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吴越文化下的城市综合体发展新趋势
作者:
郑林杰
来源:
学园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吴越文化
城市综合体
发展新趋势
描述:
地域文化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特质。吴越文化作为当今中国传统文化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特别是吴越文化影响下的城市发展由乡村房屋聚落到棋盘式格局建筑群落发展,它往往形成一个城市中心。建筑布局也有原来的坡地格局向平地格局协调发展,平地上崛起高大建筑群落就是一个城市的核心部分,城市综合体恰恰可以理解为一个城市的经济、文化中心。吴越文化下的城市综合体是以独特的建筑空间布局、景观空间布局、装饰空间布局来阐述新的综合体设计趋势,新文化设计背景下的综合体将是城市的一个美学雕塑。
闽南建筑奇观——蚵壳厝
作者:
郑莉颖
来源:
科学中国人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墙壁
照壁
闽南
外墙
建筑
南北朝
描述:
以蚵壳筑墙的做法最早源于南北朝。唐代刘恂《岭表录异》载:"卢亭者,卢循……余党,奔入海岛野居,惟食蚝蛎,垒壳为墙壁。"清屈大钧在《广东新语》中曾记载:"以其(蚝)壳累墙,高至五六丈不仆。壳中一片莹滑而圆。是曰蚝光,以砌照壁。望之若鱼鳞然,雨洗益白……居人墙屋率以蚝壳为之,一望皓然。"蚵壳厝,一间间小巧玲珑的屋子,外墙均由牡蛎空壳建造而成。层层相叠,成千上万的牡蛎壳褪去了海洋的气
创作谈
作者:
郑艺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家
中国写意油画
中央美术学院
戴士和
美术馆
描述:
我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这个家庭靠诚实认真的学习劳动获得了生命的活力。我从中受益,我的绘画起源于家族,来源于生活,我的艺术植根于对生活的非凡感受与深刻观察。呈现于眼前的,是我几年来创作的部分作品,它们记录了我对人与自然的观察和体验,折射出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我的少年时代是伴着俄罗斯巡回画派列宾、苏里科夫、列维坦等大师的画册度过的,受这种文化熏陶,我对家乡美丽的松花江、辽阔的东北平原有着极强的感受,这种感情经验在我以后的创造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1981年我考入了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
干草垛
作者:
郑艺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现手段
生死
生命线
程式化
中国绘画
相得益彰
表现对象
随类赋彩
描述:
干草垛
刘海粟绘画题款研究——以刘海粟美术馆(常州)藏品为例
作者:
郑长安
来源:
中国书法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藏品
题款
油画作品
绘画
刘海粟美术馆
常州
书画作品
国画作品
描述:
刘海粟美术馆(常州)珍藏刘海粟书画作品五十件,其中,油画作品十五件,国画作品三十三件,书法作品两件,由刘海粟和其家属分两批次捐赠。从一九二四年的油画《祖宗》到一九八九年的国画《忆写黄山》,作品时间跨度长达六十五年,涵盖了刘海粟一生多个重要时期的典型作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典范意义。作品类型全面,风格多样。油画涵盖了人物画、风景画和静物画三大类;国画以山水为主体,特别是十上黄山的作品有十余幅,集中凸显了刘海粟国画黄
艺术品以外的价值——从《至爱梵高》到岁末秋拍狂欢的漫谈
作者:
郑啸川
来源:
收藏投资导刊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状态
“竹林七贤”
知识阶层
魏晋时期
生存境况
当代人
述说
典型形象
描述:
乔安娜梵高背后的女人电影《至爱梵高》自打筹备以来就一直备受关注,被称为是一次“全新的艺术尝试”。除了电影本身就是关于梵高这个超级流量IP的题材之外,用一帧帧油画去重现一个油画家的一生这件行为本身在浮躁的当今社会就显得尤为诚意十足。根据资料显示,《至爱梵高》是由来自15个国家的125位画家手绘了65000千帧油画,耗时五年之久精心打造而成,这些个惊人的数字也更使得观众们的好奇心
3D打印技术对雕塑的冲击和影响
作者:
郑啸川
来源:
收藏投资导刊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鲜话题
3D
打印技术
雕塑
描述:
又见巨型3D打印雕塑3D打印技术对于雕塑行业的影响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早在2015年3D打印技术首次进入公众视野之时,对此话题的争论就一度甚嚣尘上。近日,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三年展中展出的一件作品再次引发了公众对于3D打印技术会给雕塑界带来怎样影响的讨论。
浅谈作品与现实的关系
作者:
郑晓微
来源:
丝路艺术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
艺术
杜尚《泉》
作品
描述:
作品既是反映现实,又是超于现实创造。从现实基础上出发,对现实的客观感受来达到某种意义,进而显现在作品之中。而不同的作品有不同的感受,主观感受和客观感受,这些基于现实中并超越现实中来的作品,赋予了独特的中心思想。如一件大型的雕塑,或是商业,或者宗教含义,都是对现实的需要作出的成象。更别说是从作品中读出文本的现实意义。
中西方装饰纹样的融合——以开平立园泮立楼为例
作者:
郑子敏
黄超然
来源:
明日风尚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装饰纹样
泮立楼
建筑风格
立园
描述:
20世纪20-40年代,这个时期正好是装饰艺术运动如火如荼的在美国进行之时,设计师们将雕塑、壁画大量的运用在建筑和室内设计中,使用了许多古典的装饰风格。广东五邑地区的华侨从海外带回了大量的建筑图纸,将国外的建筑风格与本土传统的风土人情和材料进行了融合,呈现出现留存在开平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的碉楼、洋楼的现状。西洋各国的建筑风格都交汇在开平,反映了那个时代侨乡文化的多样性、创新性和繁荣。这在中国的乡村建筑史上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五彩椒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作者:
喻忠刚
韦钰
王玉桂
郑岸萍
韦启光
韦春萍
韦萍
来源:
吉林蔬菜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产
技术规程
五彩椒
描述:
对广西柳州市柳江区五彩椒标准化生产技术和经验进行了总结。介绍了五彩椒的耕地要求、品种选择、育苗、大田管理、采收等技术。
<
1
2
3
4
5
6
...
7
8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