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慧敏 】搜索到相关结果 74 条
落霞的颜色
作者:
贾慧敏
来源:
散文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境界
模糊
颜色
市井
交织
张恨水
书名
小说
油画
注释
描述:
小时候,读张恨水的市井小说《落霞孤鹜》,就感觉这书名起得很美,后来知道这书名是有来历的,于是又反复琢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所包涵的境界。好长一段时间,都搞不清楚,这原本美丽的景致中为什么总感觉到藏着一丝凄楚。世间万物,是因为凄楚才美丽,还是因为美丽才凄楚?心空中便涂了一抹朦朦胧胧、模模糊糊的落霞,怎么也读不懂它到底是什么颜色。后来,在一个秋雨飘零的黄昏,一幅油画闯入我的视野:浓重而深厚的灰黑色背景中,几抹红彩穿行其间,黑与红交织渗透,织成一张亦寒亦暖的网。旁边还有一行字:人将怎样地老去呢?我渴望知道而又不愿相信。这是不是作者给画面也给他自己加的注释?这是不是我一直想弄清的落霞的颜色?这画家的笔端是不是蘸满了迟
一面老墙前的坐椅
作者:
许慧敏
来源:
散文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粉刷
剥落
呼吸
烟尘
涂料
腐朽
斑驳
红色
油画
女性
描述:
一幅油画也叫这个名字。它的作者很可能也是一位女性。斑驳的赭色的墙面。老墙呼吸够了时光的烟尘,剥落的墙皮已经不再剥落了。早年前它也是经过再次粉刷的,但白色的表示纯洁、红色的便是富贵的涂料终究掩饰不住岁月的面容。墙漫不经心地撑起岁月的屋脊,悬挂着几世梦想的经幡。墙是真的老了。古老。不是腐朽的病老。也许它确实记载过腐朽但也显示着光荣,然而,败落却
德国老年人居住建筑探讨
作者:
徐慧敏
曾燕玲
来源:
山西建筑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障碍设施
老年公寓
居住方式
老年人居住建筑
描述:
通过对拜恩格里斯老年医疗活动中心等四个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并查阅资料完善细节,从建筑选址、规模、居住户型、辅助设施、配套功能等方面作了分析讨论,以提高我国老年人居住建筑的建设质量。
“景少意长”浅谈中国当代油画艺术中的极简风格
作者:
孙慧敏
来源:
商情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极简风格
油画
描述:
当代油画艺术中,艺术家们立足于本土文化的观念,以自身的视觉经验和审美感受,使极简艺术表现形式在油画创作中具有发展的可能性,确切地说,这种对极简艺术形式的关注应该属于民族性的回归,在中国的发展不仅有着自身存在的现实文化语境,也有着本土文化所赋予的众多资源,并且是区别于西方寻求简洁、概括的表现形式,具有中国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
立足生态文化发展理念倾力打造群众满意广场
作者:
刘红奇
梁慧敏
来源:
决策探索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具品牌
装饰性
设计师
新加坡
描述: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位于中原路与嵩山路两条城市主干道的交会处、西靠郑州市委市政府的郑州市绿城广场,1987年5月建成并对外开放,后经扩建管理面积达12公顷,建设有音乐喷泉、观礼台、雕塑等设施,配以大面积绿色草坪、花灌木,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环境宜人,是郑州市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文化、集会、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
立足生态文化发展理念 倾力打造群众满意广场——郑州市绿城广场发展纪实
作者:
刘红奇
梁慧敏
来源:
决策探索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场
科学合理
主体功能区
生态文明建设
文化发展
纪实
群众满意
郑州市
描述:
黨的十八大指出,要加快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推動各地區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定位發展,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位于中原路與嵩山路兩條城市主幹道的交會處、西靠鄭州市委市政府的鄭州市緑城廣場,1987年5月建成并對外開放,後經擴建管理面積達12公頃,建設有音樂噴泉、觀禮臺、雕塑等設施,配以大面積緑色草坪、花灌木,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環境宜人,是鄭州市廣大人民群衆開展文化、集會、娱樂活
清代古画失踪百年后露真容 再现南宋时西湖面貌
作者:
洪慧敏
严红枫
来源:
决策探索(上半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卷
工笔画
清代
西湖
古都文化
雷峰塔
工细画
古画
考证
南宋
描述: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几百年乃至千年以前,"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全景到底什么样?虽引得后人猜想无数,却罕有人能目睹其"真颜"。浙江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的文史学者陈珲,偶然间找到一幅流失海外的古画卷,得以一睹古代西湖的"真面目"。日前,她向记者公布了自己的考证与发现。展现在记者面前的这幅精工细画的工笔画卷照片,把西湖的每一处景点,都描绘得十分详
比性无能更不能容忍的
作者:
慧敏
来源:
现代妇女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理准备
性无能
全程监控
女同学
接电话
社会背景
“硬”
丈夫
机关大院
学习成绩
描述:
那些小巧玲珑的手机,在别的女人手里掏进掏出,也许还是一件颇有情趣的事,自然也给别的女人带来过许多欢乐。但是手机到了我的手里,它就不仅是没有丝毫情趣可言,而且还显得是那样无情。自然,它也不可能给我带来什么欢乐……不,它简直让我苦不堪言。苦不堪言还要装出很高兴的样子,至少,要用一种欣然的表情来遮盖住内心的痛苦。
看不见的仰望[1]:析《到灯塔去》的叙事实践,探伍尔夫的批评意识(一)
作者:
张慧敏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伍尔夫
想象构成
叙事功能
描述:
本文是论及伍尔夫批评意识系列论文中的第一部分,属“真实在瞬间,瞬间在别处”的首篇.维吉尼亚·伍尔夫集小说家与批评家为一身,在论及人物的性格刻画中,伍尔夫像俄国理论家帕乌斯托夫斯基阐述想象理论一样,使用的是叙事故事的方式.故此本文从其小说《到灯塔去》的叙事实践入手,探析其批评意识,特别是叙事方式及想象构成.
关于翻译罗伯特·哈斯的《嫉妒他人的诗》
作者:
张慧敏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嫉妒
翻译
诗
罗伯特·哈斯
描述:
罗伯特·哈斯1941年生于美国旧金山,著有诗集《时间与材质》(2007)、《人类的愿望》(1989)、《赞美》(1979)以及《野地向导》(1973)。他是波兰诗人米沃什作品的主要英译者,1995年到1997年间任美国桂冠诗人。对于翻译,哈斯自己有言:"翻译的挑战在于抓住天才创作的思维,尤其当忠实于原文和创造性翻译形成一种张力之时"。近日,江苏文艺出版社推出诗人远洋翻译的罗伯特·哈斯诗选《亚当的苹果园》,且于8月上海书展中请到哈斯和夫人(著名女诗人)布兰达·希尔曼演讲及诵诗。记得一年前友远洋在勤力翻译时,恰逢笔者去深圳,在远洋接待的聚会酒桌上,大家为哈斯一首《嫉妒他人的诗》(Envy of Other People’s Poems)之中译,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正如哈斯对待翻译的慎重态度,中国诗人译者亦不乏同样的追求,本文作一侧记并以此文阐述对该小诗翻译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