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 】搜索到相关结果 18263 条
-
博古存珍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书画 山水册 石涛/水墨纸本四开册页/北山堂藏 石涛明末清初的“清初四僧”之一。作画构图新奇。无论是黄山云烟,江南水墨,还是悬崖峭壁,枯树寒鸦,或平远、深远、高远之景,都力求布局新奇,意境翻新。他尤其善用“截取法”以特写之景传达深邃之境。 富春山色图 谢稚柳/静观楼藏 谢稚柳的绘画,初学明代画家陈洪绶,早年书画一副老莲做派,后由此上溯到宋代绘画,画风一变。继而又着力五代的董源、巨然,下行至元明清诸家,与张大千去敦煌考察后画风又一变。晚年研究徐熙落墨法,画风再一变,由工笔细写转向豪放写意,色彩由淡雅转向浓烈。 仿黄鹤山樵山水 王翚/水墨纸本立轴 闲趣轩藏 王翚作画喜好干笔、湿笔并用,而且多以细笔皴擦,画面效果比较繁密。
-
酒标上的艺术史
-
作者:
何潇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向公众展示了其2008年份红酒的面貌:酒瓶上,有一个红色的中文“八”字。拉斐向中国名庄酒爱好者示好的意图十分明显,此举显然刺激了木桐,终于按捺不住,在2011年春节到来前,让2008年份红酒的酒标真容
-
数字和市场:从一幅画说起
-
作者:
曾焱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有人统计了,现在进入艺术品市场的‘财富阶层’,在数量上连这个群体的千分之五都不到,艺术品市场本来就不大,又没有同量级的竞争对手,他们用点小力气就能在拍卖场上掌握话语权。” “艺术品、钱币、古董和酒类等具有‘有形、长期’价值的收藏品已经成为中国财富人群广为关注的投资品类,从而直接导致了中国艺术品市场25%的年增长率。” 市场的一幅压缩标本 关于2010年艺术品拍卖市场之疯涨,有各式各样的段子—— 某明星带了800万元去买齐白石的画,场上起拍价直接跳到了2000万元,结果他一手没举就走人了。这有点像几年前当代艺术最红火时的拍卖场面。 某拍卖公司把30多本苏富比、佳士得的专场拍卖图录标价拍卖了,居然拍出10多万元。 也有真实的令人叹为观止的数字魔术。 2006年中国嘉德拍卖曾经卖过一件张大千的《天女散花》,当时一位上海买家花了268万元拍走。2010年秋拍,他在北京保利拍卖以6200万元的落槌价把画卖了,创造了一个拍卖的奇迹。 在2010年重新排定的“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价格前10位”,也是一份亿元成交前10名单。除了一件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是在2005年拍出,另有一件明代吴彬的《十八应真图》是2009年秋季的成交纪录,其余8件均为2010年春秋两季拍卖中出现的过亿元成交。
-
金襕手\铁壶与汉光瓷
-
作者:
钟和晏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传统工艺原本就不是保守的,工艺作为滋润人的生活的道具而具备了现实性的时候,新的传统便诞生了。” 第一眼看到那只“金襴手古伊万里金鱼纹”瓷盘的时候,有点莫名所以地想起了华丽的和服。直径36.5厘米的瓷盘通体血红,上面平卧一条金彩描绘的金鱼,层层叠叠的鱼尾像花瓣一般开放着,两个黑黄、蓝绿对比的圆形装饰图案占据明显的位置。即使把目光移开很久之后,这种血一般强烈的红色还会长久地留存在头脑中。 励展博览集团主办的上海国际家居装饰艺术展上,以国家展团方式参展的日本受经济产业省的支持,展示的是对一些传统工艺品的传承与再设计。位于左贺县西松浦郡的有田烧KIHARA株式会社与日本著名平面设计师永井一正合作了三件“今样金襴手”,除了鲜红金鱼纹大盘之外,还有鲤鱼纹大碗和鹰纹瓷盘各一件。 江户时代的有田烧大多是从伊万里港出海装船,所以有了“伊万里”的名称,后来,江户时期烧制的有田烧也被称为“古伊万里”。有田瓷器十七八世纪产生的“柿右卫门”、“古九谷”、“锅岛”和“古伊万里”四种风格中,伊万里彩绘瓷创烧于正保年间。因为伊万里青花偏蓝黑,红彩偏暗,所以大量使用金银彩,在深蓝、枣红、朱红的色块内以金色勾勒渲染,甚至不惜为已是繁花似锦的纹饰铺以大片金地,几乎是富丽堂皇、过犹不及的效果。
