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刘咏梅陶瓷作品欣赏
作者: 暂无 来源: 世界知识画报:B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湖南省   协会会员   咏梅   陶瓷工业   工业学校   作品欣赏  
描述: 刘咏梅.女.1971年生于湖南衡阳。湖南省陶艺协会委员.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现为株洲工业学校教师.主攻醴陵釉下五彩和长沙铜官陶。
“阿亮找茶”之前夜浮梁买茶去
作者: 吴德亮   来源: 海峡茶道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所长   科研教育   出口基地   全面提升   中国   江西   陶瓷工业   景德镇陶瓷   传统产业   研究所  
描述: 还记得唐朝大诗人白居易脍炙人口的一首长诗《琵琶行》吗?其中“商人重利轻别离,前夜浮梁买茶去”诗句不仅传诵千古,也让现代人普遍将浮梁茶列为“通向世界的一张历史名片”。而同时期茶圣陆羽《茶经》所述的“歙州茶生婺源山谷”,更使得紧邻的婺源茶自古即名满天下。 浮梁与婺源均位于中国江西省,地名从唐朝至今始终未曾改变,后者目前行政规划为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浮梁县则从上饶市脱出而隶属景德镇市管辖。两地至今仍保有唐朝留下的矮化型乔木古茶园,而浮梁茶农尽管多属于个体户小型经营。却保留了最古老的制茶方式,除了晒菁外,大部分的绿茶炒制居然与云南少数民族烘菁毛茶的工序相同,跟台湾最南端的“港口茶”相似度也高达90%以上,让我大感惊奇。 为了探讨千百年前,茶树从西南向中原传播以及茶叶制作工艺从布朗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到中原汉族的渊源与演变,我特别在江西省上饶市商务局郑卫平局长的热情邀请与全力赞助下,踏上了中原古老的两个茶乡浮梁与婺源。 浮梁是悠远的茶文化故乡,远从唐代的片茶(也称团茶或饼茶)就已名满天下,其后仙芝、嫩蕊、福合、禄合等名茶,历经宋、元、明、清数代且多列为贡茶,特色为叶色清香持久、滋味甘醇绵长,且外形纤细匀称、条索紧细,属世界三大高香茶之一;明末戏曲大师汤显祖曾为文盛赞说:“浮梁之茗,冠于天下”。
毛泽东与国礼的故事
作者: 暂无 来源: 党史博采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企业经营   1999年   景德镇   年鉴   陶瓷工业  
描述: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一经向全世界宣布建交意向,10月3日苏联就率先做出积极回应,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表示即刻建交,且没过几天就派驻大使来新中国上任。不久,又诚邀毛泽东前往出访。 这是
邓希平:中国陶瓷高温颜色釉第一人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魂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武汉大学   科学研究所   高温   中国陶瓷   江西兴国   轻工部   化学系   景德镇市   景德镇陶瓷工业   颜色釉  
描述: 邓希平1942年出生,江西兴国人。196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1966年在轻工部景德镇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师从聂物华、陈鸿高两位著名大师学习陶瓷颜色釉。
专题透视
作者: 暂无 来源: 广告大观·综合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技术改造   技术引进   景德镇陶瓷经济   日用陶瓷   经济效益   陶瓷企业   景德镇陶瓷工业   陶瓷产品   现状与发展   对策研  
描述: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 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 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 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 两年前,万众瞩目的央视春晚上,台湾地区的流行歌曲天王周杰伦携一曲《青花瓷》悄然登场。随着悠扬清雅的音韵律动,周天王四周的屏幕墙开始不断变换着各式各样的青花瓷布景,素胚勾勒电好、釉色渲染也罢,凝聚着传世神韵的《青花瓷》唱出了本该属于它的外刚内柔、温婉别绪,还有那丝丝的美丽与哀愁。 世界各地提及陶瓷,人们自然而然联想到的就是“景德镇”。某种程度上,“景德镇”作为陶瓷的代名词已经深深烙印在广大老百姓心中,其知名度和美誉度并不弱于国内外任何一个区域品牌。除了新平,景德镇还史称“昌南”,这个“昌南”即为后来被世界上所熟知的“china”,现在陶瓷已成为世界认知中国不可替代的符号: “China-中国,中国-chlna”。通过这两个小小的语言符号,我们已经可以发现陶瓷艺术之于景德镇的品牌意义,而瓷器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重要地位便可见一斑。与此同时,脑海浮现的也许有博物馆里被透明玻璃牢牢罩住的古色古香,抑或是瓷器考古重大发现里的泥土斑驳,还有盛满可口佳肴的碗碗碟碟。正如流行乐与古典美的混搭一样,如今早巳被应用于生活方方面面的瓷器工艺其实有着辉煌而悠久的历史。然而,这样一个岁月悠久又博大精深的陶瓷产业却因缺乏自己独创的品牌,难以重现其霸主地位而显赫于世,不得不说是一种隐隐的痛楚、浅浅的哀愁。 追溯历史,早在八千年前,在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公社阶段的先民,就烧铸出了陶器。根据历史文献记载, “新平冶陶,始于汉世”,这里所提到的“新平”其实就是景德镇最早的名称。