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丁飞:用汗水和真情与命运换艺术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文化周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购物体验   淮海中路   周边产品   小型雕塑   祝新   沪上   限量版  
描述: 责编|高若婷采写|张娴丽设计|武林 编者按 丁飞先生。曾自署草牧、浪公。现为《艺苑》主编、南京尚宝画院执行院长,香港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 作品钤印“丁飞牛屎”、“如梦方觉”,曾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展和联展,作品广为美术馆、博物馆和艺术机构以及收藏家收藏。丁飞先生的代表作有《井冈山》、中国最大的荷花手卷《水国清韵》图等。著有《丁飞画集》《丁飞墨痕》等。 文化部艺术市场2010国画艺术家权力榜艺术家丁飞作品价为4500元/平方尺。从他的作品中可以强烈地感受他对绘画艺术,对人生,颇多独到的感悟。作为一个画家,他是如何在中国画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怎样去追寻实现自己的目标……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当代著名艺术家丁飞先生。 东方:广大艺术爱好者和藏家一直好奇您为什么称自己为“丁飞牛屎”? 丁飞:凡去过西藏的朋友见到热情好客的藏族同胞竟用牛屎清洁餐具时,必会惊讶不已。后来方知牦牛专吃青藏高原一种特有的青草,海拔高原此草丝毫不受污染,经过牛腹裹化,成为—种牛粪文化的圣洁之物。另外我从小在乡间生活,对农村田野生活有着挥之不去的浓浓情结。对司空见惯的牛屎,有着细致的观察和体验,那风干了的牛粪,其纹理就象缩小比例的山的皱褶,惟妙惟肖,非常之美。这让我找到了艺术喷发的新管道。于传统的披麻、折带、解索之皴后,别开一路。经过较长时间的摸索总结,发明了自己独创的“牛屎皴”,从而在画坛上受到关注而引发争论。 东方:我们拜读了您近期出版的《如梦方觉——丁飞牛屎画集》,请问画集为何取名“如梦方觉”? 丁飞:如梦方觉,这是文学化的表述,换成直白地说法是“大梦初醒”,既往就像一场梦,如今才刚刚醒来。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末编(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序目》对画家珂勒惠支也有这样的说法: “从一九年以来,她才仿佛从大梦初醒似的,又从事于版画了。”当然,我非鲁迅,也非珂勒惠支。这里只是想借喻,人生如梦,无论是中外的艺术家与否,都有大梦。“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智慧如诸葛孔明之类,也有“大梦。”所以,梦,人人有,人人于梦中,关键在一个“觉”字。 庄子有一句谈梦与觉的话,说的很精辟: “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大梦也。”如此说来,一个人首先要是先醒了,觉了,然后才知道自己,过往的一切都睡在那儿呢,如梦幻泡影。 东方:在您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您的“牛屎皴”,也曾有文章多次介绍,它给观众的直觉是既有传统笔墨功力,又有很强的现代意识和品位;请问您是怎样去塑造建立这样—个您特有的固定模式风格的? 丁飞:中国山水画是在严格的规律运行中发展起来的,做为画家,学习中国画历来注重传统的理解,首先对每一时代总体发展及对这一时代画家个人的面貌技法,对后一时代的影响有所了解。每一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从传统的延续中把握寻得更为符合自身意识的标准、规范。这一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画家付出极大的努力,更要积累多方面的知识、修养,加之功力,站在这一高度去认识自然,理解生活,从中感悟富有灵性的图式,或雄浑旷达,或恬淡静穆,或劲峭奇峻,或空灵缥缈。再从中引伸到风格问题和广泛的追求和探索。