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飞机上奇闻异事多
作者: 暂无 来源: 生活文摘·智慧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由于工作原因,我经常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在飞机上遇到了很多奇闻趣事。 高空巨乳爆裂 美国胖子多,个个都是大块头,从纽约去瑞士时我很不幸换到中间排最中的位置。 左手边是个超过200磅的男人,肥得在座椅上挤得下左腿,挤不下右腿,屁股都只能搁靠背上。右手边是个胸前背着小宝宝的妈妈。 我正奇怪她怎么不把小宝宝放下时,她起身从行李箱拿东西,Oh,my God!吓了我一跳,那一团根本是她的胸脯,使得她整个重心都往前倾。 看到目瞪口杲的我,她骄傲地挺了挺说,这是她一个月前做了第5次隆胸手术后的漂亮成绩.46J罩杯,体内植入的硅胶填充物重达9公斤。 我无语,同情地看着她在狭窄的座位上用手托着她的两大肉球,不停地寻找合适的安放角度。 空乘送餐过来时,她连托盘都没法打开,她的巨乳已顶到前排靠背了,电视都看不着。众人又趴又仰又躺,她被肉球撑着在座位上呼呼地喘气,不停地划十字祷告。 飞机即将降落苏黎士机场,突然“砰”的一声巨响, “Oh,my God!”她发出一阵凄惨的尖叫,她的胸爆炸了!高空飞行气压太强,是导致隆乳破裂的原因。不是亲眼所见,简直难以置信。 体内的硅胶填充物严重渗漏,她的胸在众目暌睽下急速缩水! 此女一直惊呼: “Oh.myGod,help me!”有人很绅士地说: “现在离上帝很近,他应该听到了。但上帝说这个问题,他也没碰到过。”飞机上的人全都想笑,但出于礼貌,都使劲憋着。 很快空乘人员过来把她抬走,她大喊大叫: “我要向你们索赔,我要索赔!” 真空马桶把她的PP吸住 瑞士到加州,是趟漫长的飞行,但北欧航空有许多贴心周到的服务,卫生间居然有窗户,坐在马桶上看窗外白云飘过,绝对是难得的人生体验一一还配备真空抽水马桶,按下冲水键之后,只需两秒钟即可。 许是有了那个神奇的窗户,每个人呆在洗手间的时间特别长,我跟着众人在门外排长队,突然,里面传来一阵惨叫,众人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只听里面的人带着哭腔说: “我被吸在马桶上起不来了!” 使用真空马桶.一定要起身之后再按冲水键。如若错误操作,先按下冲水键,然后再试图起身,结果便是……那个女人可能在家习惯了坐在马桶上就开始冲水,负气压把她的PP吸在马桶上了。 来了几个空嫂使劲拽她,但她纹丝不动,边哭边说: “我要投诉,为什么你们的窗户可以看到外面,致使我使用时间太长。”空嫂拿了个毯子给她盖上,又叫了几个男乘客来拽,还是拽不起来,反而疼得她哇哇直叫。 有人提议在她的屁股周围灌水;有人建议涂上洗手液润滑;有人拿着饮料瓶子要把她撬起来;还有人拿着机上免税商品目录供她阅读。 空客A380上有近800名乘客,有人内急时,顺便跑到洗手间去拽她几下,但都无济于事,只能在她无助的目光里遗憾离去,所幸她坐在那里并不无聊,因为常有乘客过去给她唱歌,还有个印度女人教她练瑜伽。 她要在马桶上一直坐到飞机降落,等待技术人员援救,已是无可避免的事实。 机场狂奔抢座 在安哥拉的罗安达机场,换过登机牌老公就跟我说: “等下你耍跑快点,行李包给我。” 早听老公说过他刚来非洲时被海关敲诈勒索美元的遭遇。难道上飞机也要用美元打点吗?我正纳闷,广播传出地勤温柔的声音:“各位旅客开始登机,飞机马上就要起飞。”“快跑!”老公大叫一声,只见其他乘客也飞速狂奔。 来不及询问就被老公拖着手,发疯似的跟在人群后面跑。“到底发生什么事,要不我们改签吧?”