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子空间预测控制的快速梯度算法
作者: 袁韬   王建宏   来源: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快速梯度算法   子空间预测控制   线性矩阵不等式  
描述: 基于闭环系统的输入-输出观测数据设计控制器,该方法无需建立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采用子空间预测控制策略求解一个带有线性矩阵不等式约束的优化问题,得到最优控制器的一个最优解。对于子空间预测控制的最优化问题,通过构造一组估计序列,以便采用快速梯度算法求解。以直升机悬停状态为例,利用该方法设计控制器,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中国古代玉器造型设计中的神性、物性与人性
作者: 李兴华   肖绚   来源: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造型设计   物性   玉器   人性   神性  
描述: 玉器作为中国古代器物文化的一个代表,凝结了中国古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也折射了中国人的审美追求与道德操守。文章在对传统玉器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就玉器造型设计中的神性、物性和人性进行了分析。进而说明器物、制度(仪式)与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论证了玉器中蕴舍的人与神、人与物和人与社会三个维度的文化内涵,对现代人更好地理解和借鉴中国传统造物法则和欣赏中国古代玉器提供一个认识路径。
论艺术中的非理性主义与非理性因素
作者: 袁振辉   来源: 江南大学学报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当代西方   非理性因素   原始艺术   非理性主义   文艺思潮   存在主义   表现主义   黑色幽默   超现实主义   哲学  
描述: 当代西方文学艺术五光十色、学派林立:从表现主义到存在主义,从荒诞派到黑色幽默、从意识流到超现实主义,从“愤怒的青年”文学到“垮掉的一代”文学等等。透过这些色彩斑烂的表象,我们可以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本质,这就是非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越出哲学的范围,注入、渗透到了西方的小说、诗歌、戏剧、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文学艺术形式中。从而实现了黑格尔关于“艺术最终会走向哲学”的预言。①剖析一下当代西方
讲授世界文学
作者: 大卫·达姆罗什   徐文   来源: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   世界文学   经典   文学史   文化背景  
描述: 文章从世界文学的定义出发,通过讨论“什么文学?谁的世界文学?如何穿越时空,在五彩缤纷的文学的表现形式中理解文学?体现在教学上,课堂上如何分配时间讲解定义的问题、文学史以及文化背景?”这几个问题,论述世界文学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和相关意见。认为世界文学不能希望覆盖全世界,世界文学课程需要有突破性而不是详尽无遗,创造一系列可教授的作品,而不是追求一些不可能的比例分配或在每个宗教中接近母语的文化素养里安排。随着民族和宗教传统的研究的推进,世界文学研究正越来越被看作不仅是竞争,而且是互利关系。
夏代玉器的审美特征
作者: 高良   来源: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象征表意   夏代玉器   凝重神秘   线刻   浮雕  
描述: 原始玉器工艺发展到夏代,开始出现镶嵌、勾彻、浅浮雕和圆雕等琢玉技术,这就使得夏代玉器的造型和纹饰走向程式化和复杂化成为可能。几何直方的规整形状,出齿、安柄的细部造型,还有线面结合的构图,乃至浅浮雕式的立体纹饰,均强化了夏代玉器的艺术形式和审美意蕴,形成了匀称规整、多样统一、象征表意和凝重神秘的艺术风格,从而有效地实现了中国玉器主体审美观念从新石器时代饰玉向商周礼玉的过渡。
庙底沟彩陶的审美特征
作者: 李琰   朱志荣   来源: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花卉纹   红底黑花   影象式   雕塑   庙底沟彩陶  
描述: 庙底沟彩陶属于仰韶文化,对均衡、对称和色彩等形式规律有了自发的意识。其造型多平底,器腹较大,体现了实用与审美的辨证统一。泥条盘筑和慢轮修整等工艺的发展,使器物规整均匀,线条曲折且带流。仿生器物由器向艺发展,拟人化器物体现了女性崇拜,且有了立体雕塑的效果。纹饰以仿生为主,多为植物纹和鸟纹,花卉纹在后期占绝对优势,鱼纹则退居附属纹饰。早期多写实,后期变形的几何纹逐渐增多,表意性更为丰富。圆点在几何纹饰中起到了中心连接作用,点线造型、弧形线运用自如,影象式的表现手法起到了虚实对比的装饰效果。色彩意识也更为强烈,明快和谐的红底黑花纹饰是其特色,图案繁复多变,运笔流畅,构图严谨,具有很高的装饰性。
公共化的设计——谈城市公共雕塑与环境
作者: 王峰   来源: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众   自然环境   人工环境   城市公共雕塑   文化环境   互动  
描述: 城市公共雕塑注重与公众的互动、与环境的协调变化 ,它是根据艺术家的想象力和环境空间的诸因素 ,合理地进行构想设计 ,创造出一个与公众环境互动协调的艺术空间来 ;同时 ,强化环境的特质 ,激发环境的生气与活力。城市公共雕塑与公众、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以及城市文化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双林寺彩塑动感艺术探析
作者: 张繁荣   来源: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探析   双林寺彩塑   动感艺术  
描述: 彩塑是中国特有的雕塑品种。山西平遥双林寺的彩塑艺术享誉中外。在双林寺彩塑艺术的表现中,"寓动于静,破静为动"的动感艺术尤为引人注目。形体与线条的巧妙结合、抓住"力量"特征的表现手法、传神眼睛的塑造、强烈原色直接涂绘的对比效果,为彩塑注入了无尽的生机,将静态的艺术表现得活灵活现。双林彩塑动感艺术是中国彩塑艺术的精华,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伤痕的后遗:论何多苓油画的青春美
作者: 邵链鹏   来源: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春   伤痕   绘画  
描述: 文章通过对伤痕绘画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何多苓20年来的油画创作与艺术追求的分析与叙述,从画家的经历和社会文化环境的角度探讨了伤痕绘画的形成及影响,并进而指出,"伤痕"对于那一代画家的创作既有推动亦有限制.一方面,伤痕绘画因其新颖的创作态度与审美思想给审美者带来全新的视觉感受;另一方面也给了经历过那个惨痛时代的他们以深切难忘的记忆,使他们一生都难以摆脱自我的束缚.伤痕绘画以其全新的画面给人以强大的冲击,作品中的一切,甚至包括作品本身,似乎都有其自己的生命.这种绘画语言的震撼和艺术创作中的大量素材和动力,均来自对那个时期的无限生命与热情的追忆.在这样的背景后面蕴含的都是伤痕美术追忆之美,更重要的是青春美.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