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深入本土文化腹地的油彩创造—江南如画作品展对于中国油画特征的再探索
作者: 尚辉   来源: 油画艺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深入本土文化腹地的油彩创造—江南如画作品展对于中国油画特征的再探索
真切的简约——曾景祥的工笔花鸟画
作者: 尚辉   来源: 创作与评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平面化   陈之佛   折枝   景祥   中所   工笔花鸟画   边缘线   勾线   艺术语言   形式美感  
描述: 谈到曾景祥先生在花鸟画中所表现出的一种田园的意趣,诗人自有的情怀、诗境,这方面我赞成。但是仅仅这一方面还不完全够,曾景祥先生毫无疑问就有他自己花鸟画的艺术语言,我个人认为,他的工笔画可以用“真切的简约”来概括。“真切”就是说明作为一个花鸟画家非常注重写生和观察。因为
真切的简约
作者: 尚辉   来源: 创作与评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水墨人物画   六分半书   郑林生   一幅画   中国水墨画   基本法则   郑板桥   写意画   写实性  
描述: 谈到曾景祥先生在花鸟画中所表现出的一种田园的意趣,诗人自有的情怀、诗境,这方面我赞成。但是仅仅这一方面还不完全够,曾景祥先生毫无疑问就有他自己花鸟画的艺术语言,我个人认为,他的工笔画可以用“真切的简约”来概括。 “真切”就是说明作为一个花鸟画家非常注重写生和观察。因为仅仅画我们所熟知的松竹梅兰菊,同样也能够画得很好,但是缺少个人对这个花卉生命体的一种独特的感悟,或者很难把花的质感转移到工笔花鸟画里面,所以我觉得曾景祥先生并不在于花鸟画的题材范围的扩大,主要也是月季、芍药,特别是菊花、玉兰居多。
纯朴的诗意——刘大为塑造的当代民族形象
作者: 尚辉   来源: 明日风尚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水墨人物画   当代民族   刘大为   写意精神   淡彩   艺术成就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世纪伟人   水墨写意  
描述: 在众多描绘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形象中,刘大为的《晚风》是给人印象最深的一幅作品。画家没有把这位世纪伟人塑造成一种铁腕政治家的形象,而是撷取他闲暇在庭院读报小憩的场景,以一种晚风中纯朴的诗意捕捉这位伟人的心境。纯朴的诗意,正是《晚风》塑造邓小平形象的审美意境。刘大为是新时期在工笔人物画和水墨写意人物画两个领域都取得非凡艺术成就的画家,他的《晚风》《马背上的民族》《漠
油画领域是否存在“以古为新”的命题?
作者: 尚辉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人画家   倪瓒   油画艺术   蒙卡奇   元四大家   于明   吴镇   写实油画   赵孟   黄公望  
描述: "作画贵有古意",这是元代画家赵孟頫提出的。正是在他的倡导下,元代画家避开南宋画风,上溯北宋五代而成就了倪瓒、黄公望、王蒙和吴镇之"元四大家",甚至于明清两朝文人画家,也莫不以"古意"作为评判作品格调高低的重要标志。赵孟頫当年提出"作画贵有古意"的命题,目的在于荡除其时那些过于工谨而无意蕴的画作。他说:"今人但知用笔纤细,敷色浓艳,便自以为能手。殊不知古意既亏,百病横生。"如果用赵孟頫的话来评判国内当下的许多写实油画,似乎也很恰切。充斥在当下全国美展中的那些像照片似的写实油画,的确画得工谨细致,对于现场视觉真实的追求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油画本身的意蕴。带着观看全国美展的疲倦,来到上海中华艺术宫观赏
艺术水准对战争题材油画的历史考量
作者: 尚辉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巡回画派   油画艺术   英雄主义精神   新中国美术   地下工作者   艺术水准   人物形象塑造   战争题材   战火硝烟   中国美术馆  
描述: 曾哺育了新中国一代美术家成长的苏联卫国战争题材的油画,今年因抗战胜利纪念而得以荟萃中国美术馆,这让我们在相隔四十余年后可以从容而平和地去重新审视那些已化成我们激情岁月记忆的作品。的确,对于一个在战火硝烟里重生的国家来说,那些画作无疑具有足够的感染力来触动我们民族的魂灵,从而激发我们去建构那个时代最渴求的激昂而恢弘的英雄主义精神。不难想象,那些画作怎样赢得了新中国美术家的拥戴与崇拜,以至现在都可以从这些名作里寻觅到它们的踪影——冯法祀《刘胡兰》
误读写意
作者: 尚辉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都会美术馆   油画家   油画学   油画艺术   写意精神   潘玉良   后印象主义   后印象派   中国油画   写意性  
描述: 岁末,以“写意精神”“写意中国”和“写意油画学派”等为主题的油画展扎堆展开,这些画展所选画家和作品不外是用笔率性、敢于放胆涂抹的那种类型,似乎这就是油画的本土化,就是最鲜明的“中国精神”了。其实,稍了解些欧洲油画艺术史或去过卢浮宫,奥塞美术馆、大都会美术馆,领略过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那些大师名家珍品的人,都不难判断,用笔的率性与恣肆并非中国油画的专利。且不说印象派、后印象派那些大画家如何讲究用笔与色彩的关系,从而将笔触的审美作为画面的重要组成凸显而出,就说给印象派以极大启迪的
笔墨精妙与色彩关系
作者: 尚辉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巡回画派   油画家   波列诺夫   油画艺术   色彩关系   学术主持   当代中国油画   色彩语言   列维坦   色彩艺术  
描述: 前不久,为一帮去新西兰写生创作的画家朋友们做展览的学术主持,看到他们的画作大都涂满了群青、普蓝和湖蓝,再读他们的创作随笔,才知晓他们去新西兰最大的感受颇有些像到了中国的青藏高原,是天蓝水蓝,到处云白光洁。为了这种纯净的蓝天白云,他们不惜用从锡管里直接挤出的各种蓝色来表达他们对天地大美的赞叹。但令人遗憾的是,当这些画作汇聚起来展陈时,却那么地缺少油画意蕴。你想象不出,这帮不乏油画名家的兄弟们在这样面对大自然的写生中,竟然迷失了有关油画色彩艺术的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