我边跑边问老公,“还改签,哪个地方都一样,你不跑去抢,就没座了,明天也一样耍抢。” 天啦,坐火车也耍凭票上车、按号就座,这飞机难道比中国的公交车还挤吗? 好不容易跑到舷梯处,密密麻麻挤满了人,老公拉着我迅速往前挤,大家一窝蜂挤到机舱里,然后慌不择路地坐下,老公才来得及腾出手擦把汗。 从窗口看下去,还有很多人排队往上挤,不知道他们坐哪里?难道还卖“站票”?空乘拿着大喇叭通知: “本航班已满员,请没有登机的旅客乘坐下班飞机。”然后迅速关了舱门。 我气喘吁吁、口千舌燥,幸好来了个百米冲刺,要不这飞机还坐不上了。难怪非洲总出长跑名将。 非洲大陆地广人稀,公路、铁路交通不甚发达,坐飞机成为出行最佳选择,许是因为飞机成了太过寻常的交通工具.所以蜂拥抢座、随时停靠也是家常便饭。 爆笑90后 还有一次从上海到温哥华,入口处迎客的空嫂用中文彬彬有礼地问我前面的一位染着一头五彩缤纷头发,嘴巴、鼻子到处都戴着圆环的漂亮女生: “欢迎登机,请问您是什么座?” 女生摘下墨镜: “处女座。”空嫂目瞪口呆,继而结结巴巴地答:“我,我们不设特殊专座。” 女生也很奇怪: “我不属老弱病残孕,不需专座。”待她转身进去,空嫂还在发愣,望着我:“对不起,没有处女座。请问您什么座?”“c座20号。”“您请右拐,靠左。” 空乘送饮料时,那个彩发美女问:“有没有奶茶?” “椰子汁呢?”“我想喝果粒酸奶。”“哈根达斯有没有?” 得到一系列否定回答后,她叫道: “飞机上弄得皮肤太干燥了,我要做面膜,有燕窝吗?” 机长上错飞机 亚特兰大国际机场全年飞机起降次数高达百万次,居全美各机场之首,在这个最繁忙机场的高峰时间,我们乘坐的班机延迟起飞,全体人员下机,由于下一班必须使用这个登机口,地勤人员通知大家到东边的20号等候。 我们拖着行李跑到那里时,又见地勤举着牌带大家往西边的9号,一行人又跟着来到9号登机口。 刚刚坐定,很快又有人赔着笑说,其实正确的登机口在北边的53号。在53号等了一会,终于开始登机。 当所有人终于上了飞机,开始庆幸时,机舱内响起空乘人员的声音: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很抱歉耽误大家时间,本次开往加利福尼亚的飞机即将起飞。” 广播完后,众人嚷嚷:“这不是开往华盛顿吗?到底怎么回事?我们要去华盛顿!” 很快,机长满脸通红地从驾驶舱中出来:“不好意思,我上错飞机了。” (梁宁宁摘自《好日子》2010.09)
去校园“色情”派对做保安
作者: 暂无 来源: 生活文摘·智慧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10月31日是美国的万圣节。我的加州舍友艾瑞卡邀请我和她一起去NOD当保安。NOD?保安?我又不是男生,做什么保安? 艾瑞卡解释说,NOD是Nigbt of Decadence的简称,翻译过来就是“颓废的一夜”,这是个派对的名字。它在美国很有名,《花花公子》杂志都曾评价它是全美十大校园“色情”派对之一,每年甚至有很多外校的学生赶来买票参加。但如果作为保安或服务性义工,就可以免票进入,而且还不必遵循他们“只准穿两件内衣”的规定。 艾瑞卡的话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同意一起去。结果,我们的申请都获通过,而且我被分到了急救小组。 “颓废之夜”终于到来了,我和同学提前来到了派对地点,就在魏斯学院的公共休息室。 让我感到纳闷又惊讶的是,这样一个传说中十分有名的“色情派对”,现场的布置竟然不是那么花哨一一休息室里的餐桌被挪到了墙边,上面放满了饮料和小吃,当然还有啤酒。现场没有强烈炫目的灯光,也没有震天响的音乐,只有几个五彩的灯光球寂寞地一遍遍地扫着地板。唯一带点“色情”味道的,大概就是玻璃墙上用水彩画着的一幅幅被色情化的迪斯尼卡通人物了。 