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 】搜索到相关结果 1494 条
-
美术作品
-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素描
人体
蟹爪
小三峡
老屋
美人蕉
中国画
人物肖像
美术作品
油画
-
描述:
美术作品
-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春日答友人问
-
作者:
邸立丰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痛觉
潜伏期
触觉
声音
伦勃朗
毫秒
朋友
油画
人因
赫兹
-
描述:
北纬42°这个地方,真是充满了神奇。这儿的阳光不多也不少;这里的地势平坦中带有雄伟。这儿正是我选择的地方。三十六年过去了,慷慨的天地一如既往。平静的岁月中我和我的朋友们谈了许多许多。友人:谈谈你作画时的状态、心态以及过程好吗? 笔者:我想,谈这些恰是我感到惶恐不安、不易述说的问题。我不知道我的朋友们是如何的舒适从容,对我来说差不多就如鼠儿和甲壳虫一般整日躲在阴暗房间的角落里,弄来弄去,窃窃私语或手忙脚乱。忽而沙沙的磨布,忽而急急的找笔。我经常听到老鼠啃箱子的声音,但我分不清是在咬那一个箱子。我赶忙点亮了灯,查找到书上的解释为触觉的潜伏期是130毫秒,痛觉的潜伏期是370毫秒、耳朵能辨出20赫兹到20000赫兹的声音。感觉阈限和差别阈限因人因地而常常改
-
美术教育系师生作品选
-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选
美术教育
教师
雍正
山海关
碑林
东郭
诗碑
澄海
油画
-
描述:
~~
-
论靳尚谊的艺术成就
-
作者:
张祖英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欧洲油画
八十年代中期
油画艺术
中国传统艺术
艺术家
中央美术学院
当代中国油画
艺术成就
古典主义
肖像画
-
描述:
如果说作为外来艺术的油画,经过老一辈艺术家长期、艰辛、曲折的引进过程,在中国已奠定了发展的基础,那么在新时期春风沐浴下,当代艺术家则以空前的激情,正在为把中国油画推向成熟期作不懈的努力.在这过程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靳尚谊教授,以其对中国油画发展方向独到而清醒的认识,根据自身的素质,明确选择了油画肖像画这一领域作切入点,在把欧洲油画古典主义艺术精华和中国民族文化传统的融汇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在艺术上的远见卓识和独特风貌,曾影响着一代年轻艺术家的选择,成为当代中国油画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创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中央美术学院第一画室及油画进修班的教学,把他的艺术主张辐射到全国,不但将中国油画水平向纵深推进,而且掀起了八十年代中期我国一大批艺术家向古典主义吸收营养的热潮,深化了我国油画艺
-
后起的第三代——“鲁美”画家漫议
-
作者:
方舟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韦尔申
油画家
中心课题
艺术群体
文化反思
艺术现象
写实绘画
真实性原则
最热点
中国油画
-
描述:
新时期以来,中国油画先后经历几次较大的演变,而且每一次演变,都自然形成一个中心课题:80年代初,在社会反思的大背景下,现实主义的真实性原则得以复归,随之伤痕美术、生活流、乡土写实绘画、批判现实主义等等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艺术现象,其宗旨是对人性与人道主义的重新确认。油画在这一时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影响最大的一些作品几乎都产生在这一画种之中。到80年代中期,整体性的社会反思进而演变为文化反思,中西文化的历史性落差引来了现代主义的全面勃兴,自发性的艺术群体和艺术活动此起彼伏,西化热潮空前高涨。此一时期,无论哪个画种,其自身的诸多命题已无暇顾及,观念更新成为最热点的话题。新思潮虽然未能给艺术自身带来实质性的建树,但其积极成果也不容忽视:即艺术多元格局的形成和艺术家自由精神的确立。有鉴于新思潮的诸多缺憾,待到80年代后期又出现了对它的反拨:由“超
-
肖像大师哈尔斯
-
作者:
任梦璋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读画
尼德兰
肖像
男子
荷兰
北欧
表现主义
文化圈
比利时
-
描述:
