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孙宗慰画展
作者: 徐悲鸿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壁画   蒙藏   敦煌   塔尔寺   服饰   油画   南京   冠履  
描述: 孙宗慰在十年前,即露头角于南京。抗战之际,曾居敦煌年余,除临摹及研究六朝唐代壁画外,并写西北蒙藏哈萨人生活,以其宁郁严谨之笔,写彼伏游自得,载歌载舞之风俗,与其冠履襟佩、奇装服饰,带来画面上异方情调,其油画如藏女合舞,塔尔寺之集会,皆称佳构。前年游青城,得
中国画的创作和创新
作者: 蒋采苹   曾善庆   黄润华   陈谋   许继庄   卢沉   张立辰   贾又福   金鸿钧   张凭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实践   工笔画   美术教学   生活感受   中央美术学院   笔墨结构   美术创作   中国画   作品   油画  
描述: 今年以来,中央美术学院各系陆续筹办教师作品展览。五、六两月相继举行的油画系教师作品展览和中国画系教师作品展览,受到美术界和广大观众的普遍注意。为配合这些展出,本刊上期发表了题为《油画家谈油画》一组稿件,本期特再发表中国画系教师写的这一组文章。“画家谈画”历来为同行和广大读者所乐闻。这些文章多有真切生动的生活感受和创作体会与思考,有些作者还结合当前美术教学、创作或理论所面临的迫切问题,提出或论述了自己的见解,在帮助读者理解作品,了解创作过程和当前创作发展倾向,活跃思想,促进理论探讨等方面,都能给人以启发。今后我们还想继续采取这种方式,为更多从事创作实践的同志提供理论园地,希望得到画家、雕刻家和各方面美术创作家的支持,并愿共同为提高理论素养而努力。
读毕业生文章有感
作者: 韦启美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规范   教学   毕业生   课堂   基本功   艺术变革   艺术评价   作品   美术   油画  
描述: 看了油画系七八届毕业同学的论文(见《美术研究》1982年3期),使我想到我的教学。我在课堂上往往只讲授肯定的或已成定论的东西,遵奉不变的艺术评价的尺度。对时代唤来的艺术变革开始总是迟疑,给学生展示的多是历史的纪录,来不及谈论当代,甚至不需要提到未来。 学习历史是为着前进,是为着确定未来的轨道。艺术离开传统就失去生长的土壤,但生长却必须战
创作的感情和意境
作者: 尹戎生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境界   作品内容   教师   观众   现实生活   中央美术学院   典型环境   艺术语言   艺术形式   油画  
描述: 今年5月举办的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油画展,有不少作品吸引着观众,受到好评。它们之所以能够感动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这些作品以生动的艺术形式所表现出来的深刻而醇美的境界和朴素、真挚、高尚的感情。他们在艺术形式和风格方面各有所长,并且探索着如何使艺术形式和作品内容进一步完美地结合起来。
写实未必就保守
作者: 杨红太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派别   西双版纳   寨子   体态美   傣族   环境美   心情   服饰   油画   水桶  
描述: 最近去了一趟西双版纳,住在充满诗情画意的傣族寨子里,心情一直很激动,感到这里不仅环境美,人们的服饰、体态美,人们的心灵也美。每日傍晚,寨中女孩子们纷纷挑着细软的小扁担到井台来打水。不管是谁先在井台打水,后到的人便把水桶放在井台上,往往一下摆了十多只桶,正在打水的女孩总是一一给打满,才挑起自己的水桶回家。一
取精用宏(徐悲鸿研究之七)
作者: 艾中信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欧洲文艺复兴   西洋素描   形式美   现实主义   外部形式   中国画家   造型基础   中国画   徐悲鸿   油画  
描述: 融会中西——学习欧洲文艺复兴精神——艺术与科学相通——形与神的辩证统一——形式美问题——中国画的创新
从构思到传达(创作教学研究)
作者: 华沐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辅导课   成稿   创作构思   绘画史   创作教学   印象派   中国画   作品   教学研究工作   油画创作  
描述: 本文是油画创作教学的产物,以在一个班辅导课上的谈话为据整理成稿。这里涉及创作构思与传达过程中若干环节的问题,但大体述而不作,散议而已,提供教学研究工作之用。
罗尔纯在绘画上的探索
作者: 冯法祀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艺术   形式感   毕业生   现实主义   肖像   速写   绘画   作品   形式美感   苏州  
描述: 观众对罗尔纯的画很感兴趣,称赞他的画形式感很强,很概括、集中,色彩鲜艳、和谐好看。罗尔纯的画,抒情写意、潇洒、明丽,激动人心,力求表现社会主义祖国的新气象,因此,他是朝着现实主义方向,为油画艺术探索着创新的道路。 罗尔纯1951年毕业于苏州美专。提起苏州美专,知情者对于它那严谨的造型和深入细致刻画的传统,是记忆犹新的。罗尔纯在那里认真地下了写生的功夫,但他没有掉进造型拘谨和繁琐地描摹对象的困境,就他的大部分作品而言,几乎不能识别他是一个苏州美专的毕业生。不过,他的油画速写肖像:《老头像》、《大娘》、《傣族妇女》、《青年演员》,可以窥见他
壁画创作杂谈
作者: 侯一民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壁画创作   《人民日报》   丝路   苗族   油画材料   清水江   题材   创作过程   陶瓷壁画   图书馆  
描述: 近三年来,我和邓澍一起设计和制作了《人民日报》礼堂门厅的陶版壁画《百花齐放》(8米×4米,和以苗族风俗为题材的壁画《清水江畔》(12米×2米),目前,正在进行北京图书馆贵宾室的《丝路情》的创作。其中,两幅高温陶版壁画是接受的任务;《清水江畔》并不是什么单位的委托,只是因为想画,并作为一次研究而进行的,它是用油画材料完成的。在创作过程中,或者由于兴致的驱使,或者是由于任务本身的逼迫,曾做过多方面的探讨,花了很大的精力,自然也涉及了诸如壁画与建筑、壁
西藏艺术借鉴点滴
作者: 韩书力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藏   日用品   地毯   五彩缤纷   艺术借鉴   艺术现象   艺术家   社会现象   衣服   艺术美  
描述: 西藏的社会现象和艺术现象是独特的,在那里几乎人人都是艺术家,藏胞们走到哪里,歌声舞步就出现在哪里,他们在地上、墙上画自己的画,他们编织、雕刻各种各样的日用品,他们有着永远也“说不完的故事”(流传在青藏地区的类似“天方夜谭”的连续传说)和传说,他们的劳动与生活处处装点着艺术美的花环。 望果节到了,这天一大早人们就穿上最好的衣服,拿上最好的青稞酒和糖果,带上最好的卡垫和帐篷,甚而连牛马也被从头到尾地打扮起来,拥向丰收的青稞田,远远望去有如金色的地毯上点缀着五彩缤纷的格桑花。一处处欢声笑语,一处处跑马
< 1 2 3 ... 40 41 42 ... 107 108 10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