我们在急救组组长的带领下,来到工作岗位一一派对现场顶楼的电影室。我们的任务就是负责照顾喝醉的人,让他们在此休息,如果他们呕吐,还要帮他们擦洗。等他们醒来后,再派人把他们送回学院宿舍。学生们自发组织的派对,居然也考虑得如此周到。但我有些不明白的是:我们的工作为何叫“急救”呢? 过了一会儿,我们听到下面传来了激烈的音乐声,派对开始了。我和一个印度女同学偷偷溜出去看热闹。 只见进来的男男女女都装扮成了各种迪斯尼人物:一个胖女人头顶章鱼帽,手持歪歪扭扭的鱼叉,这是海巫乌苏拉;一个浑身涂满橄榄油的男人,仅用一块土黄色碎布围住下身,这显然是人猿泰山;还有一个头戴王冠的公主,穿着一身彩色比基尼,细看之下,才发现上身是油彩画的…… 音乐越来越劲爆,灯光越来越暗淡,会场的人也越来越多,开始有人情不自禁地热舞起来。 “老师不会来管吗?”我问那个印度女同学。她已经是二年级了,早已经历过这个场面,“这场面看上去刺激,其实大家就是喝喝酒,跳跳舞,乐一乐,不会干其他事情,所以学校是不会干预的,不然这个传统也不会保持这么久。” 正看得起劲,忽然我们的对讲机叫了起来,原来已经有“醉鬼”被送进了电影厅。我们赶紧返回工作岗位,原来是一个喝醉的女生被同伴架了进来。我们将她扶进沙发,喂她喝水,她便哼哼着睡了过去,幸好没有呕吐。我们怕她着凉,又给她找来一块毛毯盖上。 接下来,不断有“醉鬼”被送到电影室接受我们的照顾,但都是女生。我这才明白,我们的“急救”工作,原来不仅是照顾她们,更重要的是保护她们不被侵犯。试想,如果这些醉醺醺的女孩没人照顾,也许有人会对她们做出非分之举。在看似放纵的“颓废之夜”里,居然还有这样一种令人感动的人性关怀。 这一夜,我们一直坚守到了凌晨2点,我们大约“急救”了二十多个女孩。我们离开时,派对现场还有不少精力充沛的男孩女孩在喝酒跳舞。在门外,我们看到了几名校园治安警察和宿舍管理员,原来,外面还有保护神呢。 (水云间摘自《恋爱·婚姻-家庭》2010.09)
她把最贵重的给了我
作者: 暂无 来源: 生活文摘·智慧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文/玲珑 那一年,她60多岁,头发花白,皱纹遍布,更是直不起原本就不健康的腰身。 她已经独自在那条古老的街上生活了好几年。住街道中间一所小房子,是陈年旧房,墙壁斑驳。房屋内简单的床几,唯一奢华用品,是一台老式的电风扇。 她似乎没有子女和其他亲戚,这些年,从来没有人来看过她。她靠政府的救济金生活。生活很拮据,要每天赶早市去买便宜的菜,很多天吃不上一顿肉。 那一年,他24岁,来到这个城市,来到这条古老的街中,在街头搭了个简易的棚子修理自行车,也兼做配钥匙的小生意。这是他唯一的手艺,用来谋生。 他也是一个人,从出生就是一个人,孤儿院里长大,读了几年书,十几岁便开始一个人四下流浪,为生存奔波。终于这年春天,在这个小城安顿下来。 每天早上,他会起很早做生意。这样的小生意,靠不得别的,全靠勤奋。于是常常会见到她,那个每天天微微亮就蹒跚着脚步去街尽头早市买菜的老人。 他有时候会和老人打声招呼,说,阿婆,路不平,惺点。 老人不怎么爱说话,有时应一声,有时候不。他便笑笑做自己的活,但是也会下意识抬头,看着老人的脚步渐渐走远。 以后每一天,他都叮嘱老人,要是刚刚下过雨,老人路过,他会一直将老人送到早市。 老人一直不怎么说话,可是对他的帮助,却并不拒绝。然后有一天早上,老人挎着一个篮子蹒跚着来到了他的棚子前,一句话没说,将篮子放下就走了。 他掀开篮子上面盖的布,看到里面是一碗热腾腾的鸡蛋面,和一盘绿油油的菠菜。 他的心里一暖。这些年,他从来没有吃过家里做的这样简单却可口温暖的饭菜。这些年,日子都是混着过,饥一顿饱一顿,他早已习惯。