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凝神聚气 删繁就简
作者: 茹辉   来源: 职业·中旬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铸坯   水平连铸机   凝固壳   反向运动   拉坯机   推量   拉坯制度   结晶器   拉坯频率   坯壳  
描述: 当我们展开中外历史与当代的绘画作品的画卷,面对各种形式语言的作品时,一个不可否认的美感差异让我们体会到不同的艺术撞击力。那种不拘泥于细节再现神韵,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形象,让我们疑是神来之笔,余味无穷! 与西方油画相比,造型都有一种共同的意味,这种意味就是意象。齐白石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把中国画在造型方面的审美理想从混沌、纷杂中精炼得不能再精炼,中国画在造型方面的审美理想就是意象造型。意象造型就是主观和客观的双向交流的结合。意象造型的范畴应该包括世界上所有把造型限定在主观抽象和客观具象之间状态的艺术品,只是在中国人物画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与中国花鸟画、山水画相比,人物画在造型方面具有特殊意义。首先人物画产生时间较之花鸟画、山水画更早,汉代辽宁营城子墓室壁画就是以纪念墓主人活动,以美好祝愿或是辟邪的人物画。而山水画最早是以人物画的配景开始出现的,真正成为独立画科则是以隋朝时期展子虔的《游春图》为标志的。花鸟画成为独立画科更晚,直到唐代才走上成熟阶段。人物画最早出现则是体现着我国人类绘画的原始动力和原始审美定位。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原始创作样式就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向,它决定着后来中国人物画的风格或样式趋向。
让童话的“美”尽情绽放
作者: 张玉   来源: 职业·中旬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铸坯   水平连铸机   凝固壳   反向运动   拉坯机   推量   拉坯制度   结晶器   拉坯频率   坯壳  
描述: 在指导儿童阅读的过程中,该如何寻找到童话教学的最佳切入点,捕捉教材中的“真善美”,让它陪伴、影响、启迪孩子的一生呢?笔者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几个关键点。 一、品读“美”——享受多彩灵动的诗性语言 童话语言或婉转优美或形象生动,总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抓住这些诗意多彩的语言,启发学生揣摩、品读童话的美。如笔者在讲授《陶罐与铁罐》的过程中,指导孩子们紧紧抓住关键词“奚落”“恼怒”“傲慢”“谦虚”等进行细细揣摩,在阅读中比较体会问号、感叹号、句号等标点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引导孩子们逐渐领悟语言文学的魅力。 二、感悟“美”——拨动音韵和谐的童心情弦 在童话教学中,教师要挖掘童话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内心深处那根“情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童话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幻想,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把学生的思维带进童话的幻想世界里去,启发学生想象、感悟美。可以说,童话给了儿童一片梦想的天空,为童年打开一扇神奇的窗,让孩子们对世界充满想象和幻想。 三、体验“美”——营造五彩斑斓的想象空间 童话故事跌宕起伏的情节,或荡气回肠或悠远细腻的感情,总是能牢牢抓住孩子们的心。
水平连铸拉坯传动箱的分析
作者: 肖世海   来源: 职业·中旬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铸坯   水平连铸机   凝固壳   反向运动   拉坯机   推量   拉坯制度   结晶器   拉坯频率   坯壳  
描述: 和拉—推时间比的无级调整。这些都是拉坯机设计的关键问题,也是评定拉坯机工作性能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拉坯制度有三种: 1.拉—停式(图1) 考虑铸坯有被拉裂的可能,停的时间保证金属液体充填于断裂处,焊合
中国画线的特征
作者: 蒋冉   来源: 职业·中旬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中国画线的特征 文/蒋?冉 中国艺术是线的艺术,线也是东方艺术的主要特征。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总结了 “六法”,“气韵生动”之后便是“骨法用笔”,他第一次把中国特有的线的艺术在理论上明确建立起来,指出用笔是表现对象的手段,在这里用笔应包括用线与皴法。纵观中国美术史,所有画面都是由线条来担负组织造型的复杂任务,无论工、意,以线造型是最基本的立足点。中国工笔重彩画创作中第一步稿本线描与正稿勾线均须以线勾勒形体,可以说,画不好线描的人是画不好中国画的,尤其画不好工笔重彩画。 