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王永】搜索到相关结果 130 条
-
柔和婉润 玲珑雅趣——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清代斗彩瓷器精品赏析
-
作者:
王永超
来源:
收藏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品赏析
瓷器史
三峡
清代
柔和
和谐统一
中国
馆藏
-
描述:
瓷器是泥土与火焰的完美结合,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伟大发明,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明清是彩瓷高度发展并达到巅峰的时代,不但品种繁多,器形多样,而且灿烂绚丽,光彩夺目,其中斗彩因独特的烧造技艺而成为中国瓷器史上的一朵奇葩。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历代瓷器厅》精品荟萃,美妙绝伦,共藏46件斗彩瓷器。观察欣赏这些瓷器,感受祖先工匠们的心灵手巧、辛勤智慧,能够在纷繁的尘世喧嚣中陶冶情操,净
-
练练哑铃大有益处
-
作者:
王永嘉
来源:
长寿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量
系统功能
不适合
力量锻炼
哑铃
身体
选择自由
老年人
力量训练
运动轨迹
-
描述:
说起力量训练,许多人以为是年轻人的事,而哑铃类的力量训练老年人却少有问津。他们认为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劲儿也小了,不适合练哑铃。其实老年人由于力量开始下降,神经系统功能开始退化,更应多进行力量锻炼。哑铃由于具有小巧玲珑、重量选择自由、运动轨迹自由、需要用大脑进行有效的控制等特性,是老年人进行力量锻炼的首选。
-
论象山竹根雕的创新:传承民族工艺竹刻瑰宝
-
作者:
王永平
来源:
浙江工艺美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象山竹根雕
技艺
题材
传承与创新
-
描述:
象山的竹根雕艺术历史悠久,它充分利用竹根天然形态,雕刻各种人物、佛像、动物等,华而不庸,雅俗共赏。现代象山竹根雕在继承明清时期竹根雕刻工艺及风格的基础上,不断吸收绘画、书法、雕塑等艺术的养分,充分发挥竹根天然生成的艺术元素,在创作理念、创作技法及题材形式方面得以创新,出现不少独具匠心之作。
-
论晋宋之际谯国戴氏家族之门风与文化:以戴逵为中心的研究
-
作者:
王永平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士族隐逸
家族
谯国戴氏
隐士
文学艺术
戴逵
儒学
-
描述:
谯国戴氏自两晋之际南徙,侨居于南徐州地区之丹徒,东晋中期有支系再徙居浙东剡县。根据其家族相关人物仕宦与婚姻等情况推测,谯国戴氏门第当属于士族社会之中下层,且家族支属不繁、人数不众,是士族社会中典型的"小族"之代表。晋宋之际,其家族人物戴逯加入北府军团,"以武勇称",戴逵父子则以隐逸著名,一度提升了其家族的声誉。戴逵与其子戴勃、戴颙"一门隐遁",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隐逸世家,戴逵、戴颙以"通隐"交结士族上层,体现出当时隐逸风气的变化。不仅如此,戴逵父子还有文学艺术、儒学思想等多方面的文化修养,在音乐、绘画、雕塑等方面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其儒学根底则决定他的思想特质及其对待佛教的态度。
-
捕捉绚丽秋色
-
作者:
王永辉
来源:
摄影世界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摄影杂志
摄影作品
摄影艺术
摄影水平
-
描述:
秋天,是一年中色彩最绚丽的季节。金色、火红的树叶衬着湛蓝的天空,在风中婆娑起舞;树林、草原、湖泊、山川、峡谷,处处都呈现着五彩的景观。一景一物,皆透出浓郁的秋色。本期交流一些捕捉秋天绚丽色彩的技巧,让你在摄影中酣畅淋漓地享受大自然恩赐的灿烂美景。 展现林荫道的透视线条 清晨、黄昏低角度的逆光、侧逆光会使树木的影子长长地延伸出来,在画面上展现出美丽的线条,剔透的树叶点缀其间,让人忍不住想要躺上去,呼吸秋天的味道。
-
古代彩塑彩画技术
-
作者:
王永先
来源:
文物世界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彩塑
技术
中国古代
中国传统
工笔重彩画
色彩
技法
营造法式
古代壁画
颜料
-
描述:
一、概说彩塑彩画技术.是一项难度很高、工序复杂的专门技术。中国古代彩塑,绘、塑结合,相得益彰,装饰彩画即为彩塑制作中最后一道重要工序。彩塑的彩画也称“装銮”,宋代《营造法式》和《元代画塑记》中都有关于泥塑彩绘的记载。在设色技巧方面,古代彩塑彩画同建筑彩画、古代壁画都有许多共同之处,它充分吸收了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画的设色技巧,色调浓郁鲜艳,对比强烈,形成装饰性极强的
-
中国精致建筑100 晋阳佛寺
-
作者:
王宝库 王鹏撰文
郭英图版说明
王永先 郭英 王昊摄影
来源: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图集
佛教
寺庙
太原市
建筑艺术
-
描述:
本书内容包括:崇善寺兴建缘起;今虽弹丸地 曾有浩瀚天;伽蓝的历史变迁;玲珑小院落 巍峨大悲殿;汉传佛地 密宗造像;应化示迹宝石画;经卷佛藏 以此为最;崇善寺废墟上崛起的文庙等。
-
小窗幽记 围炉夜话
-
作者:
明 陈继儒 清 王永彬著
来源:
长沙:岳麓书社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作品集
童话
中国
当代
-
描述:
《小窗幽记》,一名《醉古堂剑扫》,十二卷,格言警句类小品文。全书始于醒,终于倩,虽混迹尘中,却高视物外;在对浇漓世风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隽,其格言玲珑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省,益人心智。它自问世以来,不胫而走,一再为读者所关注,其蕴藏的文化魅力,正越来越为广大读者所认识。《围炉夜话》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文学品评著作,对于当时以及以前的文坛掌故,人、事、文章等分段作评价议论。作者虚拟了一个冬日拥着火炉,至交好友畅谈文艺的情境,使本书语言亲切、自然、易读,并由于其独到见解在汉族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围炉夜话》分为221则,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勤俭等十个方面,揭示了“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业”为本的深刻含义,与《菜根谭》、《小窗幽记》并称处世三大奇书。
-
塑料发泡印花工艺探讨
-
作者:
王永安
宋恩云
来源:
印染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花筒
色浆
发泡剂
发泡印花
焙烘机
工艺探讨
处方
-
描述:
塑料发泡印花是一项新工艺。用该工艺印制的花纹具有植绒、绣花和贴花的立体感。1983年年初我们在学习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厂实际,进行了初步试验摸索。 一、小样工艺试验 1.工艺流程 印花半制品上浆→印花→烘干→焙烘→水洗→皂洗→烘干→留样。 2.浆液处方
-
记载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历史的银章
-
作者:
王永平
来源:
钱币博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纪念章
上海基督教青年会
历史
交流会
浮雕
记载
书籍
制作工艺
-
描述:
在苏南的一次古玩交流会上。偶而觅得“上海基督教青年会第三十七届征求纪念”章一枚。该章用白银制作,直径50毫米。重55克。纪念章制作工艺十分精致细腻。章正面中心主体镌有浮雕书籍。书籍外环铸有三十八轮扇形光芒轮。其外环铸有工整的老宋体“人格建国”,“非以役人,乃役於人”字样。章背面铸有“上海基二年(1876年)基督教青年会传入中国后。在上海设立的第一个青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