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故宫博物院举办“精致之美”:明清折扇特展
作者: 暂无 来源: 收藏(拍卖)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人画家   绘画作品   折扇   表现题材   故宫博物院   宫廷画家   艺术样式   明清时期  
描述: 故宫博物院拥有明清时期的折扇画页数千件,以藏品数量大,画作品质高,居世界各博物馆之首。本次展出63幅折扇画,涵盖了明清绘画的主要流派和画家的重要作品,其中既有文人画家沈周、唐寅、龚贤、任颐等,也有宫廷画家蒋廷锡、董邦达、张宗苍等的绘画作品。其表现题材,山水、花鸟、人物画各具神采:其艺术样式,工笔、写意、重彩、水墨等各擅胜场。
故宫博物院举办“精致之关”:明清折扇特展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收藏(拍卖)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人画家   绘画作品   折扇   表现题材   故宫博物院   宫廷画家   艺术样式   明清时期  
描述: 故宫博物院拥有明清时期的折扇画页数千件,以藏品数量大,画作品质高,居世界各博物馆之首。本次展出63幅折扇画,涵盖了明清绘画的主要流派和画家的重要作品,其中既有文人画家沈周、唐寅、龚贤、任颐等,也有宫廷画家蒋廷锡、董邦达、张宗苍等的绘画作品。其表现题材,山水、花鸟、人物画各具神采;其艺术样式,工笔、写意、重彩、水墨等各擅胜场。 以扇面为载体写字作画,最早出现在纨扇上,汉、晋时就有班婕妤题扇诗、王羲之为卖扇老媪书扇的故事。
景德镇精神大家谈 永不懈怠 永不言败 继承传统 敢于创新
作者: 刘火金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急流   陶瓷之路   历史   长足发展   继承传统   明清时期   景德镇陶瓷   瓷器   精神   创新  
描述: 景德镇精神可用"永不懈怠,永不言败,继承传统,敢于创新"16字概括。何以说"永不懈怠,永不言败","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景德镇陶瓷有悠久的历史,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既有一马平川,也有急流险滩。我们知道,唐宋以来,全国20多省都生产瓷器,而且各有所长,各有所专。由于种种原因,基本都遭受破坏或被淘汰,只有景德镇不但生存了下来,而且不断发展,并逐步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更是获得空前发展。嘉庆十九年时,"浮梁景德镇民
民国时期的景德镇茶馆文化
作者: 蔡定益   来源: 蚕桑茶叶通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茶叶   民国   景德镇   浮梁县   明清时期   茶馆文化  
描述: 景德镇自古有“瓷一茶二”之称。早在唐代浮梁已成为南方的重要茶叶集散中心之一,官府所征茶税一度超过全国的三分之一。到宋代,景德镇瓷业已很兴盛,明清时期是御窑所在地,成了全国瓷业中心。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就在其所作《浮梁县新作讲堂赋》中赞颂:“今夫浮梁之茗,闻于天下,惟清惟馨系其揉者;浮梁之瓷,莹于水玉,亦系其钧火侯是足。”目前论述景德镇瓷和茶的文章已是长篇累牍,但尚未见论及景德镇茶馆者,笔者试就民国时期的景德镇茶馆作一阐释。景德镇古代号称“五方杂处”,有“十八省码头”之称,商业繁荣,人流旺盛,聚集的人口数十万,这为景德镇茶馆的兴旺奠定了基础。高档茶馆是富商豪客、文人雅士的相聚之地,提供名茶点心,供他们品赏消遣,而一般的茶摊则用粗枝大叶泡出茶水,为坯房工人或进城的乡下人等光顾的地方。民国时期景德镇市内的茶馆约有20多家,著名茶馆多与戏园、园林结合,典型的有太白园、大观茶园、军乐茶园等。太白园坐落在景德镇市西瓜洲畔小港咀,并不是单纯的茶馆,而是将戏台、茶楼、酒楼和园林融合在一起的大型建筑群,占地面积一百多亩。太白园为当时广东顺德籍大瓷商李子衡开办,1922年开始建造,1924年基本完成。太白园分南北两部分。南园主要...