-
Y先生起居注
-
作者:
赵涛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近来,Y先生的心颇不宁静。就在离他家不远的垃圾场,有人拣到了一个布口袋,估计是附近的银行清理仓库不小心扔出来的,里面有民国时期的支票;更妙的是,里面还有第一套人民币的样币。“毛泽东号火车机车”、“延安宝塔山”、“小丰满水闸”,从纸面上蹿出来,轰隆隆滚入内心,旋即,又归于寂静——真真一派革命浪漫主义的发财景象。这消息传到Y先生耳朵里时,那套样币已经出手,40多万元,卖给了一个上海人。不久,中国嘉德又拿出来拍卖,蹭蹭蹭,叫到200多万元,不喘气。为这事,Y先生替那人气了10多天。后来,又围着垃圾场,转悠了近半个月,逢人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 在我认识的人中间,Y先生是对发财一事最为积极的一个。他一直觉得,这个“财”,必须得是来自宿命——从天而降,绝不含糊,一下子把人充满,低沉,浅荡,迷醉,飞翔。对养黄鳝、卖“五彩开口笑水饺”、开“肥佬屋”之类的致富经,Y先生向来看不起,那只是小道,不是顺乎天命的东西。所以,去彩吧买“双色球”,是Y先生每日必做的功课,每回只买一张。可在这一方面,Y先生并不通脱。摇奖一事,纯出偶然,但偶然中又藏着必然。为了找到那个必然,Y先生决定学学《周易》,还专门来问我关于该书版本的事。
-
西方视野下的中国古美术
-
作者:
李晶晶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19世纪中后期,伴随着海外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兴起,西方收藏家对中国艺术的研究兴趣日益高涨,进而形成了以私人收藏为主导,学会、博物馆提供学术支持的模式。其突出的表现为古美术文献资料的出版与发行。 英国人斯蒂芬·布绍尔(Stephen W.Bushell,1844~1908年)有两个身份,医生与中国古器物专家,他似乎更倾心于后一个称呼。在北京的古董市场,他总会用一口流利的中文与古董商们讨价还价。布绍尔很懂这些古物,不会买到劣质品,但他的选择,明显受当时欧洲风尚的影响,绝不会购买乾隆以后的东西。他花了20英镑买了件康熙五彩耕织图凤尾尊,又用12英镑购得一件明中期法华罐……此时是1882年,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 成立于1857年的英国南肯辛顿博物馆,当时的任务是收藏优良的艺术品。最好的方式就是在中国购买中国的艺术品,布绍尔的背景和经历让他成为最合适的人选。1868年布绍尔抵达北京,成为英国驻华公使馆的医生,在北京一住就是30年。看病诊症之余潜心研究中国古物,成为中国古器物方面的专家。他对中文的掌握以及在中国陶瓷方面的专业学识,使其最先替大英博物馆馆长奥古斯塔斯·弗兰克斯(Augustus W.Franks)采购藏品,后经由弗兰克斯的推荐,南肯辛顿博物馆在1882年交给布绍尔500英镑,请他代为购买“造工优良的物品”,这500英镑在当时竟换得253件(组)器物。
-
湄公河惨案调查
-
作者:
魏一平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小时,那是他们在为两周前的中国船员被杀事件做现场调查。10月5日的枪战就发生在这里,交火的双方是泰国军警与不明身份的武装分子。后来,泰方声称从两艘中国货船上发现了92万粒脱氧麻黄碱(俗称冰毒),价值超过1亿泰铢(约合人民币2000万元)。
-
最后的撒那:傣人思华章
-
作者:
