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阿申】搜索到相关结果 18 条
-
瓷器收藏实鉴 罐 瓶
-
作者:
高阿申著
来源: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瓷器(考古)
瓷器(考古(学科:
收藏
地点:
中国)
-
描述:
本书介绍了古瓷器瓶罐的收藏与鉴别知识,包括:青海孔雀盖罐、五彩开光人物故事罐、青白釉印花盘口瓶等187件。
-
越窑与秘色瓷浅议
-
作者:
高阿申
来源:
收藏家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秘色瓷
陆龟蒙
上林湖
唐代中期
越窑青瓷
吴越国
政治中心
釉色
法门寺
唐末五代
-
描述:
通常所说的越窑泛指东汉至宋一脉相承的青瓷体系,窑址主要分布在今浙江上虞、余姚、绍兴、宁波等地,这里原系古越族人居住地,东周时为越国政治中心,唐时称越州,越窑因此得名。唐代中期,余姚县上林湖窑产品因质地超众被朝廷录为贡瓷,并置官监烧。此后,品质愈发晶莹的越窑备受文人雅士推崇,有“类玉”,“类冰”及“千峰翠色”的赞誉。晚唐起,越瓷中的贡品又得了一个千古绝唱的“秘色瓷”称谓。越窑品种十分丰富,有碗、壶、瓶、罐、盒、罂和雕塑等。同类器皿又有多种制式。以碗为倒,分圆口、花口。圆口碗以斜壁
-
瓶瓶罐罐之奥秘(下)
-
作者:
高阿申
来源:
东方收藏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意义
品位
寓意
文字狱
装饰
宋元时期
明代瓷器
青花
同音字
形制
-
描述:
明罐上的文化意义笔者沉湎于明代瓷器收藏二十余年,由此发现,传世与出土之明罐及瓶,比例约在15∶1左右。让人蹊跷的是,宋元时期,瓶器已呈多见,为什么明代反倒罐多瓶少?作为立件,瓶瓶罐罐在制作上并没太
-
瓷器鉴藏界的父子兵(下)
-
作者:
高阿申
来源:
东方收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足径
安徽省博物馆
乾隆
雍正时期
时代特色
鉴赏
口径
青花
康熙时期
中国瓷器
-
描述:
初次摆上桌面的元青花 同美学博士许先生认识,是在上海社会科学院。2003年下半年,时任上海社科报主编的许先生邀请了十多位行家,就民间收藏元青花这一课题进行探讨。前来与会者有上海的朱裕平、金晓东、俞天和王心睿等,外地的有西安马广彦、江阴高培芝、长春钱茂、广东老李等。大家围绕着会议室中间的椭圆形大圆桌,依次而坐。
-
瓷器方罍初探(下)
-
作者:
高阿申
来源:
东方收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观釉
釉彩
饕餮纹
铜罍
铁骨
商周
云雷纹
乾隆朝
蓝釉
例贡
-
描述:
当提及五十七种釉彩的具体品种时,这位督陶官再次提到仿古礼器(括号内分别注明的为现今名称):"厂内所造各式釉水(色)、款项甚多不能备,兹擧其仿古採今宜於大小盤、碗、盅、碟、瓶、罍、尊、彝岁例贡御者五十七种,开列於后以证大概:一仿铁骨大观釉(即仿官釉),有月白、粉青、大绿等三种。一仿铁骨哥釉(即仿哥釉),有米色、粉青二种。一仿铁骨无纹汝釉(即类天蓝釉)……一仿嘉窑青花。一仿成化淡描青花……"(注14)。
-
回望首届“当代名窑”评选
-
作者:
高阿申
来源:
东方收藏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十年代
评选活动
文化自觉
钧瓷
代名
磁州窑
五大名窑
中国白
工艺美术
景德镇陶瓷
-
描述:
瓷器是中国人发明的。但是,发明瓷器的古代中国人很少谈论自己的发明。即使谈,亦是只言片语,以致后人时不时云里雾里。比如唐末五代的越窑"秘色瓷",以及它的"秘",陶瓷界苦苦折腾了数个世纪不得要领,直到法门寺地宫被发现,才恍然大悟。比如隐姓埋名600年的元代青花,若不是海外传递来证据,亦未必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就一定被国人相认。还比如举世瞩目的宋"五大名窑",当时并无评比,有关它们的记载,始见于明《宣德鼎彝谱》。其中记得最详,当数明代陆深
-
瓷器鉴藏界的父子兵(下):兼谈元青花“世纪之争”
-
作者:
高阿申
来源:
东方收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青花
父子兵
民间收藏
王心
古瓷
朱裕
上海社会科学院
中国陶瓷全集
洪武青花
