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 】搜索到相关结果 2660 条
-
艺术家的自我
-
作者:
莱因哈德·斯坦勒
米切尔·霍尔斯·科洛根
赵战
来源:
西北美术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斯坦勒
哈德
克里姆特
十年
维也纳分离派
图尔
席勒
莱因
-
描述:
埃贡·席勒,(Egon Schiele1890年——1918年)奥地利著名画家,维也纳美术流派的重要代表.出生于维也纳附近近小镇图尔恩的一个铁路职员家庭.十五岁时父亲去世、十六岁进入维也纳艺术学院学习,受到以克里姆特为首维也纳分离派的影响,后因不满泥古不化的保守倾向,离开美术学院,同一批青年美术家组织“新美术协会”.他的创作生涯只有短短的十年,二十八岁就英年早逝.代表作有肖像油画《埃狄丝·席勒(他妻子)坐像》和素描《三个街头儿童》等.他的自画像尤其独特,本文就是莱因哈德·斯坦勒专为分析其自画像创作而写的一篇论文,现翻译介绍给大家.
-
玄色辩
-
作者:
赵步唐
来源:
西北美术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缋之事
考工记
没骨法
元四家
天骥
淡墨
研究传统
色彩理论
阴阳五行说
五等
-
描述:
《周礼·考工记》记载:“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这是中国最早的色彩理论,是以阴阳五行说为理论基础推演形成的。五色指红、黄、蓝、白、黑,而这里提到的玄色应该如何理解?这是研究传统色彩理论中一个值得考究的问题。 玄色泛指黑色,但其确切的概念不是黑色,而是青黑中透红,又称天青色。西晋张协在《七命》文中,描写“天骥之骏”的眼睛是“眸间黑照,玄彩绀发”。“绀”便是青中透红的意思,比较确切地表达了玄彩的概念。 墨分五彩,焦、浓、重、淡、轻,从概念看,只是一种色彩的浓淡层次变化,为何是五彩呢?从实践经验看,是指焦、浓、重、淡、轻的相互浸破和对比后产生的效果。中国画使用的墨,由于制作上的原因,其色泽有偏冷或暖的差别,明代陈继儒把墨分为五等,他说:“试墨磨一缕如线,而鉴其光,紫光为上,黑光次之,青光又次之,白光为下,黯白无光或有云霞气为下之下
-
论陕北东汉墓室浮雕的特殊地位
-
作者:
陈天
来源:
西北美术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陕北
汉画像砖
西王母
东汉墓
中国古代
石刻
独角兽
“画”
浮雕
汉画像石
-
描述:
关于名称 传统的习惯都把汉代墓室内的墓门、墓壁、石棺等上面的浮雕称之为“画像石”或“画像砖”。尤因其盛于东汉时代,故一般称之为‘’东汉画像石”、“东汉画像砖”,即使是雕塑界内也多如此称呼。
-
彬县五代彩绘浮雕砖研究
-
作者:
王玉芳
来源:
西北美术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底店乡
点将台
冯晖墓
五代时期
发掘报告
沟口
王建墓
墓石
陕西日报
耳室
-
描述:
近年在陕西省彬省发掘了一座五代时期的古墓,出土了一批罕见的彩绘浮雕砖。这一发现除了在九二年六月《陕西日报》、《人民日报》先后报道外,其发掘报告发表于九四年《文物》第十一期。 古墓位于彬县底店乡二桥村的众山怀抱之中,坐北朝南。墓西有一圆盘形山峰,传为唐女将樊梨花的点将台;墓东相对也有一山。从南面沟口望去,对面山头为黑牛窝,山川间太峪河潺潺流过,环境优美。 墓葬由墓道、甬道、前室、耳室、后室几部分组成。墓道呈斜坡形,长25米,宽3米,墓石门及上方装饰门楼共高6.4米,浑然一体,庄重古朴。门上有一挽髻袖手妇女彩绘浮雕,衣着华贵,神态妩媚。墓门上甬道呈弧形顶,甬道宽2.1米,长8.14米,高2.78米,甬道两侧墙壁下方,嵌有彩绘浮雕砖56块,上下两块拼为一人。穿过甬道,进入穸堂,在灰蓝色的穹窿顶绘制着28宿星象图。在墓内所有墙壁,均绘有精美的壁画,壁画线条流畅,色彩富丽,人物神采飞扬,图案典雅秀丽,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此墓构造奇特,内容丰
-
转型中的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
-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主张
油画艺术
工作室
写实绘画
中央美术学院
研究生课程
专业教学
教学方法
油画创作
转型
-
描述: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的教学历来是以画室制为其特色,经过长期教学实践证明画室制是较为科学的油画艺术教学体制。早在五十年代油画系即成立了以吴作人、罗工柳和董希文为导师的三个画室和王式廓领导的研究生部。油画系的画室制在文革期间虽一度中断,但在1980年改革开放的初期,油画系就立即着手恢复了画室制,按照不同的教学主张和艺术风格建立了第一、二、三画室和壁画工作室。壁画工作室单独建系之后,又成立了以现代艺术为教学主导的第四画室。在教学上,四个画室均注重为学生打下广博而深厚的艺术基础,由于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吸收了欧洲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四个画室各具特色,成效显著。多年的教学实践,使各画室对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培养出众多的优秀美术人才,使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成为全国油画教学与创作的瞩目之地。这些变革给当时的教学带来了崭新的生机,改变了六、七十年代全国一统的僵滞呆板的艺术格式,从而推动了油画系甚至整个中央美术学院的教学发展,对中国的美术教育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
