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乌托】搜索到相关结果 145 条
-
寻找“乌托邦”
-
作者:
周遄飙
来源:
秘书之友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产部
内地
人际关系
高频率
办公大厦
乌托邦
机床
人流
主管
深圳
-
描述:
他站在深圳的街头,身边是五彩的霓虹和穿梭的人流。宽阔的深南中路中部,巍巍赫赫耸立的五幢褐黄色统建办公大厦,把他这个从内地偏僻的山沟沟里走出来的皱巴巴的小伙子衬托得无地自容了。那些提“三个五”的塑料口袋的“港仔”们,衔着长长的健牌香烟,两腿高频率地迈动着。那神气、那劲头,象是正在创造第二个“深圳速度”似的。他摸了摸上衣口袋里总算还带“屁股”的“襄
-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叙事的视觉艺术
-
作者:
王进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像特征
叙事结构
乌托邦
视觉空间
托马斯·莫尔
-
描述:
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是文艺复兴的文学经典,霍宾的《外交家》被公认为同时期的经典油画。两者的历史渊源得到新历史主义批评家的理论关注。本文从文本与视觉层面比较两者的图像特征,分析了《乌托邦》的叙事结构和异托邦的视觉意识,探讨其作为叙事文本的视觉空间。
-
雕塑与传播:重回人类学的联系
-
作者:
夏娃
季芳芳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方程式
人类学
传播
社会意识形态
数学符号
科学家
相互关系
联系
乌托邦
雕塑家
-
描述:
传播不只是指语言、画布油画、数学符号或是科学家的方程式与模型,传播是人类试图逃避孤独、分享经验和互相灌输思想所采用的一种相互关系。——威廉·马斯泰勒(William A·Marsteller)为什么一个人,在我看到他一件小小的作品,甚至只是一张照片而已的时候,就使我决定从事雕塑工作?
-
“生活的无尽奇迹”:《运动中的视觉》与拉兹洛·莫霍利-纳吉的乌托邦遗泽
-
作者:
马歌林
汪芸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革新性
乌托邦思想
新精神
-
描述:
的创作实践探索及其社会价值观与政治立场。作者指出,就莫霍利而言,为乌托邦而斗争是一个艰难而复杂的历程,在他的一生中,他多次因应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对自己的理想和策略做出变通,每次遇到这种情况的结果,便是
-
东方的钥匙
-
作者:
何喜忠
来源:
写作:高级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精神家园
中国传统绘画
东方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钥匙
乌托邦
文人气质
-
描述:
何喜忠的画兼而具备严谨与轻放、细密与疏离的某种文人气质,他用油画语言延续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无我无涯境界,天性的流露:让人感动于他笔下打造的一个个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桃花园,这是他的乌托邦,是他的精神家园。[第一段]
-
世博轴雕塑长廊
-
作者:
曹原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不锈钢
工业建设
乌托邦
雕塑
-
描述:
展望:《园林乌托邦》 作品看起来就像一个小的石头,这一设计来源于1995年他的第一件不锈钢假山,当时中国的工业建设重新出现在大规模的城市之中。
-
艺术的乌托邦,“乌镇模式”能否被复制?
-
作者:
杨雪芹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乌镇
异托邦
复制
国际
艺术家
当代艺术
乌托邦
媒介方式
-
描述:
近期,由文化乌镇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冯博-主策划的“乌托邦·异托邦——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在中国乌镇开幕。本次展览汇集了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位艺水家的55组(套)130件作品。涵盖装置、行为、雕塑、声音、影像、动画等多媒介方式,引人注目的是本次展览邀请了当今一批颇具影响的国际艺术家参展。
-
人文制陶、机械美学、反思性纪念物——钞子艺、钞子伟雕塑艺术评析
-
作者:
岛子
来源:
美与时代(下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当代雕塑
反思性
子艺
反乌托邦
形态迥异
雕塑创作
雕塑艺术
现代雕塑
写实性
纪念性雕塑
-
描述:
钞氏兄弟近十年来的雕塑创作经历了两个实验阶段,显现出两种形态迥异而又相互关联的文化意向。第一实验期为人文制陶,即1999年开启的"造房计划",以写实性和表现性相互融合的语言,再现中国传统建筑的人文意涵与现实命运。作品的选题几乎包容了南北方主要的建筑形式。
-
错位的画廊--兼及现代情爱现象思考
-
作者:
鲁枢元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爱生活
资本主义
经纪人
马尔库塞
《情爱画廊》
现代派
现代艺术
“乌托邦”
“门”
情爱乌托邦
-
描述:
错位的画廊——兼及现代情爱现象思考○鲁枢元情爱,本是文学创作中一个古老的传统主题,就像在一块画布上画了上千年的油画,有谁能多少添上几笔亮丽的色彩,已属不易。情爱,又像是人类精神空间中一座架构微妙的殿堂,稍有疏忽,便会导致它的倾斜乃至颓圮。《情爱画廊》...
-
质疑自身——新媒体艺术家对新媒体的反思
-
作者:
厉宏伟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艺术
新科技
认识论
虚拟
艺术家
乌托邦
新媒体
质疑
网络艺术
网络生存
-
描述: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远远不止是新的工具或媒体那么简单。"媒介即讯患",在电脑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已经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模式、行为模式乃至文化的存在方式。与思维、意识关系密切的人的存在方式,也已经发生了变化。难以脱离社会的艺术,自然也受到深重的影响。古纳南曾经说:"艺术不能置身于科技发展之外。如
<
1
2
3
4
5
...
13
14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