中国古陶瓷
-
描述:
初次摆上桌面的元青花同美学博士许先生认识,是在上海社会科学院。2003年下半年,时任上海社科报主编的许先生邀请了十多位行家,就民间收藏元青花这一课题进行探讨。前来与会者有上海的朱裕平、金晓东、俞天和王心睿等,外地的有西安马广彦、江阴高培芝、长春钱茂、广东老李等。大家围绕着会议室中间的椭圆形大圆桌,依次而坐。那天,许先生的元青花情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遗
-
瓷器鉴藏界的父子兵(上):兼谈元青花“世纪之争”
-
作者:
高阿申
来源:
东方收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巩县窑
元青花
父子兵
中国艺术品
鉴藏
古瓷
梅瓶
目前集
元瓷
中国古陶瓷
-
描述:
中国收藏界有7000万大军。十年来这消息屡屡见诸于报刊杂志,并被国人引以为豪。然而,与此相关的一些信息与数据,很少引起人们正视。不久前有媒体报道:“目前集文物仿制、运输、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在国内已拥有超过10万从业者,每年收入超过百亿元。”而雅昌中国艺术品数据库2012年一项研究数据更让人咋舌:“在中国20个城市中有约25万人从事艺术品制假售假,这些制造中心至今仍非常兴旺”(参见2014年4月16日《收藏快报》,王国良《文物科技检测真的能取代人眼鉴定吗》)。这些数据意味着什么?无论从业者10万人还是25万人,单说每年从制
-
古董家具与仿古家具
-
作者:
阿申
来源:
生活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职业
回归自然
国画
功力
艺术风格
祖籍
绘画艺术
艺术造诣
雕塑
军旅生涯
-
描述:
由于木种的差异,即便同一款式做工的家具,其价格落差之大难以想象。譬如,同是一把晚清时期的椅子,铁力木者几百上千元,而黄花梨或紫檀者可达几十万上百万。 很多年以前,一位不慎交了我这样厚古薄今、喜好古物的朋友的朋友,一时没把持住,也跟着我一起登上了收藏古董、品鉴艺术品“贼船”。想起当初他被我拉下水的情景,至今还记忆犹新。 他第一次到我家来玩,我展示了几件收藏的瓷器,依稀记得有唐绿釉净水瓶(均持)、宋定窑莲瓣纹小缸、明德化窑白釉杯、清雍正双狮耳窑变釉洗口瓶、乾隆六方观音尊、光绪粉彩“琴棋书画”卧足碗(“储秀宫”款)等。这几件器物并不是特意为他“授课”而设置,平常便放置在多宝格上,只是信手拈来,胡乱地讲解一通。我将瓷器的历史以最快餐的方式给他梳理了一遍,从宋代的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到明、清官窑,从古人的“秘玩”到今人的“检漏”,神吹胡侃了一个晚上。从他恍惚的眼神中,我知道他开始中毒了。接下来几天,我们又从瓷器聊到家具,尤其是“红木家具”的收藏,这下却是真真实实地触到了他的心痛处。 我的收藏是以瓷器为主,但是为了居家的方便,也顺带玩一点古家具。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我收藏的“红木家具”可称得上是价值不菲:客厅里整套的民国时期的酸枝木“太师椅”以及晚清铁力木雕花五件套、茶室里一套晚清广作酸枝木圆桌(一桌四凳)、书房里一对苏作黄花梨南官帽椅以及另一对黄花梨四出官帽椅、卧室一架黄花梨“喜上眉梢”架子床以及晚清酸枝木梳妆台等等,都是“重量级”的藏品。
-
鉴识嘉靖、隆庆、万历青花瓷
-
作者:
高阿申
来源:
检察风云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隆庆
粥罐
莲瓣纹
晚清民国时期
鱼藻纹
石子青
窑器
天启
平等青
中国瓷器
-
描述:
明代到嘉靖朝,在分期上,一般被划归为明代晚期。明晚期一共有五个朝代:嘉靖、隆庆、万历与天启、崇祯。限于篇幅,本文先就嘉靖〔1522---1566〕、隆庆〔1567---1572〕、万历〔1573---1620〕三朝青花瓷器的特征,作些探究。有关嘉靖、隆庆、万历这三朝的青花瓷器,目前在市面上还时不时能见到些。例如碗、盘、碟、罐等。况且价格亦不算高,相对晚清民国时期的价格甚至还有些回落。而民国早年,嘉靖万历青花瓷的价格,有些可抵得上晚清的官窑器。喜爱中国瓷器文化的收藏爱好者,不妨可把这一时期的器物,权作当下的收藏目标,以期不远的将来,有个较高的回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