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东周玉器的审美特征
作者: 王永梅   朱志荣   来源: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格化   阴线刻   东周玉器   龙凤造型  
描述: 东周玉器造型日渐精致化,以龙凤为主,复合造型和金玉组合大量出现,变化中求统一,对称中见和谐。纹饰方面,由阴线平面刻发展至阴线刻兼浮雕和减地突雕等,雕琢技法的进步增加了玉器的表现力,使玉器光泽秀美。春秋时期的纹饰多蟠虺纹、勾云纹、卧蚕纹等,仍多是出自神化的幻想动物,战国时谷纹、蒲纹出现,纹饰风格也渐趋图案化和装饰化。佩玉人格化成为新的风范。
“写”的态度 “意”的指向
作者: 王永昌   来源: 油画艺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写”的态度 “意”的指向
浅谈盆景艺术中的文学艺术作用
作者: 王永燕   来源: 遵义科技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手法   盆景艺术   社会科学   社会意识形态   自然科学   艺术表现   文学艺术   社会生活  
描述: 文学艺术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结合的边缘艺术。是人类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它浓缩各类艺术于一身,是形象地反应社会生活,表现社会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的载体。盆景艺术也是一门边缘艺术,它吸收和运用园艺、绘画、雕塑、诗词、制陶等艺术手法,通过对自然情景再现的艺术表现,是人们对自然、对社会的审美思想和艺术感情体现的载体。因此,盆景艺术覆含着丰富而浓厚的文学艺术。
烟灰缸
作者: 王永峰   来源: 党的建设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玲珑   管理人员   采购   情绪低落   厂长   造型   会议室   艺术品   班组长   劳动纪律  
描述: 会议室里新添了几个烟灰缸,造型美观,玲珑精致,怎么看都像个艺术品。这是厂长亲自专程到外地采购回来的。厂长对各种摆设都很讲究,据说为这还跑了几个商场。这天,厂长召集班组长以上的管理人员到会议室开会,议题是整顿劳动纪律,杜绝跑冒滴漏。因为近日来,职工情绪低落,纪
中法雕塑艺术的碰撞
作者: 王永辉   尚荣   江洪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法国   理查德   中国   雕塑艺术   艺术交流   吴为山  
描述: 中法雕塑艺术的碰撞
王永国油画作品
作者: 王永国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作品   法国巴黎   材料研究   技法   王永国   研究生班  
描述: 王永国 1961年生于烟台,毕业于中央工艺美院,天津美院油画课程硕士研究生班。法国巴黎美院宾卡斯油画技法与材料研究班,
工笔画、重彩画和岩彩画辨析
作者: 王永刚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彩画   工笔画   岩彩画  
描述: 工笔画、重彩画和岩彩画关系的模糊与辩论,是对中国传统绘画既定认知的挑战,它们都被用来概括工笔画。"工笔"是画法,相对于"意笔";"重彩"是材料性质突出色彩效果;"岩彩"是材料的出处强调革命性。正是这些彼此不同的艺术派别、风格与个性,建构着当代中国本土绘画最新的形态。
自述
作者: 王永洪   来源: 美术界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材料   绘画技法   艺术风格   艺术家   生活素材   油画  
描述: 绘画应像金字塔一样有三个层次。最下的叫材料技法,这是绘画的物质层面,该层可供模仿借鉴、传习。中层是精神性层面,该层也可进入交流领域流传并影响他人。这第三层就是画家的专利了,是艺术家的活力,确有高低之分,是艺术最神秘之处。我们说梵高、毕加索是艺术天才是指他们具有一般艺术家没有的非凡的艺术活力。
略论海洋雕塑的审美价值
作者: 王永川   来源: 美与时代(下)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特征   人物造型   旅游价值   沿海渔民   雕刻工艺   八仙图   沙雕节   审美价值   美术作品   旅游文化  
描述: 海洋雕塑作为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研究价值,尤其是在审美方面。艺术家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巧夺天工的手段,完全可以赋予无生命的材料以艺术的生命,寄托自己的情感。从而使得人们从冰冷的雕塑材料中获得生命的温度和人生的思想,海洋雕塑从而具有了特殊的蕴含海洋文化价值的艺术美与自然美。
油画行思录之三:狭缝之间天地宽
作者: 王永国   来源: 美与时代(中)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走   画家     画意   题材   画技  
描述: 当代中国油画的创作承受着西洋油画成就和中国文化传统的双重压力。历史上成功的画家和经典的画作,既是画家的导师也是创作的敌手;前人和他人的存在,对于艺术的自主探索者来说,既高山仰止也举步维艰,无论题材、画风甚至材料,艺术之国的疆域还有多少处子之地?当代中国的油画发展身处于夹缝之中,油画本土化已经是一个寻常的问题,重要的是能否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实现,其中学习与原创,正是同一问题的两方面;而“储备、坚持、攀高并斗战”的过程,既为油画艺术之发展,也为艺术家者之尊严。
< 1 2 3 4 5 ... 11 12 1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