对线条的理解及表现的不同,成就了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论》中说:“无线者非画也”。顾恺之的绘画线条继承了古代铜器线纹及汉画线条优点,唐代吴道子是中国画线条集大成者,后人称为“吴带当风”,可见其线条的飘动和自然。北齐画家曹仲达用线号称“曹衣出水”可以使人联想到衣纹贴体所显示出的人体美感。为此,中国画的线条随时代的发展而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中国美术的线有以下三点特征。 一、东方美术中的线表现事物内在结构的本质节奏 从线与形的关系来说,西方的线塑造形体轮廓、表象特征,东方美术中的线是装饰性的线,是事物内在结构的本质节奏。也就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比如,在勾勒一个脸时,西方用线真实地摹下对象上可见的具体特征的线,如鼻的轮廓、耳的结构;东方用线却在对象现存的线上添加或省略,有些可能是对象脸上根本找不到的线,这些线却构成了比对象本身更真实有力的一张脸,因为它表现的是这张脸的结构中最本质的节奏。这点尤为明显的一个例子是汉代雕塑中的马头。这种装饰性线条在其它东方艺术中也普遍存在着,日本浮世绘、古埃及壁画、波斯挂毯、古印度、古巴比伦雕塑,东方艺术本来就富于装饰美与线条美。那么,与其他东方艺术相比,中国美术的线又有什么不同呢? 二、中国美术中的线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中国美术中的线,不仅具有装饰性,而且包含了作者的情感、气质、学养、功力, 以及对象的质感、力度、神韵,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中国绘画中,线纹对形成画家独特风格起决定作用。顾恺之(346-407)“春蚕吐丝” 、陆探微“笔迹缺落,如锥刀焉”、张僧繇“离披点画,时见缺落”、吴道子“挥霍如莼菜条”,古人将线总结为游丝描、铁线描、兰叶描、琴丝描等“十八描”;还有山水各家的皴法:范宽的“雨点皴”、马远、夏珪的“斧劈皴”、董源的“披麻皴”、郭熙的“云头皴”,描法与皴法往往作为一个中国画家的首要特点。虽然今天的人不应受其局限,但把用线、用笔单独提出来研究,这毕竟与西方美术极为不同。中国独有的书法更以其净化了的线条美,创造了中国的线的艺术。在这真正抽象的艺术 中,线具有抒情的性质。“凡属表示愉快的线条,总是一往流利不作顿挫,转折也是不露圭角的。凡属表示不愉快感情的线条就往往停顿,呈现一种艰涩状态,停顿过甚就显示焦 灼与忧郁感。”字型微侧、左肩倾斜、灵巧柔媚的二王书;与迅疾骇人、痛快淋漓、飞动潇洒的张旭与怀素书;及与笔力雄壮、气象浑厚、刚直方正的颜真卿书,其字的形式自身不同的结构、力量、气概、势能和运动的痕迹或遗迹,就传达了宽广而朦胧的意义。不仅如此,汉字的组合总兼有一定的文学内容,使书法的欣赏与中国人趋向综合的审美趣味相符。书法与印章一起,成为中国特有的“有意味的线的形式”。 三、程式化的特点 几千年中国美术的发展,在线构成的内容上,线条组织的方式上,留下了一些程式化的东西。线描的内容有某些固定的造型。饕餮是古代绘画中罕见的正面颜面形象,取材于百物,把虎头、牛角、鸟羽和足、蛇身等器官分解再综合。饕餮和夔龙、夔凤、鸱枭等都是青铜器纹饰中变形了的、风格化了的、幻想的动物形象。吉祥寓意图案,名目不下数十百种,多取谐音。用金鱼水缸取金玉满堂之意,用蝙蝠、桃和灵芝组成福寿如意图案,鹭鸶芙蓉寓意一路荣华,喜鹊梅花以表喜上眉梢,反映了美好的愿望,为中国老百姓喜爱。中国画不独在内容上,在线条组织形式上亦有某些固定的方式。在画梅兰竹时,一般三条线的组织呈眼状,照着这种格式一直画下去,永远不会出现三线交于一点,无意中形成了中国画特有的线条趣味。装饰性、独立性与程式化,逐步组成了中国美术中线的特色。 在漫长的中国绘画史上,国画线条作为艺术形式美以及对艺术作品所起的重大作用都充分显著地表现了我国民族的绘画特色和审美意识的特征,是极宝贵的民族遗产。作为现代绘画,学习传统,从中吸取丰富的养分来武装自己,提高审美修养及运用笔墨的能力,是十分重要和可行的。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技师学院 )
怎样培养学生的实习兴趣
作者: 王海军   来源: 职业·中旬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实践能力的高低是衡量职业学校学生素质的重要指标,尤其是技工学校的学生,动手能力是适应市场,适应社会环境和工作岗位的重要条件。因此,培养学生的实习兴趣,是开发学生职业理想,为社会创造财富和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 目前部分技校学生存在厌学情绪,这不仅表现在理论基础课方面,同时也表现在技能训练方面。有的学生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怕脏怕累,缩手缩脚,还有学生缺乏科学精神,违反操作规程,大大咧咧,满不在乎,这些情况如果不认真加以疏导和矫正,就会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脱节,无法适应将来求职就业的需要。在长期从事指导实习课的实践中,笔者总结出几点体会,与同行共勉。 一、从阐述学生的职业理想入手,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技能,将来为社会创造财富和价值,这是学生朴素的职业理想,同时根据其专业特点的不同,老师要细心引导。