也就是说个人的风格并非是刻意追求,而是厚积之后的自然流露,水到渠成而已,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和语言体系。 东方:从您作品上的题字和书法作品可以看出您在书法和绘画艺术领域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请问,您是如何看待中国书法与绘画之间的关系的?您的书法对于提升您的绘画内涵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丁飞:中国书法与绘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书画同源”古已有之。中国的书法与绘画所用的笔墨纸砚、用笔的方法基本相同,所追求的粗细刚柔、雄浑豪放、秀逸优美、平正奇险也是相通的。中国绘画考究的笔墨情趣,方圆起伏,露藏虚实,枯润浓淡,也是从书法的美感中转移而来的。中国画家学习书法,是中国画不同于其他画种的最大区别之一。 我学书画走的是一条中国传统的拜师学艺的道路。2006年我有幸结识了著名文物鉴定家史树青先生。史先生对我讲“要在书画上有所成就,必须有良师指点,走诗、书、画全面发展的道路。”为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我向很多前辈学习,多年的积累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格。我在绘画的创作中,注意将书意融入画意。一种无意识的融入,即通过对人生体验、对书法点线的磨练和对物体的长期观察,创造出一种属于自己表现语言和符合时代精神的绘画风格。 东方:您的画展《墨彩通灵——丁飞艺术展》即将赴美举办,届时将展示您的什么作品?墨彩通灵又是怎么理解? 丁飞:我们看到林风眠、赵无极、吴冠中等艺术大师将欧洲油画色彩的丰富细腻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精神理想的融合在—起,把诗情画意运用点、线、面等基础元素表现出来,成功结合了书法笔墨的细腻与油画特有的色彩特质,将原本具象的风景赋予更深层纯粹的抽象意念与美感,并同时展现了深具中国精神的民族性与时代感。因此,我的“墨彩通灵”就不难理解了。
毛可一:踏入诗性人生的河流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文化周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购物体验   淮海中路   周边产品   小型雕塑   祝新   沪上   限量版  
描述: 文+图/王晓映 南京城东毛宅内,是不乏高品质、华美、漂亮的各类书画影像的。视线随意所及,或是林风眠、颜文梁、吴作人、沙耆、关良、林散之、陈丹青的书画墨宝,或是汉唐的陶罐雕像,抑或是明清的家具瓷器。厚重的明清家具上,随意摆放着的书籍画册,以及一家人不同时期的照片,无不传递着这个家庭祥和的书香气息,当然也有来之不易的富足。 16岁的毛可一说,最喜爱放在电话旁那张爸爸16岁毛文凤的黑白小照。这照片已经旧到发黄,但毛可一喜欢爸爸这个样子:清瘦,干净,文气而诗意。 每个人都曾是青葱少年。如今毛文凤已是国内著名的出版人,他所领导的江苏可一出版发行集团,先后参与5000余种教育图书选题的策划、发行,在全国各地建有20多家直营批销连锁店和6000余家代理销售网点。毛文凤做的最漂亮的一件事,是将414卷《频伽精舍校刊大藏经》修订出版(毛文凤是该书的出版人、执行主编)。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评价,频伽藏的百年重光不仅在国内,也将在国际佛教界产生重大的影响。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则评价,这是中国大陆的第一次民间修藏,是民间资财的刊藏善举。 要选偶像,毛可一会给爸爸一个名额。不仅仅因为他是女儿心中最好的爸爸,也是因为: “爸爸更是一个有文人气质的企业家”。女儿珍视爸爸身上那种 “文气诗意”的东西,引导着毛文凤走着不一样的人生路,也决定了毛可一从小的成长氛围、如今的成长形态和未来走向。 毛可一从小喜爱文科,画画、写作、历史,无不痴迷。发现女儿有这些方面的特长,毛文凤和妻子即给女儿创造了极其宽松自由的环境,在这个空间里,这些童真的喜好慢慢长成了野性和灵性皆繁茂的大树。 ]6岁的毛可一,目前已经出版了三本书:《七岁之痒》《三月桃红柳绿》《华月初开》。 