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马格利特】搜索到相关结果 3 条
-
仿真与女人——以马格利特作品为参照,谈玛丽莲·莱文的陶瓷艺术
-
作者:
张慧敏
来源:
景德镇学院学报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格利特
陶艺
玛丽莲·莱文
女性主体意识
超现实主义
-
描述:
本文以勒内·马格利特超现实主义作品为参照,讨论在玛丽莲·莱文陶艺符号中体现的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仿真与女人",意在探讨符号的逼真是如何导致主体身份的多重性,如何通过陶瓷工艺的技术手段,穿越工艺品蕴含的物质成分抵达艺术精神。玛莉莲·莱文的作品与景德镇熟悉的陶瓷作坊中的符号迥异,既没有现代陶艺热衷追求的陶器的粗犷纹理,也不显现女性的娇柔与妩媚,而是细致逼真地呈现如实物般的细节时空。仿真雕塑的原作,看似一比一的直接模仿现实之物,而事实上这个"现实"已经不存在了,仿真品成为一种抽象的形式,一种激发记忆的媒介,甚至可以说"怀旧"才是这创作的意义。但问题是玛莉莲·莱文与马格利特要呈现的"记忆"与"怀旧"又多有不同,不同的性别身份使得符号叙事角度、叙事策略完全不同。马格利特符号叙事着重揭示欲望,而玛丽莲·莱文却以"仿真的"细节叙事,超越时空,提炼旷远与沉静。
-
福柯的绘画观
-
作者:
周舒
来源: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光线叙事
马格利特
照相式绘画
绘画
福柯
-
描述:
福柯认为15世纪到20世纪的西方绘画被两大原则支配:相似性原则与对等性原 则。《宫娥》集中表现着油画所代表的相似性原则起作用的过程,而马格利特的两幅《这不是 一只烟斗》则用可见的技术展示着福柯所指出的两大原则解体的过程。绘画所追求的应该是展 示绘画本身的知识,及生产极其丰富的形象,反对寻找绘画背后的意义。通过福柯对于绘画的 论述,绘画通过身体而呈现世界真理的神圣角色被瓦解了,传统的“凝神观照”观看模式也丧 失了崇高的地位。
-
品读马格利特的油画世界
-
作者:
梁双升
来源:
陇东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格利特
心灵图画
魔幻超现实主义
哲学
-
描述:
马格利特是欧洲魔幻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其独特的充满梦幻诗意的超现实主义表现,精炼而富有哲学意味,动荡而令人惊异称奇,创造了一个个复杂微妙的“心灵图画”,富有诗意,玄机无限,奥妙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