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欧洲艺术展示与市场广角透视
作者: 皇甫晓岚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廊   艺术市场   奥地利   艺术发展   艺术博物馆   艺术家   艺术形式   作品   运作机制   公共艺术  
描述: 本人在奥地利九年的漫长留学生活中随著名维也纳幻想写实派大师胡特教授(W·HVTTER)攻读油画,1994年获硕士学位。由于经常联系和举办自己的个人画展,一直很关注欧洲的艺术市场发展。本文凭自己的了解与亲身经历,向读者介绍一下欧洲展示空间的状况,企望对日后出国有兴趣进行艺术交流的艺友们有些帮助,二来对欧洲的艺术市场的发展有个借鉴与比较。欧洲的展示运作机制,由于建立和发展的早些,在今天相对发展的较为健全,并对从艺者来说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 博物馆一般只陈列作为历史遗留下来的,在美术史的发展中被定位的古、近代艺术家作品。
雕版镂心苦追寻——版画创作谈
作者: 李永长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创作   版画   创作体会  
描述: 1958年初中毕业后考入兰州艺术学院美术系预科,我便正式开始学画走上了这条无尽之路。从58年至62年,兰州艺术学院只存在了短短四年,但在院长常书鸿先生的主持下,办得生气勃勃,艺术气氛极浓。各系都有来自全国各省的优秀老师,全国著名的画家、诗人、音乐舞蹈家,经常请到学校来讲学、演出、表演。美术系的学生每年下工厂、农村两次,每次一个多月,进行艺术实践。这四年时间为我在艺术和生活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上大学时学习油画,自学木刻和搞创作是从六十年代初开始的。当时北大荒版画作品中浓郁的生活气息、强烈的激情和艺术感染力深深地打动着我,也引起了我童年生活的记忆。我生长在河西祁连山下长城旁的农村,不远处便是那浩瀚神秘
诗意的创造——陈若晖近作简评
作者: 周卫民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语言   陌生化   艺术实践   绘画方式   寻觅和探索   插图艺术   现代观念   近作   中国画   艺术形式  
描述: 海构成了画家陈若晖创作的母题。 陈若晖的选择不是偶然的,他曾数易画风,试验过各种风格的画;油画、中国画、水粉画、装饰画、连环画并一度陶醉于插图艺术,这个过程是他在不断困惑、不断选择与探索的过程,正是这种观念支配着陈若晖进行这种艺术实践,这并非来自对物质表象流于时尚的模仿和复制,而是他几年来的冷静思考与谨慎选择,既从对现代观念的关注,对新的视觉语言尝试的使然。所以,他毅然决然放弃了,一个对他来说极为容易,亦相当熟练的艺术形式,近两年他一直致力于营造“他的世界”,在各画种边缘艺术中寻觅和探索的一种新的艺术语汇,通过绘画方式重新阐述曾经想表达的主题。他改变了以往的具象因素、色彩、线条趣味及世俗的视觉现象,这种转变对他来说却是一种艰难的选择,从过往的经验:概念的陌生化中衍生出新的意向,完善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在这个意义上陈若晖把它做为个人的艺术指向。于是,他奔波于乡间野道、山坳,效劳于色彩与画面的创造中。观其近作,不难看到他的这种探索意义
中国画,何去何从? 如何看中国画的发展——中国艺术研究院美研所副所长陈绶祥访谈
作者: 朱兴国   董立君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规范   研究院   所长   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绘画   中国艺术   吴冠中   继承与革新   中国画   文化本位  
描述: 本期讨论中国画在现实中的继承与革新问题,几乎所有的文章都提及了近年来出现在中国美术论坛最多的“笔墨”二字以及吴冠中先生的大名。最初以油画立身的吴冠中先生不曾想到涉足中国画领域感悟出的一己体会“笔墨等于零”一经说出,如投石入水,激起千层浪。人们或不必在意众说纷纭中语筌表象的混乱,毕竟其下暗藏的有关中国画的价值判断和中国画在现实中的前途走向等问题以其不可否认的现实紧迫性及尖锐性使论争显示出更深刻的内涵,这是本刊继“笔墨官司”、“大师问题”之后进一步讨论此话题的缘由,也是本刊倡导学术建设所做的努力。作为特邀主持人,我建议读者在阅读时注意文章作者们在“中国画有没有底线”、“中国画的现代性”等问题上的意见,并稍花工夫厘正文中使用的“中国画”“国画”、“中国传统绘画”、“水墨画”等基本概念。我们期待着阅读这组文章后的反馈意见。