而那天早上,那碗热腾腾的鸡蛋面让他忽然感到了自己有生以来缺失的人世温暖。 之后,他偶尔会吃到老人做的热饭菜,也经常给老人送些东西过去。也许是同病相怜,他觉得老人很亲。而老人对他,也有一种母亲的疼爱。虽然她始终不怎么说话。 那天早上,他照例早早起来,敞开棚子,吃惊地发现老人正倒在他的棚子前呻吟着。前一天晚上下了大雨,这条街本来就不平,只要有雨就会积水。老人的眼神早已经不太好了,所以没有留意到积了水的坑,跌倒了。 他赶忙把老人扶起来,扶到自己的棚子里,询问她跌伤了哪里,老人也说不出来,只是不停呻吟。他再也不敢耽搁,骑上三轮车将老人送到医院做检查。 很不幸,老人腿部骨折。打夹板后,医生说,还要休息几个月,暂时是不能站起来走路了。 几天后,他用自己攒了好些天的钱为老人付了住院赞,’然后把老人送同家,他对老人说,阿婆,你就安心养着,我来照顾你。 老人想说什么,却没有说出口,看着他,浑浊的双眼忽然蓄满泪水。他说到做到,白天一边忙自己的活一边忙着照顾老人。一天三顿饭,向来花钱节俭的他都会在一个小饭店做好送过去,伺候老人吃。然后收拾收拾,晚上,安置老人睡下才走…… 这样过了三个月,老人康复了。从那以后,老人开始照顾起他的生活,每天三顿饭,变着花样做得可口,不是大鱼大肉,白菜豆腐的他吃得按时也舒心。再也没穿过脏兮兮布满油污的衣服。 终于,老人66岁生日那天,穿着他买的光鲜鲜的新衣说,孩子,要是不嫌弃,以后你就叫我妈吧。 他顿了许久才把那个字叫出口,声音颤抖着喊了一声妈,一米八高的汉子竟然流了许多眼泪。那之后,他们成了母子。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子。老人疼爱他,细腻温暖,他孝敬老人,仔细周到。 三年后,他娶了一个腿脚不太好的姑娘为妻。一年后生了个健康可爱的男孩。妻子很善良,和他一样孝敬老人。一家四口,三世同堂,贫瘠的生活被他们营造得幸福快乐。 他们就这样一起生活了16年。16年后,82岁的老人依然身体健康。却在一天晚上,出了一场意外。那天晚上,老人在街中乘凉被一辆车撞倒,司机喝了很多酒,车先是撞了老人,然后撞到了墙上。 他将老人送到医院,抢救无效。悲痛过后,他为老人办了丧礼,以儿子的名义。之后交通事故处理完毕,肇事司机除了要承担刑事责任,还捎带了18万元的民事赔偿。很自然地,钱交到了他的手里。 只是,这笔钱他还没有想好如何处理就接到了法院传票。起诉他的,是老人的两个儿子,他们要求继承包括这18万元和房子在内的老人所有遗产。他极度吃惊,一起生活了16年,老人从来没有说起她有儿子,并且是两个儿子。她一直对他说,她是孤寡之人。 可是千真万确,那两个他从来没有见过的男人,的确是老人的儿子。只是在很多年前,他们就将没有任何收入身体不太好的母亲抛弃了。直到老人去世,知道了这笔赔偿金的存在后,他们才又出现,以继承人的名义来索取。 法庭上,那两个男人振振有词,慷慨激昂。他却始终沉默,直到他们讲完后,他才站起来慢慢地说,我什么都不要,钱和房子,全都给他们吧。 在场所有人包括法官在内都愣住了,他的神情格外平静,看了那两个同样有些目瞪口果的男人一眼说,因为,妈已经把最贵重的给了我。那就是母爱,是16年有母亲疼爱的生活。 说完,他转身走了出去。在他身后,有两个男人深深低下了头。 (司志政摘自《人生与伴侣》2010.01)
错过一张好照片