读画和读书一样,有的一翻而过,有的一时令人震惊发聩,但时过境迁,印象越来越淡漠。有的却叫你永生不忘。哈尔斯的《吉普赛女郎》、《弹琴的男子》我已经不记得是什么时候拜读的了,但那容貌和神态就像身边的老熟人一样,深深地印在脑海之中,稍一思想就跃然眼前。1990年我在巴黎卢弗尔宫博物馆看到了这两幅画的原作,又在柏林的达兰博物馆和荷兰的国家博物馆看到了更多哈尔斯的作品,使我对哈尔斯油画艺术有了一个更深入、完整的认识。哈尔斯(1581/85-1666)生长在荷兰的哈雷姆,这里的人民一直保留着一种善良乐观、清静严肃、重俭朴、厌浮华、爱乡土爱自由的北欧民族的农民本色。荷兰与法兰德斯(今比利时)几个世纪以来本属同一领主,原本是统一的尼德兰文化圈。至十五世纪时在经济、文化方面都是与意大
-
艰难的跨越——评张英超的素描艺术
-
作者:
许荣初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意识
素描艺术
创新精神
传统样式
艺术风格
体组成
艺术家
素描教学
艺术样式
张英
-
描述:
,他的创新精神和现代意识强烈地在他的素描作品中散发出来,使他的作品显示出一种新的生机。张英超在素描中竭力冲破传统样式的束缚,他在《静物1号》、《静物2号》中首先一反单一命题的限制,而在画面中强调了原本毫无联系
-
寂寞中煎熬出来的成果——读王希奇水墨人物画习作随笔
-
作者:
孙世昌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巨大影响
两难境地
水墨人物画
积极作用
建国后
语言特征
表现特质
写实绘画
社会功能
中国画现代化
-
描述:
中国近现代的水墨人物画是背着历史和现实的重负走过来的,确实是步履蹒跚、行走艰难。自从徐悲鸿等老一辈艺术家引进西方写实绘画,探索用写实绘画的造型语言改造中国旧人物画以来,因适应了建国后重视绘画社会功能的需要,产生了巨大影响和推动人物画发展的积极作用。在老一辈的画家群里,大多是用“写意”的水墨技巧画“写实”性人物画.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写实性绘画的审美要求与中国画语言特征之间的矛盾,可以说这种两难境地苦恼着一代一代的画家。解决这种矛盾的艺术探索是多种多样的,但其中有的画家追求像油画那样表现人物的功能和效果,为了充分刻画人物思想感情和个性特征,不惜抛弃中国绘画的表现特质和本体语言特征,在宣纸上用毛笔画素描。另一些画家为了保持中国画的表现特质和书写意味,专画仕女、文人、隐士之类的古裝人物,对现代人物则避而不画或少画.还有一些追求中国画现代化的画家。摹仿西
-
学会用线条去思维:中国画教学之我见之三
-
作者:
王义胜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郎世宁
艺术实践
中国画专业
线条美
中国画家
思维方法
中国画教学
素描训练
教学模式
线描
-
描述:
中国画教学中一个被忽视了的问题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画专业的教学同油画、版画、雕塑等专业一样,一直把素描作为基础训练课程。尽管曾有几番关于“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的论辩,但只能是见仁见智,各抒已见而自立门户.现行的教学模式大体上是先掌握严谨的素描写实功夫再转入中国画专业技巧的练习,而没有把作为中国画主要特点的“线”作为最根本的课题来研究,从而使素描训练所形成的先入为主的积习,直接影响了“线意识”的培育和养成及对东方线性艺术思维方法的感悟。几代人的艺术实践证明,再过硬的素描技巧,也不可能对中国画产生直接过渡。从这种教学模式出身的中国画家,虽然不完全像郎世宁用西洋技巧、中国的工具在画“中西折中”的中国画(图4),但较多的素描成分却掩盖了中国画独有的线条美和线描艺术的意蕴和魅力.从郎世宁的马与韩混的牛(图2)以及黄冑的驴(图3)
-
高师美术教育之我见——祝贺鲁美教育系建系十周年
-
作者:
王双成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等学校
美术教育学
高等美术院校
工艺美术设计
历史意义
建系
美术教师
教育理论
高师美术教育
教育系
-
描述:
92年的金秋10月,在全国高等学校美术教育学会建立之际,迎来了鲁迅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建系十周年的隆重庆典,我们一行四人出席了建系十周年美术作品综合展览的开幕式。那数以百计的油画、国画、版画、水彩、水粉、工艺美术设计等展品,吸引着每一个观众,在那琳琅满目的展厅中的每一件作品,都蕴含着教育系园丁的心血。鲁美教育系十年来为全省输送了近千名的美术教师,这是有着历史意义的贡献。在观看成绩的同时,要找差距,这是革新者的标志,要有新的起点,才能有更大的作为。下面就如何进一步办好高师美术教育,说一说个人的浅见: (一)高师美术教育的学制问题当前大多数的高等美术院校的师范系(即现在的美术教育系),学制是奉、专兼有,以专为多,目的是多出人才,快出人才,以补燃眉之急。迄今,已十年过去了,每一个学院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