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国礼的故事
【类型】期刊
【刊名】党史博采
【摘要】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一经向全世界宣布建交意向,10月3日苏联就率先做出积极回应,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表示即刻建交,且没过几天就派驻大使来新中国上任。不久,又诚邀毛泽东前往出访。 这是新中国国家元首第一次出国访问。这次访问名义上是为祝贺斯大林70寿辰,其实是要与苏联搞一个“既好看又好吃的东西”。 12月21日,毛泽东出席了苏共中央在莫斯科大剧院为斯大林70寿辰举行的盛大的庆祝仪式。毛泽东在大会上的祝词引起了与会各国共产党高级代表团的强烈反响。 1950年1月20日周恩来总理到达莫斯科。经过几轮会谈双方达成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共识。2月14日,在毛泽东访问苏联期间,中苏在克里姆林宫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就是毛泽东说的那个“既好看又好吃的东西”。此次访问的实际成果即《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签订,使新生的共和国获得了苏联的巨大支持。 新中国领导人的第一次出访,欣喜地接收了一件塑料斯大林故居建筑模型礼品。这一礼品也因为斯大林这位国际共产主义领袖的身份而具有了特殊的纪念和象征意义。孰不知,那个时候塑料才刚刚发明问世不久,是一种格外珍稀、贵重的材质,以此制作成的礼品当然造价不菲.弥足珍贵。 当晚,中国以驻苏大使王稼祥名义在克里姆林宫附近的米特勒保尔饭店举行盛大招待会。斯大林破例率苏共政治局委员们出席了这次宴会。参加宴会的中苏官员多达五百余人,把宴会厅挤得满满的。宴席的主菜是传统的中国火锅。摆在斯大林和毛泽东面前的火锅是特制的。 这只火锅是中方从国内带来专门送给斯大林的生日礼物。宴会开始前,苏联方面的安全人员把它拿去,后来发现原来的紫铜火锅变成了银白色的。苏联方面说,怕铜有毒,特地镀了一层锡。斯大林对吃火锅显然不在行。进餐时,他把生冬笋片直接放进嘴里并连说“好吃,好吃!”毛泽东夹了一片笋,放在火锅里涮了涮,然后放进嘴里,微笑着说“这样吃,味道会更好些。”斯大林照着毛泽东的样子试了试,说:“果然不错,中国菜确实名不虚传!” 有关这次访问的礼品很有些特色。因为是祝寿活动,自然少不了“寿礼”。这些礼物作为国礼,可能在现代外交史上是十分罕见的。去苏联前,按照毛泽东的要求,有关方面做了认真细致的准备工作。为了给斯大林选寿礼,12月1日,毛泽东亲自起草给中共山东分局的电报,明确要求:“斯大林同志今年十二月廿一日七十大寿,中央决定送山东出产的大黄芽白菜、大萝卜、大葱、大梨子(即莱阳梨)作寿礼。”每样5000斤共2万斤,由中央派飞机到济南接运,并要求“注意选择最好的”。寿礼中的农产品,除上述苏联紧缺的蔬菜与水果(包括河北鸭梨、雪梨,北京的绿皮红心圆萝卜,江西小金橘等)外,还采购、调运了浙江的龙井茶、安徽的祁门红茶、江西的冬笋等。另外,还带了江西景德镇的瓷器,湖南湘绣斯大林像,福建的漆器,杭州的丝绸纺织品和刺绣屏风,贵州茅台酒,上海名烟、牙雕以及紫铜火锅、12双象牙筷子等。 这次去莫斯科给斯大林祝寿,毛泽东所带的礼物是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名义赠送的。寿礼整整装了几车皮,毛泽东却舍不得给自己做一件像样的呢子大衣以抵御西伯利亚的严寒。 新中国刚刚建国,百废待兴,中国政府能拿出来作国礼的不会有多么高级的,但这已经凝聚了中国领导人十足的诚意。 毛泽东这次出访,由于随行人员太少,没有专门礼宾工作人员。如果一定要说说这次访问的礼宾工作,不能不提到周总理,正是他在关注着这项工作。周总理把主席送出国、送回国,亲自打点礼品,亲自关照送给斯大林的寿礼以及送给苏联其他领导人的礼品。2月17日毛主席离开莫斯科后,周恩来又在莫斯科工作了一段时间。他送走毛泽东后,又特意来到主席住处,对宾馆里的苏联全体工作人员进行统计,亲自为他们准备了纪念品,宾馆的工作人员对周恩来的真诚、细致的工作态度非常感动。 外交波澜真是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圆满出访苏联归来不到一年,毛泽东就又为抗美援朝战争绞尽脑汁筹划事宜了o面对当时“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咄咄逼人、大有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扼杀于摇篮之中的狼子野心,毛泽东主席高瞻远瞩,亲自策划了一出千古绝唱的“瓷盘外交”。 在抗美援朝战争进行到艰苦卓绝的白炽化胶着状态之际,远在北京的毛泽东主席时时关注、指挥着朝鲜战局。在国内开展轰轰烈烈的支援抗美援朝运动的同时,一出“瓷盘外交”的好戏在毛泽东主席的导演下出台了…… 1951年初夏,中共中央办公厅根据毛主席的意见,指示江西省委烧制“水浒故事瓷盘”作为国家礼品瓷赠送斯大林,要求“高级,特制、美观”,能充分反映中国的“民族特色”。 