、X射线衍射分析等手段,研究了钛榍石的固相反应。结果表明:合成钛榍石的最佳温度为1260℃,保温时间为30min,最佳配方比例为CaCO3∶TiO2∶SiO2=40.70∶34.27∶22.03,其乳浊效果达到了硅酸锆的效果,并讨论了合成钛榍石的影响因素。
中低温生料乳浊釉的研制
作者: 周健儿   李平   来源: 现代技术陶瓷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乳浊釉     含锂锆釉  
描述: 通过试验研究,成功地制备出了一种能在1160~1200℃下烧成、白度高、热膨胀小、对色剂适应性强的生料乳浊釉。该釉的配方范围为:长石45~50%、方解石10~12%、石英30~35%、ZnO5.7%、Li_2CO_32~2.5%、粘土3~5%,外加锆英石14~16%。
高遮盖钛乳浊釉的研制
作者: 王勇   郭莉娥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   乳浊釉      
描述: 1 前言目前,国内釉面砖生产中普遍采用锆乳浊釉,这种釉的遮盖力较差,因此,为了获得高白度的釉面质量,就须采用优良质地的陶瓷原料,制备高白度的素坯,以达到足够的白度。随着釉面砖生产的大力发展,优质
一窑知千年
作者: 农夫   来源: 绿色中国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华   景德镇   陶瓷器   历史年代   乳浊釉   青瓷   唐代   作品   金华   婺州  
描述: 上下五千年,中国的瓷器源远流长。漫长的历史年代,在中华大地塑造了一个个瓷器之都。景德镇、醴陵、磁县、潮州等等,这些地方出产的瓷器以不同的特质闻名于世,造就了一个个曾经的辉煌。早就听说南方出青瓷,而金华的婺州窑在青瓷中占有一席之地。借出差的机会,我来到金华,并拜访了婺州窑的传人陈新华,了解了婺州窑的千年经历。婺州窑生产青瓷在唐代已闻名,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认为:"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说明当时婺州窑青瓷碗已在全国使用。1976年在韩国新安海域打捞出来的一万多件陶瓷器中,"钧窑系"
2007年玉堂窑遗址调查报告
作者: 黄晓枫   樊拓宇   易立   李平   高志春   王志勇   杨丽   曹桂梅   卢引科   来源: 成都考古发现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外壁   调查报告   施釉   足径   考古发现   乳浊釉   标本   口径   化妆土   采集  
描述: 玉堂窑遗址位于都江堰市西南的玉堂镇凤歧村(图一)。1977年,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灌县文物管理所曾对遗址进行过调查和小范围的试掘,当时记录了16座窑包,并在罗家窑包(二号窑包)清理出龙窑一座。由于环青城山旅游路线规划修建在即,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都江堰市文物局组成联合考古工作队,对玉堂窑遗址进行一次全面的考古调查和小范围的试掘,主要目的在于明确目前玉堂窑遗址的保存状况和遗迹分布现状,对现存窑包进行比对和分期。考古调查和试掘工作从2007年5月开始,至7月田野工作基本完成,在普遍调查的基础上基本理清了玉堂窑烧造的时代和产品特征。
安岳卧佛院北岩宋代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浮雕图像辨识
作者: 张雪芬   来源: 成都考古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外壁   调查报告   施釉   足径   考古发现   乳浊釉   标本   口径   化妆土   采集  
描述: 安岳卧佛院位于(安岳)县城北40千米的八庙乡,2007年我们曾对卧佛院进行过考古调查,并发表了调查简报[1]。在其北岩第3号龛唐代大卧佛下有一幅巨型浮雕,以第24号龛为中心,左右包括第58、1016
< 1 2 3 ...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