农耕和制陶自古以来就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只是当时烧制出来的质量还较低,在《太平御览》中有这样的记载“神农耕而陶焉”,所制造出的产品主要卖给邻近居民,即“只供迩俗粗用”,并不远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景德镇的陶瓷业随之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陶瓷产品也随着产量和质量的双重信誉保证远销境外,并引起朝廷的注意。以今天的眼光看,景德镇的陶瓷在这个阶段初具了产业化的雏形,陶瓷开始渐渐成为其最好的城市名片。尔后的数十年里,景德镇的瓷业名声大振,青花瓷的美丽渐渐开始绽放在华夏甚至是外域的土地上。 这时候出现了两位陶艺精湛且享誉盛名的人物,一位是将自己制作的精美瓷器进贡朝廷后被赞到可以假乱真“假玉器”的陶玉;另一位就是能将素色瓷烧制得“土腻质薄”的霍仲初。值得一提的是,霍仲初在当时可谓是开创了个人品牌的先河,当时人把他的窑称为“霍窑”,所烧制得陶器称作“霍器”,成为了响当当的名牌。 历史的车轮转到宋朝的时候,景德镇这一流芳千古的名字诞生并永远地定格了下来。在宋代,其所烧制的青白瓷无论在省内还是省外都十分热销。自此,景德镇的陶瓷产业名声大噪,已经成为外界了解景德镇的第一张名片。工艺和技术的不断提高给景德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自唐代始,昌盛的制瓷业催生出了贩瓷业,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两个行业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着产自这个小镇的瓷器日渐走上享有盛誉的大道。“行于九域,施及外洋”就是对当时景瓷胜景的最好描绘。明如镜、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罄,郭沫若先生的诗句“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就是准确而恰当的评价。 虽然当时的人并不知道产业集群化对于树立城市品牌的意义,但实际上,他们确实在脚踏实地地践行着。从伊始制瓷仅为家用,到后来名人效应,进贡朝廷,产业链发展模式,远销海内外而名声大振,当时的景德镇瓷器走的就是一条标准的产业新兴集群化路线。一代又一代景德镇陶瓷人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使得外人知道景德镇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又交通不便的小地方。 然而景德镇瓷业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9世纪中叶后,由于全国的政治、经济形势动荡,瓷业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的牵连。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打压下,景瓷不幸走上了一条自毁前程的道路,偷工减料、粗制滥造,从釉质莹润到暗败枯燥,从立意深远到俗恶难耐。 景德镇瓷业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各大名窑的长处,终于得以复兴,并在瓷业发展的巨浪中屹立不倒。明代将御器厂设立在景德镇的决定不仅给尔后的景瓷发展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也确立了景德镇作为全国制瓷领头羊的地位。 (丁汀) 抚摸岁月的年轮,我们不妨回眸看一看这片神奇的大地。 从中国的版图上来看,江西是一个相对偏僻和闭塞的省份,而景德镇地处江西东北部,之于江西又是一个比较偏僻和闭塞的地区。在明清时期发展起来的四大名镇中,惟独景德镇偏于一隅,交通相当不便。景德镇长年通过昌江输入制瓷原料、燃料、农副产品,运出陶瓷产品,昌江俨然成了景德镇的生命线。通过这样的水上运输,景德镇的发展和兴起,和这无数小船的穿梭往来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瓷都景德镇就凭借着一汪昌江水,上溯祁、婺,下抵鄱、浔,进而接连长江,达于外洋,就是这样维系了一千多年的繁荣和兴旺。即使是现在来看,交通的不便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深深制约了景德镇的对外发展和文化交流。对于城市的文化旅游市场来说,一个凝聚华夏大地几千年精华的陶瓷品牌本应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却由于推广、宣传、交通等各方面的原因被一再搁浅。不得不说,无论对于景德镇当地的经济文化还是对于外省市的游客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损失。如可以大力开发以景德镇陶瓷为城市品牌的旅游线路,其中必定大有文章可做。即使是辉煌一世的景瓷艺术也需要发扬和传承,宣传和交流,才能在更广阔的天空留下深深的印记。 一旦你来到了景德镇,扫望这个并木算大的南方小城,没有东北豪爽,没有江南婉约,却独有自己的万方仪态,让你在看它第一眼时便被它的独有气质所折服。景德镇一直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才将前街、后街的部分街道扩建成马路,因此那些大清时代的街道、建筑和渡口使得今天的我们能够真真切切看到当年的风貌。矗立在珠山之巅的龙珠阁,肃穆高远,静静地述说着青花瓷的美丽与哀愁,惹得异乡人也倍加崇敬,远在日本的瓷都“濑户”就有建筑模仿了龙珠阁。放眼街巷,马路两边的灯柱均由景瓷加工而成,每每华灯初上,与其说排排瓷柱串联出的是景德镇的迷人夜景,还不如说是串联出了小镇的千年古韵。弥足珍贵的陶瓷遗迹、精湛奇妙的陶瓷技艺、流光溢彩的陶瓷精品、风格独特的陶瓷习俗,使景德镇成为中国独有的充满陶瓷文化艺术气息的城市。瓷窑、瓷片、窑砖、瓷匣、瓷器、瓷雕、瓷灯、瓷墙……浓郁的瓷文化符号随处可见。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一位偶然走过你身边的老人可能就是一个身怀绝技的老艺人,一位普通姑娘也许就是一个妙笔生花的民间艺术家。