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马兰奇:与中国做朋友

日期:2010.01.01 点击数:0

【类型】期刊

【刊名】生活文摘·智慧版

【摘要】文/丹宁等 萨马兰奇,对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十分熟悉的名字。在中国,他被尊称为“萨翁”。 2010年4月21日,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因病逝世,享年89岁。 从1980年到2001年,萨马兰奇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长达21年之久。在他的带领下,奥林匹克运动蒸蒸日上。 32年前的4月21日,萨马兰奇以西班牙驻莫斯科大使和国际奥委会第一副主席特使的身份首次访问中国。这次访问,让他和中国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年半后,在萨马兰奇的鼎力相助和积极操作下,成功恢复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让中国重回奥林匹克大家庭。30年来他29次访问中国,在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期间,萨翁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至今,人们还记得他说过的一句话: “我在全世界取得过许多荣誉学位和荣誉称号,但最珍惜的是被称为‘中国人民的好朋友’”。 与邓亚萍的忘年交 萨马兰奇和不止一位中国运动员交上了朋友,像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从他手中接过金牌的许海峰等。当然,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萨翁和邓亚萍之间的忘年交。 这要从16年前说起一一那是在1991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邓亚萍荣获冠军,看台上的萨翁显然十分满意邓亚萍的高超球技和勇猛顽强的比赛风格,遂走下赛场,亲自为邓亚萍颁奖。之后,又盛情邀请邓亚萍到洛桑国际奥委会做客。几个月后,邓亚萍如邀来到洛桑。 开始,邓亚萍以为,一个运动员,应邀到自家的“圣殿”做客,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儿。但在宴会上,萨马兰奇主席亲切地对她说:“邓,你是我第一个邀请到国际奥委会做客的运动员。”邓亚萍一下子惊呆了:原来她如此幸运! 一转眼,第二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来了。乒乓球比赛那天,萨翁正在房间看电视转播。当他看到邓亚萍以2:0领先时,老人马上赶往赛场,正赶上邓亚萍以3:1夺得冠军,萨翁又一次将金牌挂在邓亚萍胸前。此刻,老人又与亚萍相约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 “你拿了冠军,我还亲自为你颁奖。”“好,一言为定。”亚萍答道。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当时邓亚萍勇夺女单冠军,萨翁充满温情地为邓亚萍第5次颁奖——他紧紧握住邓亚萍的手,并用右手轻轻地拍了拍邓亚萍的脸颊,这动人的场面令人感慨万千。 邓亚萍退役之后,萨翁仍继续关心她的成长,邓亚萍去英国留学、回国进入奥组委工作,甚至可以说她生命中每一个重大决策、每一步成长的背后,都有萨马兰奇的影子。 一座铜像带来友谊 1985年,全国体育美术展览作品征集正在进行中。曹崇恩决定以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为对象创作一件雕刻肖像作品。 选题定了,问题也来了。萨马兰奇长什么样子,曹崇恩从未见过,甚至连一张照片也没有。在那个信息稀缺的年代,想找到萨翁的照片,很难。曹崇恩骑着自行车,跑遍省体委、市体委和各大图书馆。才找到一张萨翁的侧面像,还不太清晰。 可是,一张模糊的侧面照片,对于雕塑创作是完全不够的。无奈之下,曹崇恩的自行车轮又转了起来,在图片社和图书馆之间奔走着。但,事与愿违,创作似乎走上了绝路,无法进行下去。 就在一筹莫展的时候,一次偶遇给创作带来了希望。一天,曹崇恩在文德路闲逛,看到中山图书馆的橱窗里竟然有一张萨马兰奇的正面照!他立即跑到中山图书馆,请求借出该图片。不料无论他怎样请求,图书馆就是不肯借。 曹崇恩找到了一位在图书馆里工作的学生并求他帮忙。那学生无奈之下,把心一横,利用工作之便,在光天化日之下打开橱窗“取”走了图片一一“读书人窃书不算偷!”当然,之后他又托那学生偷偷地把照片还了回去。 经过这几番折腾,雕像终于完成了,像不像呢?曹崇恩心里没有底。 幸运的是,萨马兰奇在看到了雕像的画册后,立即表示了对雕像的认可: “……至于我个人的肖像,我非常喜欢,如能告诉我本人得到这座雕像的可能性,我将十分感激……”就这样,这件作品作为国家的礼物送给萨马兰奇。也因为这尊雕像,萨马兰奇与曹崇恩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友谊。 1988年,萨翁决定将这个雕像送到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同时希望再做一个缩小版送给他本人收藏。曹崇恩欣然接受。次年,两座精美的汉白玉雕像送到了萨翁夫妇手中。之后,曹崇恩应邀赴瑞士与萨翁见面。在之后的许多年中,曹崇恩都会收到萨翁寄来的贺年卡。 与震区灾民结缘 李文艺是德阳市人,亲历了2008年那场带给无数人痛苦的汶川地震。 当时,北京奥运会将在2个多月后的8月8日举行,李文艺萌发了一个大胆的念头,他以一个灾区普通群众的身份给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写了封信,在信中他表达了对萨马兰奇在国际社会为四川地震灾区积极募捐的感谢。 忙碌的工作中,李文艺渐渐淡忘了此事。8月的一个晚上,李文艺接到了一个来自北京的陌生电话。没加思索,李文艺拿起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了一个讲外语的老人声音。后来听电话那边的翻译解说,李文艺才知道这竟然是萨马兰奇打过来的!萨翁还关切地向他询问震后家中情况,并问李文艺是否需要什么帮助。这电话令李文艺欣喜不已,他马上跑回家将此事告诉了妻子和亲戚。激动的心情也让他彻夜难眠,第二天上班后他又将此事告诉同事朋友。李文艺说: “一传十十传百,萨马兰奇先生对我们的关爱之情,激励了更多地震灾区的普通工人更好地工作.重建家园。” 更令他没想到的是,在接到电话的第二个星期,李文艺家中还收到了一个包裹,里面有萨马兰奇亲自签名的照片和一封短信。信件中说: “作为一个中国人,你们应当为北京奥运会感到无比的骄傲。因为那在我看来,是十分成功圆满的一届奥运会。衷心祝福你和四川灾区所有的人民,祝福你们有个更美好的明天。” 在那以后,每年的元旦节,李文艺都会接到一张来自国际奥委会的有萨翁亲笔签名的新年贺卡。李文艺深深感慨,一位具有传奇人生、德高望重的老人居然会一直记得他这样一个远隔重洋的小人物。他能感受到这位老人的爱心、细心和平易近人的态度,这也许是铸就萨翁传奇一生的重要因素。 (李希摘自《体坛周报》、《广州日报》等)

【年份】2010

【期号】第6期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