最痴狂的时候,毛可一披着一头长发在自己的房间里一整天一整天地写,一天能写一两万字,写到脖子不能动,小小年纪患上肩周炎,因为“心里的话,心里的故事汨汩地流着,推着自己迅速记下来”…… 妈妈介绍,女儿最大的特点是,喜欢上一件事情之后,就会无比投入竭尽全力究其穷尽。写作如此,画画如此,对历史对文物也如此。 毛可一从小儿童画就颇有想象力和灵气。《三月桃红柳绿》里的几百幅大小配图、页码上的小装饰,全是毛可一自写自画。当时出版社美编设计封面时,看到这样大量的灵动儿童画,放弃了自己原创的想法,直接采用毛可一的画,制作设计成封面。 父母精心呵护着毛可一的艺术感觉,尽可能减少应试教育带来的伤害。小时候,假如考试没考好,毛可一就揣摩着爸妈的心思,赶紧画一幅超有想象力的画送上,爸妈竟然会因此原谅那个不体面的分数,因为他们觉得“一幅有创意的画比一个好分数重要多了”。 升入南京外国语学校之后,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特长,举办“让墙壁会唱歌”活动,毛可一的油画入选,成为楼内画廊的常年展品。 刚刚过去的暑假,对毛可一来说,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升入高二了,家庭会议商定,毛可一选读文科,以艺术院校为高考目标,奋斗目标是美术院校。毛可一多年来随心所欲的画画需要进入应试集训。妈妈给她报了高三学生才参加的暑期“残酷”集训班,每天从上午8:30到晚上9:30,总共25天。毛可一闻讯大哭,因为一半的暑假就这样没了,还因为那是高三课程,自己如何能赶得上?! 但16岁的毛可一已经相当具有控制力,她终于逼着自己去了集训班。几天下来,可一对人像、静物等素描,竟然又是迷得不行。每天晚上回来10点多了,洗了澡还要继续画。抱着妈妈和爸爸的脸仔细研究:爸爸的鼻子很高,比较好画,但是有点宽,表现起来有难度;爸爸颧骨的阴影很好处理;哇,妈妈,你的眼睛很凹哎,以前没发现这么凹,轮廓非常清晰,好勾线……25天绘画集训班结束.可一已经完全赶上高三课程进度。她完成了近20幅作品,很多属于处女作:第一张人像写生;第一张静物素描;第一张水粉写生;第一张素描景物写生。爸爸的朋友画家范扬到家里来玩,看到可一的写生,惊叹:这孩子,是块画画的好材料。 绘画班结束的当晚,爸妈兑现对女儿这个历史迷的承诺,出发去北京、沈阳、赤峰。这是一条可一自己选定的跟清史有关的路线:去清西陵看雍正墓地;在清西陵不远处的荒郊野岭,一片玉米地深处,找到了雍正年间十三爷胤祥的荒寂墓地;第N次进故宫,重点看清代瓷器;去沈阳故宫看皇太极以及满清入关前的山河遗韵:看昭陵、看皇太极最宠爱的贵妃海兰珠的园寝;去赤峰看清朝蒙古王爷的府第建制;顺带着去草原骑马,感受满族女子曾经的潇洒…… 北线回来是南线:杭州、乌镇。住在西湖边,重点看浙江博物馆,西湖美术馆。妈妈说,当可一看到浙江省博物馆丰富的瓷器馆藏时,无比激动。作为一个文雅的天秤女,在展厅她是不会发出声音的,于是一直使劲掐妈妈的胳膊,宣泄她的兴奋…… 父亲尤爱毛可一这一趟旅行中的一张照片。毛可一身背双肩包的小小背影,站在乡下一片田野前,天色苍茫,略带惆怅的诗意弥漫开来……这是女儿的探险,在遥远的河北省涞水县,她寻访到知晓率极低的怡亲王陵寝。毛可一面对的那一片菜地,就是陵寝所在地…… 沧海桑田,物是人非。毛可一在历史的断章中体验到了什么呢?毛文凤甚至没有问过女儿这个问题。每当他念及此处,他不仅仅是骄傲,他其实是有些心动,也有些心疼的。
利玛窦:穿越400年的对话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文化周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购物体验   淮海中路   周边产品   小型雕塑   祝新   沪上   限量版  
描述: 灯芯 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成为第一位把近代西方科技与艺术成就介绍到中国的欧洲人。他带来了三棱镜、日晷、自鸣钟等西洋物品和《坤舆万国图》,传播了数学、天文和地理知识,为明代的中国开启了一扇科学之窗。他就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利玛窦——明末中西科学技术文化交融的使者》展览于6月3日在南京博物馆拉开帷幕。 利玛窦西方文明的使者 今年是利玛窦逝世400周年,恰逢中国、意大利两国建交40周年和意大利中国文化年。