作者: 暂无 来源: 生活文摘·智慧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文/冯国川 早些年,我还是负责为报社报道各种案件的记者。我正加速赶往案发现场,抢夺那些能够争夺读者眼球的“独家猛料”。听广播里介绍说,一位老人在家门前的便道上倒车时,意外地将几岁大的孩子碾在车轮下,血肉模糊,孩子当场身亡。又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天灾人祸! 当我到达时,警车和各种新闻媒体已经将现场围个水泄不通。我努力朝里面挤了挤,终于瞥见一位身穿棉布衣、站在轻型货车旁的老人。所有的闪光灯都 “噼里啪啦”地朝他闪个不停,所有的麦克风都争先恐后地递向他的嘴边。老人看上去十分迷茫,机械地回答着各种提问。大多数时间,他只是翕动着嘴唇,眨着眼睛,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过了一会,记者们放弃了对老人的纠缠。他们跟随警察走进白色的小屋。直到今天,我依然记得老人和我交谈的画面。遭受重大创伤的他低头望着孩子倒下的地方。房子周围是块刚挖好的花圃,里面还堆着黑黑的肥料。 “我刚把车倒在那,本打算把肥料播洒一下,”老人悲伤地说,尽管我什么也没有问。“我不知道我的小宝贝也跑到了门外。”他伸手指指花圃,然后又无力地垂落下来。很显然,他再次陷入深深的自责与痛苦的悔恨中。我离开他,向屋里走去,希望能找到孩子生前的照片。 几分钟后,我终于搜集到足够的细节和小女孩一张5寸照片。我又去厨房转转,警察说,孩子的尸体就放在那。这时,警察、记者们和摄影师们都带着自己的“成果”满意离开,我终于有机会走进厨房探视一番。于是,我看到下面的场景: 塑料贴面的桌子上是一张雪白发亮的床单,里面裹着小女孩娇小柔弱的尸体。丝丝光线通过窗户照射进来,给它抹上一层圣洁的光辉。不知道老人是何时摆脱人群的叨扰,来到桌子旁边的椅子上坐下。他侧面对着我,根本没有意识到我的存在。老人正望着孩子的尸体发呆,仿佛世界的喧嚣与他没有任何瓜葛。 房间里出奇地安静,我看到,老人向前倾了倾身子,伸出不断颤抖的胳膊,从头到脚,一遍遍抚摸孙女的尸体。过了好长一会,他又把脸悄悄贴在孩子身上,仿佛害怕把她吵醒似的,动作轻柔而细腻。然后他保持这样的姿势,像雕塑一样纹丝不动。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一张唯美、极具震撼力的照片即将产生。我估测了一下室内的光/线强度,调整好镜头和距离,拧亮闪光灯泡,举起相机,准备将这幅难得的画面记录在胶卷上。 如果拍摄出来,这张照片的每一部分都完美得无可挑剔:穿棉衣的老人,闪耀在阳光下的白发、裹在被单里的孩子、挂在窗边墙上的世博会纪念品烘托出这个家庭的简朴气氛。窗外,警察们正检查那个肇事的车轮,孩子的父母悲痛地拥抱在一起。 我在那里站了很久,却迟迟按不下快门。职业的敏感告诉我,这张照片有太大的叙事价值,不能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然而我又不愿意闯入这位可怜老人内心的悲恸世界,撩开他的伤疤,展示给各位报纸读者。 最终,我悄悄放下自己的相机,偷偷地走开了。回去的路上,我总在思考一个问题:我是否有资格当一名新闻记者。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放弃。当然,我也从不敢告诉上司和同行我错失了多么完美的一张图片。 每一天,报刊杂志、新闻广播都会展示数不清的、表达痛苦与绝望的图片。普通人的不幸遭遇反而成了满足大家猎奇心理的娱乐手段。每当看到这些新闻时,我都会想起那一天。 当然,直到现在,我都固执地认为我是对的。 (杨兴文摘自《海外文摘》2010.01)
萨马兰奇:与中国做朋友
作者: 暂无 来源: 生活文摘·智慧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她如此幸运! 一转眼,第二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来了。乒乓球比赛那天,萨翁正在房间看电视转播。当他看到邓亚萍以2:0领先时,老人马上赶往赛场,正赶上邓亚萍以3:1夺得冠军,萨翁又一次将金牌挂在邓亚萍