比如电工兴趣的培养,首先让学生知道电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它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维护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装扮着五彩斑斓的美好生活;其次掌握了电的知识,就能触摸到了职业饭碗,就会为社会为自己创造美好的前景,因此学电很有发展潜力,由此来引发学生兴趣。 二、从针对学生的职业需求入手,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上所表现的职业需求,最初可能会有点模糊,但随着专业技能的深入和提高就会逐渐清晰,最关键的是要调动学生“我要学”的积极性。技校生的个性差异很大,文化基础也参差不齐,较高层次的有大专生回炉学技术的,有高考成绩不菲,倾向学技术的;中等层次有成绩一般而报考技校的;低层次的则是成绩较差的学生,而且这些学生占生源比例不小,甚至有个别是在社会游荡中沾染了不少不良的生活习性,对成才的理想漠然的学生。因此,要从他们自身的素质入手,首先需定位其“需求”。指导教师可通过对学生、家长及班主任老师进行走访调查了解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需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基础好的学生一般都希望求得一技之长有用武之地,贡献于社会,还可以以此为阶梯,再向高层次深造,将来能干一番事业,尤其是现在党和政府及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重视,使他们信心百倍,教师只要对他们略加点拨往往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差等生是教师关注的重点,往往也是难点,需要教师付出几倍的信心、耐心和爱心,既要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也要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反应,在平时交流中对他们以鼓励为主,只要看到他们有一点进步就要当作亮点进行表扬。要尊重他们的成长环境和人格特征,时时循循善诱。这样教师就抓住了一个班学生的两头,再以两头带动中间,把这部分学生的求学“需求”搞清楚,就能形成班集体的合力,调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三、从丰富的社会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学校学习掌握的基本技术只是初步的技能,要培养合格的学生,使他们一出校门就能较快适应工作岗位、创造效益,就要让他们参加工厂实践,通过产教结合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这不仅有利于深化和熟练学生的技术,而且学生顶岗生产后获得的经济报酬和收益,也会让他们切身体会到自己用双手创造价值的喜悦,有利于激发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进一步加深对专业的兴趣和热爱。 四、培养学生实实在在的技术技能和科学精神 科学不仅需要科学的精神,还需要科学的态度,对待实习的态度应该是严谨认真、细致高效的。这就需要指导教师细心钻研教材,科学布局实习环节,每一节课都要力求完美,尤其要做好自身示范,比如上课要穿工作装、带安全帽,每一个示范动作都要规范,课题的完成要和进度相吻合,由此举一反三,叮嘱和告诫学生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正确做法和错误做法的本质区别等等。在不断的潜移默化中,使学生逐渐实现由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的技校生到企业优秀技能人才、技术骨干的实质性转变。 (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市高级技工学校)
浅论图案立体造型在服装设计中的作用
作者: 张艳荣   来源: 职业·中旬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浅论图案立体造型在 服装设计中的作用 文/张艳荣 服装是人类文明的凝聚物,是人类穿在身上的最生动、最直观的文明。服饰图案作为一种特殊的符号文化,时刻记录着人类的文明和社会的进步,是集艺术性、实用性、创造性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服饰图案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图案的三维立体造型,已成为服装艺术化设计表现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并且流行很广。作为一种独特的装饰性艺术,服饰图案的立体造型以其丰富的色彩和独特的表达形式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提升了服装所表达的艺术情感与文化内涵,丰富并弥补了平面图案不易表现的效果,图案的立体造型为服装增加了新的艺术魅力和独特个性。 图案的立体造型,顾名思义即有关图形的三维立体设计形态,既包含立体的真实形态,又包含具有立体效果的视觉形象。主要指用材料形成的具有立体造型的图案样式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因现代设计中材料的广泛运用,加上各种材质的单独或相配使用,使得其种类日益丰富,包括半浮雕式、镂空立体结合式、全立体式等几种形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材料和新工艺不断产生,加上综合材料的运用,尤其是国外时装界的设计思潮的冲击,服饰的立体化越来越突出。