利玛窦(1552-1610年)是一名意大利传教士,更是一名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先行者。14至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和第一次科学革命为西方世界带来了勃勃生机,欧洲的文艺与科技得到了长足发展。利玛窦正是在这个时期不远万里来到了中国,成为第一位把近代西方科技与艺术成就介绍到中国的欧洲人。他为明代的中国开启了一扇科学之窗,使明朝土大夫能够放眼观察与认识外部世界,结识西方创造的精密器械、写实油画,吸收西方自然科学与人文知识。在南京,利玛窦结识了徐光启。在利玛窦的影响下,徐光启后来加入天主教,翻译了《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科学著作。“南京是中国人认为全世界最重要、最美丽的城市。我也承认,这座城市在东方各国的确首屈一指,我还敢说世界上没有几个城市能与之媲美。”利玛窦在书信里说。 更为可贵的是利玛窦不仅热情介绍西方文化,而且像他的前辈马可波罗一样,对中华文明充满敬意,虚心学习。他是第一位能够阅读《尚书》《周易》《中庸》《诗经》等中国经典并因而能够深入理解中国文化的西方人。他与许多中国朋友精诚合作,翻译文献,研讨问题,切磋学问,又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成为中国人的挚友。 一个时代风貌的展示 《利玛窦——明末中西科学技术文化交融的使者》展不仅是对一个人物的介绍,更是对一个时代风貌的展示。在中意双方的共同合作下,展览在首都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院三地举办巡回展,纪念这位在中意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历史人物,感受那个时代中国和意大利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的辉煌。 意方精选的108件展品中不论是拉斐尔、提香、卡拉瓦乔等大师的佳作,还是建筑、典籍、科技方面的展品,都体现了欧洲16至17世纪文艺复兴思潮后欧洲的新成就、新风尚。利玛窦来到中国后带了很多水晶制作的三棱镜,他将三棱镜送给中国从上到下的一些官员,受到了热情的款待。他一直不断要求教会给他寄来欧洲,特别是描绘古罗马建筑的版画,如万神殿、凯旋门、竞技场等,他想向中国人展示他来自一块有着显赫历史的国土。人们可以在展览中看到利玛窦当年想尽办法要让中国人看到的那些16世纪铜版画,从《万神殿》《角斗场内景》到《罗马广场景观》,都是来自罗马博物馆的珍品。 中方遴选的48件展品,则通过服饰器用、文人书画、文房用品、佛教造像等,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文化艺术水平和时代风貌。“上至皇帝、下至普通的老百姓,这些信儒教的人所做的最庄重的仪式是每年一度的祭祖。有人向我们介绍说,这种仪式与其说是为了死者,不如说是为了生者。”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提到的祭祖的器具由黄金打造,精美异常,在本次展览中也会展出。 400年前,利玛窦曾作为欧洲文明的使者,成功搭建了中意两国科技、文化交流的桥梁;400年后的今天,由中意双方联袂举办的《利玛窦——明末中西科学技术文化交融的使者》展览,实现超越时空的历史性对话,将成为中意两国文化交流史上的又一段佳话。
堰头渡,瓯江上的“巴比松”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文化周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购物体验   淮海中路   周边产品   小型雕塑   祝新   沪上   限量版  
描述: 森林的进口处,独特的优美风景,引来了大批画家进行艺术创作活动。 到了1 9世纪30~40年代,不满七月王朝统治和学院派绘画的著名画家柯罗、卢梭和米勒等人,陆续来此定居作画,最终形成了巴比松
多伦,大漠草原上的狼烟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文化周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购物体验   淮海中路   周边产品   小型雕塑   祝新   沪上   限量版  
