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的艺术品市场:温故而知新

日期:2011.01.01 点击数:3

【类型】期刊

【作者】李晶晶 

【刊名】三联生活周刊

【摘要】从苏富比拍卖行进入香港市场算起,已有30多年的历史了。30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形成过三次大规模的浪潮。今天看来,每一拨浪潮都不是偶然。 80年代:老派收藏+行家 1980年的春天,香港苏富比举行了仇炎之的第一场私人专场拍卖。为私人收藏家举行专场拍卖,这对于拍卖公司来说尚属首次。这一场拍卖如同一支兴奋剂,让香港的艺术品市场热闹起来。仇炎之是与大卫德爵士(Sir Percival David)、芭芭拉·霍顿(Barbara Hutton)、胡惠春、安宅英等收藏家皆有交易的出色古董商,也是优秀的收藏家。1949年他从上海迁居香港,一直住在跑马地,1967年退休于日内瓦。仇炎之对收藏有三个基本信条:藏品珍惜,纹饰精致无瑕疵,保存完美。 为了满足不同地区的需求,仇炎之的藏品中,明清瓷器归于香港拍卖场,早期陶瓷及青铜器则留归伦敦。尽管如此,香港客人仍然在三次拍卖中独占鳌头。香港的这场拍卖,焦点集中在一对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及一只高足杯。这两只鸡缸杯一件被香港银行家亦为收藏家的马锦灿以528万港元购得,另一件鸡缸杯和高足杯,连同仇炎之第二场及伦敦专拍中的稀有官窑精品都被香港收藏家区百龄买下。

【年份】2011

【期号】第2期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