侃吧
作者: 暂无 来源: 生活文摘·智慧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我心里乐着这个善意的谎言即将成功的时候,突然电话铃在我耳边大声响起…… ——芜湖王絮琳 小编评语:撒谎注意不要有漏洞!你应该先拨10086 1 过了一会,服务员MM端着
河里飘来超市
作者: 暂无 来源: 生活文摘·智慧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文岛田洋七 我小时候被寄养在外婆家。 那时外婆的工作是清扫佐贺大学和佐大附属中学、小学的教职员室和厕所,快的话上午11点左右就可以回家了。走在回家路上的外婆,样子有点奇怪,她每走一步,就发出“嘎啦嘎啦”、“嘎啦嘎啦”的声音。我仔细一看,她腰间好象绑着一根绳子,拖着地上的什么东西一路走来。 “阿嬷,那是什么?” “磁铁。”外婆看着绳子说。绳子一端绑着一块磁铁,上面粘着钉子和废铁。“光是走路什么事也不做,多可惜,绑着磁铁走,你看,可以赚到一点外快的。” “赚到?” “这些废铁拿去卖,可以卖不少钱哩!不捡起掉在路上的东西,要遭老天惩罚的。”外婆说着,取下磁铁上的钉子和铁屑,丢进桶里。桶里已经收集了不少“战利品”。 外婆把钉子、铁屑都丢进桶里后,又大步走到河边。我跟在后面,奇怪外婆为什么看着河水微笑。 “昭广,帮我一下。”她回头叫我之后,转身从河里捞起木片和树枝。河面架着一根木棒,拦住一些上游漂下来的木片和树枝。之前我到河边张望时,还在好奇那根木棒为何横在河里。哪里想得到是外婆用来拦截漂流物的“法宝”!外婆把木棒拦下的树枝和木片晒干后当柴烧。 “这样,河水可以保持干净,我们又有免费柴火,真是一举两得。”外婆豪爽地笑着说。现在看来,外婆早在45年前就已经开始资源回收利用了。 木棒拦住的不只是树枝和小木块。上游有个市场,卖不出去的蔬菜,都被丢进河里,也都被木棒拦住了。外婆看着奇形怪状的蔬菜说: “开叉的萝卜切成小块煮出来味道一样,弯曲的小黄瓜切丝用盐腌一腌味道也一样。”是这样。 还有一些果皮受损的水果,也因为卖相不好而被丢弃,但是对外婆来说,那些水果“只是外表差一点而已,切开来吃,味道一样”。真是这样。 就这样,外婆家大部分的食物,都仰仗河里漂来的蔬果。而且,夏天时西红柿被河水冷藏着漂流下来,更加好吃。甚至有时候.会有完好无损的蔬菜漂下来。 每天,总有各式各样的东西顺流而下,被木棒拦住,因此外婆称那条河是我们家的“超级市场”。 她探头望着门前的河水,笑着说:“而且是送货上门,也不收运费。” 偶尔,木棒什么也没拦到,她就遗憾地说: “今天超市休息吗?” 外婆说,这个超市只有一个缺点: “即便今天想吃小黄瓜,也不一定吃得到,因为完全要听凭市场的供应。” 真是无比开朗的外婆啊!别人家是看着食谱想着要做什么菜,外婆是看着河里想:“今天有什么东西呢?”再决定菜单。 外婆对那条河的情况了如指掌。 有一次,漂来一只很新的木屐。”只有一只,没办法,当柴烧吧。”我拿起斧头时,外婆又说:“再等两三天吧,另一只也会漂下来的。”我想再怎么幸运,也不会有那么如意的事吧。可是两三天后,另一只木屐真的漂下来了,吓我一跳。 “那个人掉了一只木屐在河里之后,一时还舍不得,但是过了两三天就会死心,把另外一只也扔了,这样,你就刚好凑成一双了。”外婆的智慧,让我惊叹不已。 外婆以91岁高龄去世以后,我更深刻地领会到她带给我的人生启示:幸福不是金钱左右的,而是取决于你的心态。 (阳子摘自《佐贺的超级阿嬷》)
千万别给我带特产
作者: 暂无 来源: 生活文摘·智慧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装饰   元青花   文人画家   艺术发展   描绘   景德镇窑   装饰艺术   伊斯兰  