描述: ,就是被回纥人统治着,到10世纪时又成契丹人的领地。直至1256年忽必烈命刘秉忠在此地选址建城后才算平静下来。 旅游景点小贴土: 1草原上有世界上现有较大的环形陨石坑,形成了复杂地质
一家书店一座城:柏林故事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文化周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购物体验   淮海中路   周边产品   小型雕塑   祝新   沪上   限量版  
描述: 到访柏林,第一站应该去哪里?也许不是勃兰登堡门,不是柏林墙,不是大屠杀纪念碑,而是这一家“柏林故事”书店。这家书店只卖跟柏林相关的书,数量却超过1万册,书籍语言多达12种。它也堪称一家没有
芒克:诗人的最后传说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文化周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购物体验   淮海中路   周边产品   小型雕塑   祝新   沪上   限量版  
描述: 。 无依:有爱就有幸福,要去爱! 芒克:活得开心就是幸福!自己开心也要让别人开心! 东方:知道二位是不喜欢怀1日的人,那对未来又有何种期望。 无依:未来也很虚幻
伦敦斯坦福书店:旅行者的麦加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文化周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购物体验   淮海中路   周边产品   小型雕塑   祝新   沪上   限量版  
描述: 责编|房子文+图|骆仪设计|胡蕾 你热爱旅行?有多爱?爱到有怪癖?到有“旅行者的麦加”之称的伦敦旅行主题书店斯坦福走走,你会发现,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旅行者的世界更是超乎想象,有“地图瘾君子”,有追云的人,有靠微博旅行的人……在这个全世界最大的旅行主题书店里,看各地风土人情,更看各类旅行达人与怪客的故事,书店地板上还铺着世界地图,真是一日踏遍地球。 要数清这里的地图数目是个难事 斯坦福书店伦敦旗舰店位于伦敦市中心的旅行购物热点科芬园,爱德华风格的门面不大,里面却着实不小。上下三层,地图与旅游书琳琅满目,值得在这里消磨一整天——如果你热衷于纸上旅行,那可以在这消磨一辈子。书架都按国别分类,负一层是欧洲以外地区,二层是欧洲区和电子地图区,地面一层内容最丰富,包括美食、登山、骑行、徒步、历史、儿童、小说等等类别的旅行相关书目和旅行产品。 但这里最多的,除了地图还是地图!不到斯坦福,不知道地图能有这么多种类。到了斯坦福,就不需要再去别的地方看地图了。因为,在斯坦福找不到的地图,在别的地方你也别指望找到。当然,这仅限于英国和欧洲大陆,亚洲和南美目前还是斯坦福“心头的痛”,据说是因为一些国家为了军事保密,不大愿意把地图出售给斯坦福。 斯坦福的全称是“斯坦福地图与旅行书店”,它从做地图起家,专业、细致、全面到无与伦比。全书店有多少种地图和地图产品?我还真数不过来,我想它的员工也未必知道。地图、地图仪、地图靠枕、地图拼图…… 19世纪的牛皮纸手绘地图 一进门,右手边就有—个地球仪区。我尤其喜欢一个通体洁白磨砂、七大洲透光的地图灯,摆在书房里特有感觉。抬头一看,天花板上还挂着个地图灯笼。直走就进入伦敦地图区,没错,光是大伦敦的地图就摆了好几个书架。从19世纪的牛皮纸手绘地图,到21世纪的伦敦街道图,应有尽有。1805年的伦敦是什么样子?地图告诉你。我不禁寻思,1805年的中国是什么样子?在中国哪里能找到这样的地图? 有一个书架,专门摆放地图集和参考书。参考书?报考旅游专业还是考导游用的?随手抽出一本来翻翻,顿时拜倒。这本“学生地图册”不仅有世界各地地图,还有非常翔实的资料和数据,人口密度图示、降雨量图示、全球海底光缆分布图…一如此专业,追求严谨的旅行作家学者不愁查不到资料了。 当然,旅行对大部分人来说是轻松随性的事。不出门的时候,我们也想把自己的家布置成旅行主题,身未动心已远。在墙上贴大幅地图并非唯一手段,你可以买一张地图浴帘挂在浴室里,边洗澡边把思绪放飞到地球上的某个角落。或者买一盒拼图,让你的孩子从小向往去探索大干世界。 发现你的世界里都是地图,已经对地图上瘾了?有个名词叫“地图癖患者”,《Map Addict》名列斯坦福本月畅销书第五位,你可以放心了——即使是“怪癖”,你也有很多同好。 带一本书去看云 这家有150多年历史的老书店,全力开拓旅游书籍市场也就是2001年的事。