千年祖庙:景德镇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司徒庙”
作者: 胡伟   来源: 江西画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茶叶   民国   景德镇   浮梁县   明清时期   茶馆文化  
描述: 景德镇市浮梁县北郊储田乡有一个祖庙村,因一座唐代古庙“郑司徒庙”而得名。 “郑司徒庙”祭祀村民的三位先祖:唐勅封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镇国公郑传、朝议郎宣州司马检校工部郎中郑鲁、总制正都统检校尚书左仆射郑玫。 庙里保存了两块石碑:一块明·洪武二年刻(阴文),一块清朝末年刻(阳文),后者由清末名臣李鸿章撰文。
景德镇 御窑厂影响下的城市格局
作者: 陈新   詹嘉   来源: 中国文化遗产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河流   水灾   明代   景德镇市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瓷业   昌江   珠山   城市格局  
描述: 景德镇是中外著名的瓷都,从汉代开始烧制陶器,距今1800多年,东晋时烧制瓷器,距今1600多年。唐代,景德镇“陶窑”和“霍窑”所烧制的精品瓷器受唐高祖钟爱,当时天下都称景德镇瓷器为“假玉器”。宋元时期,青白瓷与青花瓷蜚声中外。明清时期,景瓷已有“国瓷”之称,“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工艺技术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景德镇因瓷业的繁荣成为名副其实的“江南雄镇”,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河南朱仙镇并称为明清时期中国四大名镇。 御厂,是明清时期在景德镇设立专门为朝廷烧造瓷器的机构。御厂建置的年代可能是唐代,碑文记载唐武德二年(619年)建有陶厂,古籍《江西通志》记录宋代景德年间谴官督造瓷器生产。元代,浮梁瓷局设立在珠山北麓,根据皇帝下达的命令进行烧造。明清御厂建立的时间存在很大分歧,清代蓝浦《景德镇陶录》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在珠山设置御厂,明代《重建敕封万硕佑师主陶庙碑记》与清代《关中王老公祖鼎建贻修堂记》表明时间为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而《明史》则认为宣德初年建立。对于御厂建立的确切时间,学者们莫衷一是,但是对于御厂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甚至是世界陶瓷发展史上的无与伦比的地位与意义毋庸置疑。
浅析明清时期景德镇陶瓷在欧洲人文艺术中所产生的影响
作者: 邹思怿   汪浪   余步华   来源: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欧洲文化   陶瓷   景德镇   明清时期  
描述: 早在中国明清时期,陶瓷制品已经在欧洲国家中普遍流传,影响着17、18世纪的挪威、丹麦、荷兰、法国及意大利等国,并受到他们的及其喜爱及赞赏。由此可以证明。明清时期的陶瓷制品对人类文化的传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表现在对中西方文化交流方面,更进一步起到了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
明清城镇经济史研究的新突破
作者: 与林   来源: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镇经济   景德镇瓷   汉口镇   明清时期   瓷业   对景   社会经济   新突破   浮梁   生产关系  
描述: 梁淼泰先生的《明清景德镇城市经济研究》一书,共30万字,新近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此书是明清时期专业性城镇经济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富有学术价值。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着重描述景德镇的瓷业生产,其中尤侧重于瓷业生产的管理形式及生产关系的分析。中篇是“浮梁农村”对景德镇邻近农村的封建土地占有关系,以及景德镇瓷业生产对于农村社会所产生的商品化影响。下篇是“景德镇经济与邻近各县”,对景德镇地区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与饶州、徽州等地的社会经济关系,作了网络性的探讨。 此书至少有三个鲜明的特色。景德镇史称中国四大名镇,随着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经济已在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半个世纪以来,虽然国内外学界对于中国的城镇经济作了很多的研究,但是就某个城镇进行整体性的分析,则为数甚少。湖广汉口镇的研究,已成外国学习的成果问世,而梁先生的这本著称,可称的是国内学术对单个城镇经济史研究的第一部学术专著。近年来,广东的罗一星先生也对广东的佛山镇社会经济作了结构性的研究,我们盼望他的研究著作早日问世。
论徽商与明清时期景德镇瓷业发展
作者: 李晓   张天羽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徽商   景德镇   婺源县   徽州   明清时期   商人   安徽省  
描述: 徽州商人,简称徽商,是指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旧徽州府包括安徽省属的歙、休宁、祁门、黟、绩溪五县和江西省属的婺源县。《徽州简志》记载徽商起源于东晋,成长于宋元,明末清初是徽商发展的黄金时代,其从业人数之多,活动范围之广,经营资本之厚,位于当时全国的商业集团之首。徽商崛起成为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史上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所以自然对景德镇瓷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即墨县衙旧址明清瓷器坑发掘报告
作者: 林玉海   杜义新   彭峪   陈宇鹏   韩尊成   郑禄红   来源: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器   即墨县衙   明清时期  
描述: 即墨县衙为山东省目前仅存的三堂老县衙遗址,自隋开皇十六年(596年)迁城立衙至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2011年9至11月,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在遗址内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了房址、路面、灰坑、水渠、过道、水井等各类遗迹,出土瓷器、陶器、石器、铁器等大量遗物,是青岛乃至山东地区近年来明清考古重要发现之一。其中,清理的一个灰坑出土了大量瓷器残片。经过拼对修复,可复原瓷器标本近300件,基本都是产自景德镇的民窑青花瓷碗,时代从明万历时期延续到清康熙时期。该灰坑对本次发掘划分地层及断代具有重要作用,灰坑内出土的瓷器对了解当时县衙起居生活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为明末清初民窑青花瓷器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 1 2 3 ... 29 30 31 3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