描述: 文/郑涛 大学毕业后,我应聘到一家港资企业。出乎我的意料,老板非常器重我,让我担任市场部经理。 上班第一天,我坐在宽敞明亮的独立办公室里,有点恍然如梦,还有点不知所措。后来我一想,不如叫个下属进来了解一下公司吧,于是我一个电话,把设计小李叫进了我的力公室。 我刚刚上任,又没有什么资历,还是随和点,先随便聊聊吧。我问小李: “你是哪儿人啊?”小李毕恭毕敬地回答道:“我是山东德州人。”德州的扒鸡最有名,这我是知道的,所以我就没话找话地说: “你们德州的扒鸡那是相当有名啊,色鲜味美、五香脱骨,在清朝乾隆年间,德州扒鸡还被列为贡品呢。”小李一愣,然后便点着头说:“是啊,是啊,这不快五一了吗,我回老家的时候一定带两只来,让您尝尝。”瞧这事闹的,我这不成了旁敲侧击索要贿赂了吗?我得解释一下,我赶紧摆手说: “我只是随口一说罢了,你千万不要误会。”小李笑了笑说:“我懂的。” 小李其实没懂,五一归来,还是给我带了两只德州扒鸡。小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回来的时候.拿的东西多,所以我只给您带了两只扒鸡,您别见怪啊。”我坚决不收,但是小李更坚决,把扒鸡往我手里一推,一溜烟跑了。 这件事让我郁闷了好一阵子,后来我请小李吃了一次饭,才总算是找到了平衡点。 通过这件事,我感觉我的职场经验太少,有必要找职场老人好好学习一下。市场部的赵姐是一名老员工,她一定深谙职场之道。 一天下午,手头没什么要紧的工作,我把赵姐叫到了我的办公室。我把小李多心给我送扒鸡的事给赵姐说了,我说:“瞧这事闹的,真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啊!”赵姐分析道:“这也不能怪小李,好多领导都是喜欢旁敲侧击的。”接下来,赵姐给我讲了一些职场规则,我感觉受益匪浅。 没过多久,端午节放假。假期结束后,赵姐把一套高档白瓷茶具送到了我的宿舍,我摊开双手说: “你这是什么意思嘛赵姐?”赵姐笑了笑说: “端午节我回了趟老家,我老家是景德镇,我们那儿产白瓷。这一套茶具也值不了几个钱,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嘛。”我想推辞,但是赵姐也不给我机会,一转身,逃也似的出了我的宿舍。 这事也让我很郁闷,后来我送了赵姐一套纪念邮票,才算是心理平衡了。 我觉得这事挺严重,要是长此以往,我的形象就毁了,还是澄清一下吧。我把市场部的全体员工叫到我的办公室,开了一个小会,我说:“你们不用有意揣摩我的意思,我一跟小李聊他家乡的扒鸡,小李就给我送扒鸡;我把小李的事跟赵姐一说,赵姐又送我她老家的白瓷。我这个人很耿直,没城府的,你们千万不要胡乱猜度。” 接下来的三个多月,再也没人偷偷摸摸来敲我的宿舍门,我觉得会议很成功,我的心情很顺畅。 月饼广告渐渐多了起来,我一想,中秋节快到了,我又一想,且慢,这几个月没入登门不会是因为没有假期,大家都没回老家的缘故吧!不行,我得敲敲。 中秋放假前,我给他们打预防针,我说:“中秋节马上就要到了,大家都要回老家跟家人团聚了,我提醒大家一下,千万别给我带地方特产,谁带我跟谁急啊!”大家笑呵呵地看着我,一边点头,一边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懂!” 中秋假期结束后的第一个晚上.我的宿舍门平均每半小时被敲开一次,绍兴的小马给我送来了一箱陈年黄酒;通化的大张给我送来了两颗野生人参;杭州的老刘给我送来两袋上等龙井…… (吴军摘自《喜剧世界》2010.09)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