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关于高校水彩专业的教学思考
作者: 高献敏   来源: 大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借鉴与创新   学生   实际教学   课程设置   文化底蕴   中国水彩画   解决问题   高校   专业教学   水彩画创作  
描述: 水彩画在中国经历了一百余年的发展,水彩画创作趋向繁荣,形式多样,已经形成相对中国体系的水彩画整体风格,水彩画的发展和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处于喜忧参半的状态。我国油画的发展除了从法国、英国等国汲取养分的同时也在积极向我们的邻邦俄罗斯学习、借鉴与创新,相比之下我国水彩画目前还不能完整的体现出西方水彩背景下的意境与根基,这与中国水彩画风格形成密不可分,缺乏系统学习和理解西方水彩画的过程,既不能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不能体现出强烈的民族感,处于尴尬两难的境
新具象:怀旧与当代视觉形式——陶兴琳油画艺术的语言转换
作者: 陈池瑜   来源: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象   视觉形式   油画艺术   现实主义   中国艺术   中国水彩画   湖北省   当代   娘子军   中国美术  
描述: 陶兴琳艺术简介1964年12月1日生于武汉,1989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现为江汉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湖北分会会员、湖北省水彩水粉画艺委会委员。主要画展获奖:2009年湖北
大有作为的中国水彩画:写在首届全国水粉画大展开幕之际
作者: 诸迪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彩画艺术   中国画家   中国水彩画   语言方式   语言表现力   审美趣味   不透明   审美价值   情感内涵   艺术特色  
描述: 水彩画是一个语言十分宽泛,表现力非常丰富的画种。水彩画自从传入中国以来,在一代代中国画家的探索与努力下,语言表现力在不断拓展,呈现出了十分丰富多样的面貌,东方情趣与西方技法的融合形成了中国水彩画独特的审美趣味和整体风格面貌。不透明水彩在中国又被称为水粉画,兼有透明水彩画的流动性和油画的塑造性特点,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虽然它在气质上比较接近于东方人的审美,但在语言方式上仍属于西方造型体系,注重造型的严谨和丰富色彩的表达。由于其便利性特点,被
轻快的旋律:新中国水彩画60年
作者: 潘耀昌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彩画技法   新时期   中国水彩画   新中国   吴冠中   展览   画种   美术作品   油画   水彩画创作  
描述: 水彩画第一黄金时期新中国成立初,受苏联学院派影响,以人物为主,表现重大历史题材的绘画受到高度重视,因此能充分体现戏剧性和舞台效果的油画被视为大画种。相对而言,水彩画因其材料特性较适合于小尺寸画幅和即兴发挥,被称为轻音乐,或无标题音乐。水彩画虽有继承月份牌传统的新年画,如《新中国的歌声》(1950
李剑晨
作者: 严建南   李蕾   来源: 档案与建设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彩画技法   美术教育   第一师范   水彩画发展   中国水彩画   闻一多   “一二·九”运动   中国画   林风眠   河南省  
描述: 李剑晨是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艺术家、美术教育家,被海内外誉为“中国水彩画的开山大师”、“中国水彩画之父”。李剑晨在1900年2月出生于河南省内黄县。17岁考上河南省立第一师范。23岁考入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师从捷克画家齐提尔研习水彩画,师从陈半丁、王梦白研习中国画,受教于林风眠、闻一多诸先生。1926年毕业后在河南省立第一师范和女子师范任教。1936年他的油画作品入选第二届全国美展。次年,被公派赴英国伦敦大学院
管兆平
作者: 暂无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教育   中国水彩画   艺术作品   学院   会员   陶瓷艺术   美术作品   美术家   中国美术   景德镇陶瓷  
描述: 管兆平1942年生于江西宜春,祖籍江西安福,1966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彩画家协会会员、全国美术教育研究会会员。作品《金秋的余韵》获全国第七届美术作品展览铜奖、《银杏》获90’中国水彩画大展金马奖。作品曾在《美术》、《水彩》、《画廊》、《景德镇陶瓷》等大型刊
红楼陶社·中国瓷都聚集的天之骄子
作者: 暂无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教育   美术系   中国水彩画   艺术作品   江西省   中国瓷   景德镇市   江西宜春   中国美术   景德镇陶瓷  
描述: 管兆平1942年生于江西宜春,祖籍江西安福,1966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彩画家协会会员、全国美术教育研究会会员。作品《金秋的余韵》
传统绘画视域下中国当代水彩画的回顾与发展
作者: 孟繁益   来源: 艺术评鉴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绘画   中国水彩画   当代   发展  
描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文化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其中中国当代水彩画的发展在创作的观念与技法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通过运用不同的技法将其不同的艺术面貌进行呈现。并且随着绘画材料的不断创新,观众对于每一幅作品的观察角度也不同,为了使其拥有美感,就需要我们拥有创造美感的手段。因此在中国水彩画的发展中需要不断的提升水彩画的技法,从而能够使不同的观众在不同视角下对技法也能感受到一定的了解。我国早期的水彩画在发展过程中,通过与西方油画的技法手段相融合,使创作者产生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从而为水彩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也能够在不失去中国水彩画自身艺术的前提下,创作出更具有时代气息的作品,从而满足当代艺术文化的发展。
水彩艺术与人文教育问题——对当前美术教学状况的反思
作者: 李凯煌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教育   美术院校   审美教育   人文教育   中国水彩画   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精神   中国画   水彩艺术   人文素养  
描述: 一个世纪以来,经过老、中、青几代画家承前启后的辛勤耕耘,水彩画在我国艺术园地里已经生根开花结果,成为继中国画、油画、版画(架上绘画)之后的第四大绘画艺术。但是,随着社会转型和市场化程度的日益加剧,水彩艺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 1 2 3 4 ... 6 7 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