但短短10年,它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旅行主题书店。斯坦福最多的是Guide Book,旅行指南书。《Lonely Planet》不消说,这里有全集,Rough Guide系列我也听说过,还有Eyewitness Travel Guide,BradTravel Guide, Blue Guide, BaedekerGuide我就闻所未闻了。可每个系列都有几十到一百多本,不比“旅游圣经”Lonely Planet少呢。如此多的指南书,被书店仔细分门别类,让读者不至于一头扎进书海就迷路了。而且,许多书架上贴有一张“不虚此行”的小标签,推荐该书架上的一本书。 拿起一本小标签推荐的《追云指南》(The Cloudspotter´sGuide),我确实觉得不虚此行了。记得《心动》里,浩君送给小柔那些云的照片吗?那是他想她的所有日子。《追云指南》的作者没有那么浪漫,他只是喜欢不同形状的云。他在扉页中写道,有没有想过,云是大自然的脸,看云能读懂大自然的心情?书中,他不仅教读者看各种各样的云,低空云,高空云,解释云形成的原因,甚至从一张耶稣受难的中世纪油画里发现了有趣的卷层云。作者Gavin Pretor-Pinney居住在伦敦,是“赏云学会”的创立者。也只有住在伦敦这种多云的城市,才能留意到云也有许多的表情,才会喜欢上看云。住在干燥无云的中东和盛产灰霾的中国珠三角的人们,如果看了这本书,也许会羡慕这位赏遍云霞的作者吧。 不喜欢看云?没关系,总有你喜欢的一种。包罗万角的指南书,不仅有针对某个国家地区的,更有针对不同兴趣的:登山、徒步、骑行、美食美酒、游轮、滑雪、潜水、购物那是必须有的,还有星座、考古、战场、剧院、音乐、钓鱼、探洞、花园、运河水道、观鸟赏花、滑浪风帆……正所谓没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还有一类指南书不能不提:工作类,毕竟旅行是花钱的玩意,能结合旅行和挣钱那是皆大欢喜。这类书包括针对学生间隔年和暑期的工作,有英美人适用的教英语工作,有一般人都不适用的全球房产投资,当然还有你我都能做的志愿者工作。指南太多反而无所适从了吗?那就只买一本:《何时何地》(WhereTo Go When)。日历式的排版,让你不会错过花开的季节。 “从这里开始你的旅行”是斯坦福书店的口号,简直是让人看了就不想回家了! 福尔摩斯也“来过”这里斯坦福书店建于1853年,得名于创办者爱德华斯坦福。150多年来,拜访过斯坦福书店的名人不少,其中包括了英国最著名的侦探福尔摩斯——他在《巴斯克维尔的猎犬》里“到”过斯坦福。爱德华在一家卖地图和图表的文具店工作几年后,在1853年买下了这家店,把它发展成伦敦唯一一家地图销售商。书店原址在伦敦书店云集的查令街,1900年,位于科芬园的印刷部经过整修,成为斯坦福的旗舰店。二战期间,斯坦福书店遭遇炸弹,头两层燃起大火。人们以为地图都烧成灰了,神奇的是,堆积如山的地图还不容易烧起来,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火势。此后,书店卖了好几年边缘烧焦的地图。
婚已结,后悔药上哪儿买?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文化周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购物体验   淮海中路   周边产品   小型雕塑   祝新   沪上   限量版  
描述: 因为孤傲错过了对自己那么好的人;还有,读书的时候不应该选理科,不应该对好友甲发那么大的脾气……太多太多。如果可以后悔,世界上99%的人都会重新投胎,另外1%不是不想悔改,而是因为交通堵塞被挤死在回头路
张宝全:地产大亨的艺术王国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文化周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购物体验   淮海中路   周边产品   小型雕塑   祝新   沪上   限量版  
描述: 的槐树沟。 整个施工过程中,一百棵慈禧年间种植的柿子树除去挪动的6棵之外,1棵都没有被砍掉。除了柿子树,张宝全还种了很多竹子,以及根据不同季节植被的特点,种植了玉兰、银杏、柳树等十几
< 1 2 ... 8 9 1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