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主】搜索到相关结果 457 条
-
重构:现代德国艺术面面观
-
作者:
格哈特·查尔斯·卢普
胡不适
来源:
美苑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西方艺术
艺术市场
艺术家
现代艺术
向日葵
作品主题
美学范畴
象征主义
油画
-
描述:
德国艺术的情况是相当动态的。许多事情发生着,如果这情景确曾相当平静,现在也已经不同了。德国艺术是国际性的,无论从范围还是作为一股市场力量来讲皆然。因为五六年来德国艺术,尤其是德国油画(“年轻德国艺术”即YGA)已经成为继“年轻英国艺术”(YBA)之后国际艺术市场上最热的一块蛋糕。在这种情况下,诸如博物馆这样的机构也成为了市场的一部分,它们与画廊密切合作,承担起了一种艺术评判人的角色,同时却又未放弃其传统职责。
-
好的艺术是良药——访法国著名画家米劳斯·苏巴依科
-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苑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风格
米劳斯·苏巴依科
法国
画家
抽象艺术
写实主义
-
描述:
形式完全笼罩在死亡与灾难的恐怖气氛之下,这与其他那些完美的艺术表现形成了鲜明对比,艺术家通过大肌理的艺术表现效果,在以绘画和雕塑装置的形式构建了一场现实社会中人类的悲剧,从他的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作品恰恰迎合了现今社会人类所关注的主题,2005年5月米劳斯-苏巴依科应我院油画系邀请前来讲学。
-
问题、过程还是结果?
-
作者:
鲍海宁
来源:
美苑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丹尼尔
资产阶级
先锋派
现代主义
世俗化
大众化
-
描述:
“……一方面为传统资产阶级艺术的崩溃和先锋派的胜利而弹冠相庆,但同时又承认现代主义自身的内在冲动在面对大众化之下已经耗竭,先锋派已经寿终正寝;一方面驱动世俗化,但同进又对世界的祛魅忧心忡忡
-
五彩八桂
-
作者:
丁竟原主编
来源: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解构主义
法国
现代
研究
-
描述:
五彩八桂
-
从总体性哲学到和谐社会——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
-
作者:
张康之
程倩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和谐社会
总体性
哲学
-
描述:
的总体性三个理论层面。这三个理论层面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以人的全面发展、构建“自由人的联合体”以及和谐社会作为其实现目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以马克思主义总体性哲学为理论指导,并根据这一哲学精神去设计行动方案。
-
现实主义油画的传承和创新
-
作者:
徐庆平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主义
艺术家
中西文化
绘画形式
作品
世纪初
李铁夫
林风眠
徐悲鸿
中国油画
-
描述:
油画进入中国仅有一百年的历史。上世纪初,在中西文化的相互影响和碰撞中,徐悲鸿、李铁夫、林风眠等艺术家将油画从西方带回中国,并与中国文化和现实生活结合,探索出一条油画成为中国主要绘画形式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油画在民族化的过程中形成了现实主义的鲜明特色。改革开放20多年来,
-
笔轻彩舞走山脉——张光瑞油画作品读感
-
作者:
谢天锡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品读
舞台美术设计
艺术院校
笔势
景物
画笔
印象主义
补色
油画
半个世纪
-
描述:
半个世纪前,张光瑞先生从艺术院校毕业,功底扎实,各科优秀。但是,因工作需要,几十年来他一直从事舞台美术设计和布景绘制,不得不将自己心爱的油画事业搁置。十多年前他退休了,鬓发斑白,童心犹在,于是他重新拾起搁置多年的画笔,奔波于深山曲径、波涛之滨,去拜会大自然的偶像。
-
对“不确定性”的探寻与描绘——观南方的油画近作有感
-
作者:
鲁虹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婴儿
不确定性
艺术家
主题
图像
艺术语言
作品
写生
油画创作
河北省
-
描述:
随着影像艺术越来越红火,油画创作在年青一代艺术家那里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具体地说,经由写生获取画面图像的传统方式,正在被经由影像获取图像的方式所取代。我们知道,在摄影史上,最早有意使用模糊效果的是卡梅农夫人。后来,这一手法又被借用到了美术界,最近在国内出现的一系列青年油画展便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仅以国内
-
书写自由的心花——读冯少协油画花卉作品
-
作者:
何智扬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艺术
工作室
现实主义绘画
花卉
作品
副主席
美术家
中国美术
油画
研究生班
-
描述:
美术家协会副主席。2003年11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关注中国文化市场”个人专题油画展,被誉为“新批判现实主义绘画”。今年5月起,冯少协在广东等地举办三次个人画展,展出作品75幅,分“关注中国文化
-
徐唯辛——以油画的方式发言
-
作者:
吴馥臻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主义
椅子
题材
工业文明
绘画
美术作品
徐悲鸿
创作环境
中国油画
艺术学院
-
描述:
画画的人很幸福。徐唯辛在椅子上伸了伸懒腰,很自然地说。幸福?对于一个从十几岁画到四十多岁的人来说,幸福竟会如此简单而绵长?那是一种不同于居家过日子的幸福吧:每天清晨5点钟起床——据说这是年轻时早上画日出形成的生物钟,徐唯辛照常会踏着第一束清馨的阳光来到徐悲鸿艺术学院的画室。这是坐落在人民大学诸子百家园旁边的一座白色的小平房,树荫婆娑,清静宜人。他说,从2001年来到徐悲鸿艺术学院,人民大学给了他在北京高校里最好的创作环境。早晨的诸子百家园里不时传来晨
<
1
2
3
...
5
6
7
...
44
45
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