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爱自己的敌人”:《百年孤独》链接神话之叙事
作者: 张慧敏   来源: 南方论丛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话     敌人   寓言  
描述: 本文属《永恒乃是飘逝》文的第二部分,讨论马尔克斯《百年孤独》文本链接神话之叙事。辩证思维链接神话走向寓言,而将爱情赋予寓言品格,是马尔克斯的精工。爱情的生命循环如宇宙生生,为爱情塑造的符号永远没有年龄,超越生死。
理论误导
作者: 张慧敏   来源: 南方文坛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本雅明   话语   作者之死   艺术作品   文本阅读   中国文学界   文学生产   罗兰·巴尔特   新世纪文学   机械复制  
描述: 一、引言:重新审视罗兰·巴尔特的"作者之死"自20世纪末罗兰·巴尔特的文本符号学理论译介到中国以来,经过语言的编码,语义的拆解和颠覆,在"作者之死"上腾飞的读者之生①,曾带给中国文学界少有的貌似"民主"的一片呼声。从20世纪尾声到新世纪近
批判莫言
作者: 张慧敏   来源: 景德镇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莫言   欲望话语   丰乳肥臀  
描述: 在评述《透明的红萝卜》中,笔者曾极力歌颂过莫言,但是在解读《丰乳肥臀》时,行笔时又不可阻挡地走向了批判。莫言曾要求读者——“你可以不读我其他的作品,但《丰乳肥臀》一定要读”。似乎是为了寻找这“必读”之理由,从而跌进了“欲望话语”的讨论。
“认识自己”意义背后的政治使命——论阿来《尘埃落地》的叙事策略
作者: 张慧敏   李英榀   来源: 景德镇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使命   傻子   认识自己  
描述: 《尘埃落地》是一个记载藏族“土司”由权力鼎盛到消亡的历史,作者别具匠心地构设了一个主人翁“傻子”戏谑甚至多少参与了权力的瓦解。作者使用“傻子”与“权谋”的悖论张力,来表达反讽。本文对此有新的阐释,认为文本隐在寓意完全可以超越仅到反讽为止,只有赋予“傻子”意符更丰富的想象空间,方能揭示出“个体”与“权力”之间的隐秘,也能企及文本意义的深化。因此,本文针对《尘埃落定》的叙事态度和叙事语气,特别是叙事者“傻子”符号的构设,来探究“我是谁”、“我在哪里”的哲学追问之叙事策略,从而揭示“认识自己”意义背后的政治使命。
莫言与“新历史主义”批评
作者: 张慧敏   来源: 南方论丛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环境   英语实践   质量观  
描述: 中国作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应该说在某种程度上受到“解构”思潮的影响,于是纷纷表现一种或自嘲或讽喻的姿态,或者是以貌似“谦虚”实在相当傲慢的姿态来着重自己。恰似理论批评界当时对这批“文革”时期受教育的作家存知识构成某些缺失的中肯分析,以消解对方而建构起自己。本文聚焦“莫言与‘新历史主义’批评”之互动,引发再审视上世纪末批评的批评可能性。
中国民间话语再生论——读解莫言《生死疲劳》
作者: 张慧敏   来源: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话语   《生死疲劳》   历史   寓意   视角   叙述  
描述: 莫言《生死疲劳》是从话语的生生循环关联中来思考中国当代史的。论文借用福柯关于“话语”的相关理论,从多重视角的话语建构来分析《生死疲劳》中文学寓意的历史叙事。历史叙述有许多难言之隐,莫言以动物的视角,试图将被遗漏被隐瞒被消匿的某种如福柯所言的“从未说过的东西”寓意说出,某种程度上显现了正史里不见的史实。莫言在小说中多用中国“拟话本”或是“神魔”、“志怪”小说中的“俚俗传闻”,但即使是街头巷议的民间叙史,背后依旧存在超越存在恒心之追求,这才是民间叙事的永恒魅力
叙事盛宴--拉姆齐夫人的晚餐--析《到灯塔去》[1]的叙事实践,探伍尔夫的批评意识(二)
作者: 张慧敏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悯   拉姆齐夫人   晚餐  
描述: 维吉尼亚·伍尔夫集小说家与批评家为一身,本文从其小说《到灯塔去》的叙事实践入手,探析其批评意识,特别是叙事方式及想象构成。此乃研究论文《真实在瞬间,瞬间在别处》的第二部分,以拉姆齐夫人的晚餐为聚焦点,集中探讨此人物符号的诗意与征服力量,在批评与叙事的双向互动中揭示心灵在流动意念中泛显的光芒。
叙事盛宴——拉姆齐夫人的晚餐:析《到灯塔去》的叙事实践,探伍尔夫的批评意识(二)
作者: 张慧敏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悯   拉姆齐夫人   晚餐  
描述: 维吉尼亚.伍尔夫集小说家与批评家为一身,本文从其小说《到灯塔去》的叙事实践入手,探析其批评意识,特别是叙事方式及想象构成。此乃研究论文《真实在瞬间,瞬间在别处》的第二部分,以拉姆齐夫人的晚餐为聚焦点,集中探讨此人物符号的诗意与征服力量,在批评与叙事的双向互动中揭示心灵在流动意念中泛显的光芒。
女人是谁:实践理性思考序曲(一)
作者: 张慧敏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间   劳作   吞噬   洞穴   阉割   创造  
描述: 本文以赫西俄德《工作与时日.神谱》为蓝本,立于女性立场,重新审视希腊神话中的符号配置,以探究神话话语中性别之分的来源,特别是女性性别的生成,企图解剖出千年男性群集体心智的病理现象。
青花瓷评说
作者: 龚钰博   龚慧敏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巩县窑   元青花   鱼藻纹   窑器   豆青釉   四爱图   元瓷   黄地青花   中国瓷器   孔雀绿釉  
描述: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一首《青花瓷》,唱进了多少痴男怨女的心里。青花瓷,其清雅、透美,是任何世间之物无法替代的。“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此话据传语出宋徽宗,因当时的汝窑专供宋皇室使用,而窑官将汝窑瓷烧制完成后,请示宋徽宗为其色定名
< 1 2 3 4 5 ... 6 7 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