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郑】搜索到相关结果 102 条
-
手机短信中的语言学
-
作者:
郑庆君著
来源: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汉语
语言学
研究
社会习惯语
-
描述:
作为我国第一部解析手机短信语篇问题的著作,本书将短信的语言艺术和语言技巧问题纳入语言学的大背景中去思考,在语篇学的理论框架下,深入浅出地解析了近千条手机短信的内部肌理和形式建构,为语言研究者考察汉语文本的生成机制提供了一种研究方法,为短信创作者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有效参考,同时也向广大手机短信爱好者展示了一个五彩斑谰、生动鲜活的精彩短信世界。
-
基于UG NX4.0的凸轮机构运动学仿真
-
作者:
郑立斌
陈全园
冯绍勇
董纵昊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UG
CAE
运动仿真
CAD
凸轮机构
-
描述:
介绍了软件UG NX4.0的机构仿真功能,在此基础上对凸轮机构的仿真过程作了较详细的陈述,给出推杆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曲线,为利用UG实现机构的CAD/CAE一体化作出有益的探索。
-
张小涛:《夜》的“世”内与“世”外
-
作者:
郑小红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球化
高架桥
现代化进程
艺术家
当代性
现当代艺术
三个层次
作品
宗教意味
场景
-
描述:
导读:张小涛的动画作品《夜》,取材于他长期从事的油画创作,凝结了他创作的感悟以及对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思考。影片采用对比和比喻的手法,描述了三个层次的对象,即植物世界、动物世界和人类社会。从宗教的生死终极关怀和社会人文观照两个方面来表达认识——前者偏重感性,后者偏重理性。从另一个层面上说,《夜》也可以概括为出世和入世两种精神的显现,其宗教的情结源于张小涛作为个体的人的生命经验,而现世关怀也来源于其作为社会的人在社会生活中的生存体验。
-
郑洪明油画作品选
-
作者:
郑洪明
来源:
大众文艺(艺术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选
油画
-
描述:
郑洪明油画作品选
-
景德镇明清以来低温黄釉的显微结构
-
作者:
郑乃章
孙加林
吴军明
吴隽
曹建文
来源:
人工晶体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显微结构
景德镇
低温黄釉
-
描述:
本课题以景德镇明清以来低温黄釉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探针-能谱组合、透射电镜等仪器对样品断面进行显微结构分析,研究了景德镇低温黄釉的显微结构演变情况,发现景德镇低温黄釉主要有黄釉下施底釉和黄釉下无底釉两大类,并进一步分析了底釉的存在对黄釉品质的影响情况。研究得出黄釉与底釉、胎的中间层所析出晶体主要为铅长石,白釉、底釉与胎中间层所析出晶体主要为钙长石;同时,还发现民国黄釉表面存在一层细小的烧绿石型黄色Pb2Fe0.5Sb1.5O6.5晶体。
-
明清以来景德镇低温黄釉的初步研究
-
作者:
郑乃章
吴军明
吴隽
孙加林
来源:
建筑材料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透射电镜(TEM)
景德镇
EDS)
能谱(EPMA
电子探针
低温黄釉
-
描述:
采用透射电镜(TEM),电子探针-能谱(EPMA-EDS)组合等仪器对不同年代景德镇低温黄釉瓷片的组成、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民国样品外,历代黄釉的化学组成无很大变化,且均是以铁着色,不同的是在成化、弘治、正德和民国时期的样品中发现存在底釉,在民国样品表面黄釉中则发现有锑、锡元素存在;首次发现民国低温黄釉表面有Pb2Fe0.5Sb1.5O6.5晶体析出.
-
铭刻与雕塑
-
作者:
郑珉中 胡国强主编
来源: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石刻
中国
图录
雕塑
-
描述:
11100508
-
铭刻与雕塑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
-
作者:
郑珉中 胡国强主编
来源:
北京:商务印书馆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雕塑史
青少年读物
世界
-
描述:
铭刻与雕塑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
-
雕塑是一种观念:管窥法国当代著名雕塑大师塞萨尔·巴尔达西尼
-
作者:
郑元智
来源:
中外文化交流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塞萨尔·
法国
艺术家
现代主义
雕塑家
巴尔达西尼
-
描述:
无论他的观念如何古典……无论他多么重视工艺技术,塞萨尔都面对一个重要的议题:雕塑不再只是一种具有完美比例、完美质感的艺术创作,而更是一种观念。——卡特琳·米勒
-
五彩缤纷的大地
-
作者:
郑南
杨蔗正
来源:
校园歌声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苗寨
水上
山花
黄金
-
描述:
五彩缤纷的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