论摘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00年   招贴画   现代美术史   书法艺术   五角星   中国画   拍卖会   艺术设计   运作机制   30年代  
描述: 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有一大漏洞 张仃认为,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有一大漏洞:主要篇幅叙述正统艺术与艺术家,中国画、油画,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刘海粟。而漫画、插图、装饰画、实用美术等介绍得微乎其微。但张光宇及30年代一批老艺术家的作品深入千家万户,其社会影响之大,较之中国画、油画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我一直认为张光宇作品的影响力决不小于齐白石、黄宾虹,他在漫画、装饰画、艺术设计上是一面旗帜。因此,我认为张光宇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功绩可以与齐白石、黄宾虹并举。张光宇30年代初是个自由职业者,但又是一个有正义感的漫画家。抗战后期,思想更进步,更靠近进步力量,日寇投降后,在香港成为“人间画会”会长、艺术家的领袖。他的艺术最鲜明的特点是,造型观念与他的思想和他本人的体型一样,“内方外
第九届全国美展获金银铜奖作者及作品目录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网络时代   银铜   南京大屠杀   水彩画   漆画   概念设计   艺术设计   作品   版画   油画  
描述: 第九届全国美展获金银铜奖作者及作品目录
论摘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化   20世纪   大众文化   美术批评   著作权法   动画   中西合璧   中国画   徐悲鸿   油画  
描述: 泛消费时代的三种大众文化心理 杨静撰文认为,后工业社会的特征之一就是它的“泛消费化”,当人格与尊严都可以加上包装、称斤论两的时候,文化已经成为时装店里一道惹人的风景,与诸种名牌一决雌雄。比起前些年人们一拥而上拒绝思
西部情
作者: 李凤发   来源: 人事与人才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玉门关   开发西部   黄土高   婀娜多姿   黄沙   西部人   重塑自我   金属光泽   大自然   神圣使命  
描述: “黄沙百战穿金甲”,莽莽西原啊,我的精魂,我的梦     如果把南国喻为婀娜多姿,楚楚动人的少女;那么,西部则是一条壮汉:挺拔、伟岸、刚毅与粗犷。   人在高原,就有这种感觉 !  富饶的南国,山清水秀、景致如画,引得古今多少文人墨客留恋忘返、写下了“拂堤杨柳醉春烟,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的华美诗句,遗下无数的千古绝唱,甚至连生活在这种环境里的人们也带着几分“柔气”,岂不正是“南国妩媚” ?  然而,一踏进西部,这种感觉便骤然顿住“铿锵”的色调逐渐展开序幕,“春风不度玉门关”,用在这里并不为过,皑皑的雪山、茫茫的荒原,是西部固有的特色,激荡在胸的只有无尽的苍凉与悲壮。 亘古的净土,纯洁
西部欢迎你
作者: 隆汉   来源: 人事与人才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开发西部   黄土高   天山   新世纪   建功立业   欢迎你   丝绸之路   雪莲   嘉峪关   雕塑  
描述: 西部欢迎你
古树名花荟萃之地
作者: 陈大新   赵本元   杨敬元   来源: 人与生物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树名   香果树   延龄草   香柏   神农架保护区   筒鞘蛇菰   神农架生物圈保护区   头顶一颗珠   轮生叶   南方山荷叶  
描述: 神农架生物圈保护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引人瞩目,在世界同纬度地区尤以植物多样性而著称于世。据统计,神农架保护区内有高等植物3100多种,在这众多的植物种类中,具有珍稀、古老植物以及极具观赏价值的种类就达1000多种。它们中,既有千年古树,记载着岁月的沧桑,又有五彩缤纷的花卉植物,将神农架装扮得更加清秀、更加美丽。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是不畏环境险恶,顽强生长的佼佼者。
< 1 2 3 ... 46 47 48 ... 356 357 35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