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 】搜索到相关结果 1082 条
-
我国焦炉硅砖工业技术的发展
-
作者:
张道琨
来源:
武钢技术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硅石
隧道窑
耐火材料厂
优质焦炉硅砖
真比重
气孔率
倒焰窑
试验研究
生产工艺
-
描述:
解放初期,我国鞍钢、太钢、本钢等耐火材料厂便开始生产焦炉硅砖,主要用于焦炉的中小修,生产工艺也比较落后。此时我国炼钢平炉仍采用硅砖炉顶,因此硅砖生产规模很大。鞍钢在解决用江密峰硅石制造平炉顶砖的技术问题过程中,提高了整个硅砖生产技术水平。江密峰硅石是一种高纯度、大结晶(品粒2毫米)脉石英硅石。在没有充分掌握原料的性质和生产工艺的条件下,用普通生产硅砖的方法进行生产,曾产生严重的龟裂而没有成品。由于党对科学技术的重视,1950年对此重大科技课题进行了专门的试验研究,不到半年的时间便解决了这一技术难
-
雕塑欣赏(和舞蹈家们的一次座谈)
-
作者:
钱绍武
来源:
舞蹈论丛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运动感
充满活力
汉代画像砖
汉代社会
建筑石料
陶俑
滑稽可笑
画面表现
视觉感官
美感享受
-
描述:
雕塑欣赏(和舞蹈家们的一次座谈)
-
西柯特的绘画方法
-
作者:
德思坦
尚舟
乔良
来源:
西北美术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色层
素描
色调
德加
画家
底色
画布
绘画
笔触
油画
-
描述:
有人认为继透纳之后,瓦尔特·西柯特(Walter Sickert)是英国最杰出的画家。 西柯特在青年时代,就是惠斯勒的门徒,德加的学生。可以说,他在许多方面都是这两位令人敬佩的艺术大师的继承者。西柯特才华出众、头脑清楚、聪明好学,并不满足于仅仅作为一个画家的职能,于是把自己的绘画天才同写作热情结合起来,发表过许多艺术评论,字里行间充满着富于启发性的趣谈和颇有教益的见解。因此,本文完全有可能引用画家的原话,来对他的绘画方法作一简要的介绍。
-
博纳尔的绘画方法
-
作者:
德思坦
尚舟
乔良
来源:
西北美术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方法
绘画风格
颜色
绘画技法
画布
色彩
艺术家
绘画主题
调色板
油画
-
描述:
我把博纳尔(Pierre Bonnard 1867—1947)称为同雷诺阿相似的一位直觉的画家,这绝不意味着他们本身存在着任何智力方面的局限.无论是作为人还是艺术家,他和雷诺阿都具有非凡的智慧和才能.不过,雷诺阿对自己的绘画技法出于本能地探索,以及缺少一种固定的绘画方法的叙述或许更适用于博纳尔.雷诺阿说:"我随心所欲地安排绘画主题,象一个孩子似地在画布上画起来.我要一种响亮的红色,像一只铃(口当)一样响亮,如果不够,我就再添上更多的红或其它颜色,直到我认为满意的时候为止…….
-
美术作品
-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北美术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选
国画
课堂作业
行书
应届毕业生
指导教师
美术作品
油画
木刻
篆书
-
描述:
美术作品
-
汉石刻画在陕西
-
作者:
王子云
来源:
西北美术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墓主生活
东汉
中国古代
人物故事
汉墓
陕北高原
陕西
装饰浮雕
古代石刻艺术
艺术特色
-
描述:
中国古代的石雕艺术,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传统,早在公元前后的两汉时代,就放射出绚丽多姿的异彩,特别是东汉时代的"石刻画",有了突出的发展,它成为我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瑰丽之宝.所谓"石刻画",即考古学家所说的"画象石",它在东汉时代与绘画并行发展,这是用以代替壁画而长久保存的壁面装饰浮雕.东汉石刻画的产生是由于当时的豪家富室多盛行建造华丽的墓祠、墓室而兴起的.汉石刻画的内容以表现人物故事及墓主人生活情节等为主;雕刻的手法多是在石板上采取"平面减地",形象与环境凸起,类似"剪纸"形式,作风简洁淳厚,具有浓郁的民族艺术特色,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气魄深沉雄大".
-
谈谈日本文学作品的误译问题
-
作者:
张清华
来源:
日语学习与研究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译文质量
原文
误译
文学作品翻译
译者
日本文学翻译
翻译工作
日本诗歌
译作
-
描述:
《编者按》近几年来,我国对日本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景象。全国很多出版社争先恐后地出版了日本文学作品译本,许多新的日本文学翻译家涌现了,大量的日本文学作品被介绍了进来。真正是“百花齐放”,“五彩缤纷”,形势喜人。不过,由于形势的急剧发展,前进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正如本文所提出的,“尽量减少误译,提高译文质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大问题。”关于日本诗歌及俳句的翻译问题,本刊两年来曾展开过富有成果的讨论。但是应当如何翻译一般日本文学作品的问题,更是一个颇有意义、亟待研究的课题。我们认为,张清华同志本文中对于某些译文所提出的批评和对日本文学翻译所提出的建议,是值得重视的。我们希望以这篇文章为开端,将引起国内日本文学翻译界和出版界的注意,共同展开积极的讨论,以便进一步提高我国日本文学作品翻译的水平。
-
舞会
-
作者:
芥川竜之介
于吟梅
来源:
日语学习与研究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年
菊花瓣
法国
五彩缤纷
日本人
老夫人
冰激凌
伯爵
海军军官
明子
-
描述:
(一) 那是明治19年11月3日的晚上,当时年仅17岁的×家小姐明子,和秃了顶的父亲一起在今晚将要举行舞会的鹿鸣馆的楼梯上往上走去。被气灯照得通亮的宽阔的楼梯两边,由巧夺天工的大朵的菊花形成了三重篱笆。最里边是淡红、中间深黄、最前边是一片雪白的菊花瓣,象流苏一般五彩缤纷。在菊
-
试论《桃花扇》中的杨龙友形象
-
作者:
孙应杰
沈新林
来源: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侯方域
历史事实
政治斗争
地主阶级
孔尚任
明王朝
杨龙友
桃花扇
南京
政治事件
-
描述:
一个成功的艺术典型往往因其性格的复杂性而引起争议,这是中外文学史上常见的现象。清代剧作家孔尚任笔下的杨龙友也是如此。这个在《桃花扇》中来往于正反两方面人物之间,起着穿针引线作用的重要角色,正是一个复杂的艺术典型,因而对他的评价就众说纷纭。有的认为他是八面玲珑、两边讨好的政治投机分子;有的认为他是趋炎附势、助桀为虐的无行文人;有的认为他是处世圆滑、祸心深藏的帮闲帮凶;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大多数把
-
水粉画的产生与发展
-
作者:
曹辅銮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拉美
物件
油画媒介
观者参与
比较文学
书法
希腊神话
法国诗人
绘画
中国山水画
-
描述:
水粉色起源于古代壁画任何画种的形成与发展,与所使用的颜料、工具、材料密切相关。没有油彩颜料就不会产生油画;没有水彩颜料,也不会有水彩画;同样,没有水粉色的使用,水粉画就不可能产生与发展。在绘画颜料中,一般分为油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水粉画颜料亦称不透明的水彩颜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