服饰图案的立体造型应用也在设计中呈现出新的生机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服饰艺术形成层次丰富、虚实搭配、重叠穿插的空间效果。一直以来,图案的立体造型在服饰中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图案的立体造型提升了服装的美学品质和文化内涵 图案的立体造型在服装中最基本的作用就是对服装进行修饰点缀,使简单的服装产生清晰的层次和格调变化。早在原始社会,人们把各种贝壳、兽骨串在一起成为项饰,用动物的羽毛装饰衣服,从而产生了最早的立体造型在服装上的应用。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阶段的图案纹样异彩纷呈,因受原始巫术和图腾崇拜的影响,图案多以简单的动物形象和人物造型为基础,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图案纹样简单、明快、概括力强,图案的多样化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为现代服饰图案的立体造型奠定了基础。 约翰?加利亚诺是时装设计界的天才,在他的设计作品中,有一款简单的吊带裙,但由于他将无数彩条用打结、连缀的手法应用于整个服装,不仅丰富了服装的细节,产生明确的层次和格调,也彰显了服装的品位。 细节决定时装品味的高低,图案的精致构成和工艺水平彰显服饰品牌的文化底蕴。时装周上Giambattista Valli的设计作品充分运用了20世纪50年代风格的复古装扮,不刻意强调外轮廓形的宽松连身裙,周身布满了立体半立体层叠的花朵波浪的图案,丰富而浪漫,整体性强,配合干净的束腰,让人感觉亲近的蝴蝶结和心形图案……整体效果让人心醉神迷,使原本很模式化的服装看上去很有韵味,提升了服装的品位,并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图案的立体造型改变和丰富了服装的款式和结构 同样的服装款式采用不同形式(如抽褶、编结、镂空等)进行装饰,其最终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在服装中,图案有强化、提醒和引领视线的作用,而图案的立体造型作用则更为突出,它具有张力的外形和结构,带给人强烈的视觉、触觉体验,有些服装甚至能带来听觉上的享受。相比平面的服饰图案,它更能改变和丰富服装的造型,突出服装的艺术特色,起到提醒引领视觉感受的作用,并形成强烈的视觉中心。 国外对图案立体造型的运用较早而且规范,他们的服装设计比较注重三维的立体设计,装饰图案与整体结构造型紧密结合,强调立体感和空间感。多借助各种图案的立体造型为主要的装饰手段,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通过服饰本身的立体造型和图案的空间感、立体感,强调运动与变化。西式服装常用规则感强的骨式构成图案,如石榴纹、菱花纹等。并采用对称式布局,造型饱满,色彩艳丽缤纷。可以说,西方服饰史的发展过程就是图案的立体造型在服装上的应用过程。 三、图案的立体造型提升服装的附加值 在现代设计中,服装设计师往往采用不同材质进行图案的立体造型设计。材质的变化带来了视觉上的新感受,能给平凡的面料注入新的内容和生机,不同工艺配合不同材质进行的堆砌、叠加、编结、拼接、黏贴、悬垂、悬挂、打褶、结节、连缀、镂雕等手法的运用,进一步丰富了作品细节,在心理感受上提升了消费者的关注度,进一步提升了服装的附加值,同时也增强了作品的原创性。鬼才约翰?加利亚诺曾说过:“我认为只有用今天的面料、技术和影响力来演绎服装,才有现代的一切。”如他广泛采用钉珠在胸部构成几组发散图案,紧接着运用层层重叠的手法构造立体折叠图案在腰部由小到大渐变环绕而下,形成诡异、多变的服饰风格,使其作品立意的表现达到了极致。整件服饰所呈现的效果让人惊叹,给人时尚而高贵的感觉,大大提升了作品的附加值。 四、图案的立体造型满足了部分消费者对于服饰个性的需求 时代的开放性促进了个性的张扬,消费者的个性需求是设计的动力之一。国内外许多优秀设计师十分重视对图案立体造型的选用和处理,注重从品味、时尚、功能、文化等方面尽量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Mary Katrantzou 是一位出生于希腊的伦敦时装设计师,她2009年第一次参加时装周,推出女装成衣系列。其作品深受70年代结构主义风潮的影响,采用不同手法(折叠、镶嵌、悬挂)将饰品构成于服装中,不成比例地搭配一些破旧不用的项圈,或者把珠宝一类的东西印制在服装上,凭借一系列立体感极强的错视服饰图案,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满足了部分消费者对于服饰个性的要求,成为本次时装周上的亮点。 随着科技的进步,服饰图案会更加丰富和完善,服饰图案的意义和作用会更加彰显。只有充分了解了当代图案的立体造型在服装上的应用现状和流行趋势,才能培养敏锐的创新思维和较高的设计技能,使服饰这一时代文明的花朵更鲜更艳。难怪著名作家阿纳托尔.?法朗士说:“假如我死后百年,还能在书林中挑选,你猜我将选什么?朋友,我将毫不迟疑地只取一本时装杂志,看看我身后一世纪的妇女服饰,它能显示给我未来的人类文明,比一切哲学家、小说家、预言家和学者能告诉我的都多。” (作者单位:山东服装职业学院)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