江西省委旋即派员赶赴景德镇,决定以明、清两朝的皇家御窑、解放后更名为建国瓷厂的瓷器为主,邀请国内瓷业精英,共同策划、设计、烧制这套“水浒故事瓷盘”。根据水浒108将的故事,设计出108个故事连贯的瓷盘,为了更充分表达毛泽东主席给斯大林赠送“水浒故事瓷盘”的深刻用意,中央办公厅决定增加江西省委所撰七律序诗盘和墉生书“替天行道”楷书跋尾盘,共110只为一套,每个盘子都写有“中共江西省委赠”。 建国瓷厂全体制作人员为中苏友好的热情所鼓舞,竭尽全力,精炼瓷泥和釉料,彩绘高手们精心设计画面,一丝不苟,终于烧制成功三套“水浒故事瓷盘”。出窑后精选一套派专人送往北京,毛泽东主席十分满意,将其作为国家礼品瓷,并以中共江西省委的名义赠送给斯大林。 斯大林对这套精美绝伦的‘水浒故事瓷盘”十分喜爱,更深谙毛主席希望他这个老大哥“替天行道”的弦外之音。 于是,斯大林和他领导的红色苏联对艰苦卓绝作战中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给予大力的支持。除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初期,斯大林命令苏联空军和防空军高炮部队直接参战,有力地支持了志愿军入朝初期作战外,又专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培训空军并派出顾问团协助年轻的中国空军作战。根据志愿军武器装备落后、陈旧的实际情况,斯大林领导的社会主义苏联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提供了40个陆军师的全部装备及大批运输车辆、军用物资等援助,还将威力巨大的、令“联合国军”闻风丧胆的新式武器“卡秋莎”火箭炮装备志愿军炮兵,为抗美援朝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时光荏苒,逝如流水。50多年过去了,但那千锤百炼而特制的、代表当时中国制瓷最高水平的110个“水浒故事瓷盘”在开国领袖导演的“瓷盘外交”中所起的作用功不可没。斯大林逝世后,这套110个“水浒故事瓷盘”被当做中苏友好的象征被苏联国家博物馆(即今天的俄罗斯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上世纪80年代,湖南省一个代表团访问了瓷都景德镇,在景德镇轻工部陶瓷研究所看见了剩下的两套‘水浒故事瓷盘”。出于对毛主席“瓷盘外交”策略的崇敬和对这套旷世罕见的极品瓷盘的喜爱,湖南一实业家出巨资买下了一套珍藏,至今己成为国内仅存的完整的一套。这套精美绝伦的旷世珍瓷,生动形象地记载了毛泽东主席高超的外交艺术。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议》的签订,标志着历时3年多时间的朝鲜战争终于落下了帷幕。中朝两国人民在共同反抗侵略军的斗争中结下了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同年11月,金日成来访。在他带来的礼物中,有一只长方形嵌螺钿木胎漆盒格外引人注目。盒子的盖面中央用螺贝片镶拼着四个朝文大字“万寿无疆”。这是朝鲜平壤市全体市民专门送给毛泽东主席60寿辰的生日礼物。这只漆盒是由平壤艺术家精心制作的。螺钿漆器工艺是中朝两国的传统手工艺,久负盛名。这件漆器呈长方形,底边略大,矮脚,盒面稍鼓,底漆为黑色,光亮润泽。图案为几何对称图形,四周用螺钿修饰出细致纤巧的蔓枝花纹,显示出朝鲜艺人高超的技艺,表达了朝鲜人民美好的祝愿。这件漆盒的器物语言自然也暗含有“两国好和,如胶似漆”之意。 新中国外交可谓层层叠出。“金镶宝石首饰及孔雀石首饰盒”的漂亮国礼,是1954年9月刚刚上任的苏联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的赫鲁晓夫访华时赠送给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的。赫鲁晓夫是应邀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周年的庆典而来访的,这次访问是苏联最高领导人首次访华,也是赫鲁晓夫第一次访问中国。为了表示对中国的友好,赫鲁晓夫特意挑选了这套礼品赠送给毛泽东。其中孔雀石首饰盒长35.2厘米,宽20.5厘米,高17厘米,是用一整块孔雀石雕成的。这样大的整块孔雀石,颜色如此鲜艳,纹理如此细腻是非常罕见的。孔雀石不但是一种珍贵的宝石,而且在西方文化中有带来好运的寓意,是赠送给家人和最亲密的朋友的礼物。虽然,上世纪50年代末期中苏关系便开始恶化,但通过这件礼品来看,当时两国还是非常亲密的。这件礼品是当时中苏关系友好的历史见证。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中苏矛盾激化,中苏关系最终彻底破裂,社会主
【年份】2010
【期号】第11期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 1、景德镇陶瓷工业年鉴(1999年) 作者:王达林 年份: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