景德镇有许许多多名胜古迹,但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与陶瓷业的发展、繁荣紧密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代,一代代景德镇人总是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孜孜不倦地向四方宾客推广着“陶瓷艺术”这张城市王牌。无论是当年代表景德镇走进宫廷的御窑,还是时尚流行的年轻人钟爱的“乐天陶社”,无不彰显着只有这个小镇才能散发出的瓷文化氛围。作为一个中外陶艺家聚集的地方,它正成为一种陶瓷文化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模式典范,一个各地的艺术家和青年学生进行交流与创作的舞台。 说到文化,就不得不提景德镇当地的陶瓷教育。作为国家唯一的陶瓷高等学府,景德镇的陶瓷学院为国家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力将陶瓷教育职业化。“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迫于当下的升学压力,家长的普遍想法依旧停留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现在的陶瓷人往往到成年后才真正接触这门艺术。而在河南登封,众多家长都将孩子送到当地的体校习武。其实,在这样得天独厚的文化熏陶下,何不“千军万马过立交桥”呢?从小培养艺术情操,才能真正将文化的根基植在孩子们的心中。 叮咚清脆的瓷乐、复古独特的手工制瓷、精美绝伦的御窑展览、人群熙攘的国际瓷博会,你所置身的不只是贴着瓷器标签的古城,更是一个陶瓷产业的文化共荣圈。景德镇曾被全国31家媒体评为“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年的国际陶瓷博览会,在每年的金秋十月,都给景德镇披上了夺目的光彩。依托这样的交流平台,资源整合更为合理,文化传播更为广泛,符号传承更为有效。千年的陶瓷手艺在今天得到了复兴和传承,更加符合当代文化传播形式的活动应运而生,高技术陶瓷国际论坛、国际陶瓷文化创意高峰论坛、全国古玩艺术品交流大会、全国古玩艺术品交流大会、第二届景德镇近现代国际艺术陶瓷拍卖会、全国青花玲珑暨青花日用陶瓷器型与装饰设计大赛等许许多多涉及研讨、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配套活动都在展会期间粉墨登场。这是引进来和走出去最好的平台,这是展示和沟通创新的桥梁,这是景德镇人千年来的梦寐以求。也许千年前被朝廷“吸收”去的陶玉和霍仲初怎么也不会想到景德镇的陶器会有今天这般景致。 此外,景德镇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等荣誉称号,城市空气综合整
关于举办2010景德镇陶瓷餐具创新设计大赛的通知
作者: 暂无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竞争力   产品价值   陶瓷餐具   创新设计   景德镇市   陶瓷工业   人民政府   景德镇陶瓷  
描述: 为进一步加大陶瓷餐具的创新力度,让更多人关注陶瓷餐具设计,重视陶瓷餐具设计,参与陶瓷餐具设计,用设计提升产品价值,增强产品综合竞争力,共同推动全国陶瓷餐具产业大发展,由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执委会、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景德镇陶瓷学院共
油画作品欣赏
作者: 张尧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协会   陶艺   工业设计   委员会   中国艺术研究院   陶瓷工业   油画   作品欣赏  
描述: 张尧 生于贵州清镇 全国首届陶艺展评委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刊中国《陶瓷科学与艺术》杂志 艺术指导委员会主任 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创作研究员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陶艺委员会委员 湖南省陶艺协会会长
一种新型湿法除尘脱硫装置在陶瓷工业中的应用
作者: 黄志诚   黎泽伦   来源: 陶瓷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湿法除尘脱硫   陶瓷工业   喷雾干燥塔  
描述: 一种新型湿法除尘脱硫装置,可用于陶瓷工业喷雾干燥塔的除尘脱硫。采用4种方式六级除尘、内外双筒结构并带有自洁系统,能长期保持除尘能力。实践证明该设备造价低、维护简单、除尘效率高,可以二次脱硫,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陶瓷工业喷雾干燥系统产尘过程分析及测试方法探讨
作者: 程晓勤   江竹亭   刘飞龙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喷雾干燥   测试方法   陶瓷工业   产尘分析  
描述: 通过对陶瓷工业喷雾干燥系统产尘过程分析,经过实验和理论探讨得出结论:在测试陶瓷工业喷雾干燥系统废气含尘量时,应直接用实测数据确定该系统的废气含尘量,而不应采用空气过剩系数α和α\'进行折算。
第二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审工作开评
作者: 暂无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陶瓷   轻工业   评审工作   艺术大师   景德镇市   陶瓷工业  
描述: 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举办的第二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审工作已经开始,江西区的评审推荐工作由景德镇市承办。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