葛维樱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思华章去世还不满一个月。傣族习俗是,人一死,就要立刻登出祭文。然而接受写祭文任务的时候,德宏州傣文专家岳晓峰还觉得可以再等等,“人看着还好,想再拖一拖,过完年我再写”。他离开老人病榻3天后,傣族手工艺标志性人物辞世。老傣文写成的悼词,有点像盖棺论定的小传,是为这个人去奘房(庙堂)里“上奘”的必备物品。“他是德宏仅有的撒那了。” “抬眼看得到” 思华章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非物遗’是为了和国际接轨的新叫法,以前叫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不管叫什么,除了一些水晶摆设和每年8000元补贴金,似乎并未带来现实意义上的实惠。“父亲是被傣族人叫做‘撒那’的,大师,大本事的尊者,不收徒弟,只能家传,我却远远不能达到他那样。”他的儿子思永生话很少,手里不断依照父亲绘画的图样剪刻那些金属的材质。门口没有任何标明这家人事业的字眼,家里也看不出白事的物品,思永生说:“傣族人信佛,我父亲这样赕佛一辈子的人,不用说,去了好地方。”思华章虽然名气大,家里却没什么像样的作品。“原来有个老爷子雕的黄花梨神龛,被我女儿拿走了。”思永生指着家对面的一座寺庙,再一指另一方向的老房子,介绍那些门楣、旗杆上的塔帽,风一吹就发出悦耳声音的幡铃铛,大殿里的华盖宝伞灯笼,梁柱的画和雕刻,说那些“都是父亲做的”,父亲做的金银五彩的漂亮东西就在自家眼前。
-
30多年的艺术品市场:温故而知新
-
作者:
李晶晶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从苏富比拍卖行进入香港市场算起,已有30多年的历史了。30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形成过三次大规模的浪潮。今天看来,每一拨浪潮都不是偶然。 80年代:老派收藏+行家 1980年的春天,香港苏富比举行了仇炎之的第一场私人专场拍卖。为私人收藏家举行专场拍卖,这对于拍卖公司来说尚属首次。这一场拍卖如同一支兴奋剂,让香港的艺术品市场热闹起来。仇炎之是与大卫德爵士(Sir Percival David)、芭芭拉·霍顿(Barbara Hutton)、胡惠春、安宅英等收藏家皆有交易的出色古董商,也是优秀的收藏家。1949年他从上海迁居香港,一直住在跑马地,1967年退休于日内瓦。仇炎之对收藏有三个基本信条:藏品珍惜,纹饰精致无瑕疵,保存完美。 为了满足不同地区的需求,仇炎之的藏品中,明清瓷器归于香港拍卖场,早期陶瓷及青铜器则留归伦敦。尽管如此,香港客人仍然在三次拍卖中独占鳌头。香港的这场拍卖,焦点集中在一对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及一只高足杯。这两只鸡缸杯一件被香港银行家亦为收藏家的马锦灿以528万港元购得,另一件鸡缸杯和高足杯,连同仇炎之第二场及伦敦专拍中的稀有官窑精品都被香港收藏家区百龄买下。
-
食髓知味
-
作者:
殳俏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从北京到旧金山,十几小时的航程,下了飞机头昏眼花,却还要带着时差开车,从机场直奔纳帕。终于抵达扬特维尔的时候,午后的阳光正和煦地照耀着这个看上去美丽又和气的小村子,人们一小桌一小桌地围坐在室外,享受着美酒、美食和漫无边际的闲聊。大白天地就喝葡萄酒?这就是纳帕。就着阳光享用葡萄酒,配什么菜最好?Bouchon这一季的菜单给出了答案,虽然那些奶油汁煎扇贝、嫩煎羊排什么的,看上去也很诱人,但在飞机上被饿得前胸贴后背的人啊,这时候来一份Osso Bucco(炖小牛膝骨)比什么都给劲儿。 纳帕小餐馆Bouchon的主人凯勒(Thomas Keller)是做红肉的高手,他主理的勃艮第牛肉和油封鸭腿都是我的最爱。Bouchon出品的Osso Bucco同样无可挑剔。上桌的第一眼,以中国人的直观感受,只觉得这横切的小牛膝骨毫无粗野习气,圆滚滚地倒是宛若一只玲珑有致的小蹄髈。尝下方知肉质细嫩多汁,肉腱和丰富的胶质结合得刚刚好。传统用来搭配炖小牛膝骨的是Gremolata,这是一种把各种香草剁碎后混合了蒜头、柠檬皮而制成的调味料,用它炖出来的小牛膝骨很香。而Bouchon却摒弃了这种汁,大胆改用罗伯特沙司来为这道菜进行全新的调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