再提现实主义——由王少伦油画《水》引出的话题和思考
-
作者:
王少伦
孙为民
邵大箴
吕品田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库尔贝
“主义”
现实主义
造型能力
毕业创作
艺术家
中央美术学院
生活积累
“现实主义”
油画
-
描述: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95后毕业生王少伦的巨幅毕业创作《水》,在社会上引起一些震动。作品以直面华北农村现实主题的悲壮感,坦抒画家切身生活感受的率真感和语言形式如泣如诉的朴实感,把“现实主义”这个大家绝不陌生的话题再次引出。对此,四位论者各有思考,触及一些不该避而不谈的现状问题。
-
张华清教授与油画
-
作者:
丁涛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艺术
建筑美术
张华
造型与色彩
俄罗斯
毕业成绩
清教
色彩语言
油画大师
艺术学院
-
描述:
张华清教授是当代一位富有代表性的画家。 这位出身山东、年逾花甲供职于南京艺术学院的知名教授,长期辛勤耕耘于油画园圃。他曾于1956至1962年去苏联国立列宾绘画、雕刻、建筑美术学院留学,因毕业成绩优异,被授予“艺术家——油画家”称号。六年时间,使他打下了造型与色彩的坚实基础,并使他有机会较多地博览、研习欧洲油画大师和俄罗斯画派的杰作,耳濡目染、心追手摹,对油画之所以称之为油画,获得了高于一般画家的体悟和认识。那种以特有的色彩语言深刻表现生活的力
-
中国油画两大误区
-
作者:
何冰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油画
-
描述:
近些年,中国油画在东南亚卖得很火,且不说大都市里颇有名气的画家们多有自己的海外代理人或销售渠道,甚至那些偏远省份名不见经传的油画家也都有其作品被某国某地收藏的记录。九十年代初的一段时期,香港、台湾、新加坡差不多每天都有中国的油画展开幕。中国油画向东南亚地区发动了狂轰滥炸式的倾销,港台不少没有做过画廊生意的商人都企图染指中国油画的生意。于是有人作出中国油画空前繁荣的结论。我翻阅过1991年春自香港佳士得开始的,在海内外几十场的中国油画拍卖图录,也看了香港出版的《后’89中国新艺术》和德国出版的《中国前卫艺术》等画册,以及数不清的各类展览图录和场刊,这些印刷品或许就是中国油画空前繁荣的见证,似乎中国油画在东南亚为主的海外艺术市场也树立了重要地位。可以认为,在海外市场所看到的中国油画的确概括了国内当前的创作水平,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油画确实有令人骄傲的成就,有
-
中国油画民族性的失落与复兴
-
作者:
林木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中西融合
油画艺术
油画民族化
族性
民族传统
中国艺术
古典油画
东西方艺术
中国油画
-
描述:
一个常识性的问题在油画界居然成为纠缠多年的复杂问题!——这就是关于是否应当坚持中国油画独立的民族品格的问题。 油画是从西方来的,“油画姓油”,人们因此理直气壮地反对油画民族化的提法。在不少油画家那里,认为苦心孤诣钻研西方油画才是正务,搞清它的源流脉理、流派大家、形式技法方为油画正宗。从这种观点出发,“走向世界”即是向西方艺术靠拢,“国际语言”就是西方艺术的语言,“传统”在油画界几乎就是西方古典油画的代名。而带有“革命”和“进步”意味的“现代”、“前卫”之称干脆就直接和西方现代派、后现代派同义而互文了。
-
对中国油画发展现状的思考
-
作者:
张祖英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发展现状
中国油画
-
描述:
中国油画学会成立后,开展一系列的学术活动以把中国油画的水平推向新的高度,前不久为筹备首届《中国油画学会展》曾专门召开了有关油画创作现状的研讨会,这里就我个人的认识和讨论中涉及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 关于时代性和精神性 从中国油国的大格局来说,目前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式,大部分移植味道很浓,或是内容浅显。从表面看,目前似乎所有风格都趋向于完美,而其中的精神因素、情绪因素却在淡化。现在有一些画家,关注的面很窄、境界很小、很弱、蓬勃有力的精神较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