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基于云模型的城市极端雨洪灾害预警研究
作者: 王贺   刘高峰   王慧敏   来源: 水利经济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灾害预警   城市极端雨洪   云模型  
描述: 利用两维图论聚类法将城市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区域,根据各个独立区域的实际情况分别创建4个相应降水等级的正态云和统一的极端雨洪灾害风险等级,建立基于云模型的城市极端雨洪灾害预警模型,对相同降雨降到不同地方和不同时间段降雨降到相同地方所引起的雨洪灾害进行动态预警。结果表明,极端暴雨降临时,城西片区、浮梁县城片区和城东片区遭受的灾害风险等级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等级逐步由三级升到四级,而电厂片区和吕蒙航空基地片区遭受的灾害风险等级相对较低,最高不超过三级。利用云模型可以对景德镇各个区域各个时间段的灾害等级进行及时、准确的动态预警。
藕韵:“繁弦既抑,雅韵复扬”(蔡邕):读何鸣《诗浅花浓》
作者: 张慧敏   李英榀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描述: 本文对何鸣《诗浅花浓》的读解,拟设为女性的情韵抒发,是走向中年的女性回首、忆往之韵,配以藕喻之,似乎诗人和她的诗都如藕般,深里才显灿亮银白,却裹装一层薄薄黄黄的外衣,还有将千孔隐藏,洞穴幽幽。我的读解与诗本身、与诗人、甚至与自己的文字间,都企图点染出双声之促节、叠韵之荡漾(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
卡夫卡《中国长城建造时》解读
作者: 张慧敏   来源: 南方论丛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谕旨   寓言   手势   长城  
描述: 本文意在探寻卡夫卡《中国长城建造时》的寓言写作意图,并试图阐释其隐意。从未来过中国的卡夫卡,一个无故土可言的犹太人,一个说德语的异乡客,却在小说中虚构自己的"家乡"在中国南方的世外桃源。是什么样的引力促他产生如此灵感?我认为,首先该破译一道"死人"的"谕旨",其隐喻出权力的过期作废;但坚守"技艺"品格的作者,讽喻只是策略,目的在于反衬出在艺术遐思中的神驰。借用"长城",卡夫卡独特的迷人"手势",托宇宙万方于心灵之乡,用别具一格的时代"锤音",敲出万古千年之叹息。
婺源:鸳鸯浮波
作者: 马慧敏   阿明   来源: 汽车实用技术.自驾游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县城   婺源县   服务站   过路费   鸳鸯  
描述: 里程:单程约500公里左右,单程过路费210元左右。 路况:全程高速,有多处服务站,无需担心油况问题。 观鸟提示:鸳鸯湖位于婺源县西部赋春镇,景(德镇)白(沙关)公路西侧。离县城紫阳镇43公里.西接瓷都景德镇41公里.
浅谈浮雕艺术与环境空间的联系
作者: 顾慧敏   来源: 艺术时尚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感受   浮雕   环境艺术  
描述: 环境艺术作为深深影响着人们生活的设计艺术,各组成部分也在被不断的细化和完善,而浮雕作为一种装饰艺术也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在了环境艺术当中,两者间的联系在不断地加强。浮雕细化了环境美的感受,使之更富有内涵更为细腻,甚至在某些时候可谓是点睛之笔;而环境艺术也放大了浮雕的审美效果和影响。
浅谈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形式与技法
作者: 丁慧敏   来源: 艺术时尚(下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画   花鸟画   形式   常用技法  
描述: 中国工笔花鸟画是绘画技法与题材的综合体,合理应用艺术手法、绘画题材等构思出新作品,在中国画艺术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作为传统绘画艺术,中国画经过长时间变革已经形成相对工整的艺术体系,花鸟画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代表之一。本文分析了中国工笔花鸟画的主要形式,基于花鸟画创作灵感前提下,对花鸟画的技法进行详细分析。
中国学院式美术教育模式在油画民族化进程中的作用
作者: 刘慧敏   来源: 艺术研究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民族化   学院式美术教育  
描述: 中国自有学院美术教育,其模式是由留欧人员所带回的西方的教育式样结构。油画传入中国百余年来,虽历经几代人的努力,却没有在世界艺林树起本民族的旗帜,造成这一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没有民族特色的美术教育当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从图像学角度分析清朝人物画——以《十二美人图》为例
作者: 陈慧敏   来源: 美术文献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朝人物画   《十二美人图》   图像学  
描述: 清初宫廷画家所创作的绢底工笔重彩人物画《十二美人图》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本文以《十二美人图》为代表,从图像与文献相互印证的角度,运用图像学、文献学、比较学、逻辑学等方法,对《十二美人图》进行探讨,从而诠释《十二美人图》的图像学意义。
“嘀…嗒”,“嗒…嘀”:以《马提与祖父》为示范析叙事功能
作者: 张慧敏   来源: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嘀嗒   《马提与祖父》   间距   叙事功能  
描述: 叙事理论中的嘀嗒论述,来自于弗朗克.克默德的《结尾的意义》。似乎是为了讨论开始与结局,形象化了嘀嗒。这个语词在书写中本无间隙,但是,在形象陈述里,嘀与嗒又必然存在间距,将这样一个间距映像放于现象思维,从而映衬出叙事的功能活动,真可谓犹如神功。而《马提与祖父》文本,几乎是一个天衣无缝的论证范本。
仿真与女人——以马格利特作品为参照,谈玛丽莲·莱文的陶瓷艺术
作者: 张慧敏   来源: 景德镇学院学报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格利特   陶艺   玛丽莲·莱文   女性主体意识   超现实主义  
描述: 本文以勒内·马格利特超现实主义作品为参照,讨论在玛丽莲·莱文陶艺符号中体现的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仿真与女人",意在探讨符号的逼真是如何导致主体身份的多重性,如何通过陶瓷工艺的技术手段,穿越工艺品蕴含的物质成分抵达艺术精神。玛莉莲·莱文的作品与景德镇熟悉的陶瓷作坊中的符号迥异,既没有现代陶艺热衷追求的陶器的粗犷纹理,也不显现女性的娇柔与妩媚,而是细致逼真地呈现如实物般的细节时空。仿真雕塑的原作,看似一比一的直接模仿现实之物,而事实上这个"现实"已经不存在了,仿真品成为一种抽象的形式,一种激发记忆的媒介,甚至可以说"怀旧"才是这创作的意义。但问题是玛莉莲·莱文与马格利特要呈现的"记忆"与"怀旧"又多有不同,不同的性别身份使得符号叙事角度、叙事策略完全不同。马格利特符号叙事着重揭示欲望,而玛丽莲·莱文却以"仿真的"细节叙事,超越时空,提炼旷远与沉静。
< 1 2 3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