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天启崇祯青花瓷鉴识
作者: 高松年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官窑   崇祯   辨伪   万历   断代   釉色   明代瓷器   天启   底部  
描述: 收集古玩瓷器,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两关比较难,那就是辨伪和断代。首先是识真伪。因为,你买了假货,断代也就没有意义。因此,先要学会识真伪,然后再研究断代的问题。而且,断代又在某种意义上是辨伪的一种延续。但辨伪又十分复杂,不是一二句话能说得清,即使对于鉴识专家来说,也不是一劳永逸之事。因此,只能具体问题具体讨论。这里,想结合自己的感受,探讨一下天启崇祯青花瓷的辨伪和断代问题。
千峰翠色煨瓷绵 通古融今炼华年——卢伟孙青瓷作品欣赏
作者: 马强   来源: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与现代   龙泉青瓷   青瓷釉   杰出   瓷土   现代艺术   拉坯   釉色   自然   作品欣赏  
描述: 都说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浙江龙泉特产的紫金土似乎就是为炼造青瓷艺师存在的。这种土经过1300°高温还原后就会变成绿色,巧夺天工、享誉海内外的各种青瓷工艺品便呈现在世人面前。卢伟孙就是身、心都已与家乡土完美交融在一起的青瓷艺师的杰出代表。
现代陶瓷雕塑表现手法探究
作者: 周德民   来源: 市场观察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现手法   陶瓷雕塑   陶瓷釉色   陶瓷彩绘   装饰手法   成型手法  
描述: 陶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大发明之一,欧洲人也一向视中国陶瓷为无价之宝,所以,欧洲人把瓷器叫做“China”,久而久之,“China”也成了中国的英文名称,“陶瓷”成为了中国的代名词,由此可见,陶瓷不仅仅是中国灿烂的古文化重要部分,还是这个国家的开始。陶瓷雕塑,不仅能反映出各个阶段时期的人们的制作工艺,还能折射出当时人们的生活文化,是我们了解祖国历史的最有效途径。
浙江衢县元代窑址调查
作者: 季志耀   沈华龙   来源: 考古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堆积层   窑址   乳浊釉   管家   元代   青白瓷   釉色   湖南   窑口   坞口  
描述: 1983年在衢县的大川乡、湖南乡、白坞口乡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了不少古代窑址。这三个乡地处衢县南部山区,乌溪江水系,互相毗邻:有丰富的瓷土矿和森林资源。窑址设于这一带依山傍水,瓷土质地较佳,条件优越。一、窑址概况〈一〉大川乡窑址大川乡发现窑址三处:大珠村广坞窑址;庭屋村管家塘窑址;前林村窑山窑址。前林窑是明以后的白瓷青花;在距前林村东北2公里的廿里乡塘坞村碗窑亦发现一处明代青白瓷、青花窑址,其中的影青及各色
清康熙青花笔筒珍赏
作者: 黄杰钦   来源: 福建文博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苏东坡   福建省   青花瓷器   构图   疏朗   玉璧底   釉色   赤壁   美感   康熙时期  
描述: 福建省文物总店收藏众多的笔筒,其中,尤其以康熙笔筒为多。康熙笔筒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品种齐全,有青花、粉彩、单色釉等。现将福建省文物总店藏青花笔筒中的代表作简介如下。1.康熙青花山水人物小笔筒(图一
龙泉窑上赏青瓷
作者: 陈平   来源: 大众理财顾问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龙泉青瓷   龙泉窑   釉色  
描述: 窑火铸就了“千峰翠色”的龙泉青瓷。历史上,龙泉青瓷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境界。用复杂的工序烧造出的瓷器釉色青碧,釉面温润,可与翠玉媲美。 窑的深邃 长长的龙窑斜卧在龙泉的土坡间,奋力地吐出火舌与灰烟
陶艺创作中辘轳拉坯基本技法及表现
作者: 高英姿   来源: 中国美术教育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釉色烧成工艺   薄胎   造型艺术   陶艺创作   辘轳拉坯成型法  
描述: 离心力的作用使泥料形成以圆为基本型的器物。这样一种技术,即辘轳拉坯成型法,是在慢轮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的出现应该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古代龙山文化黑陶就是其中的典型(如图1),龙山文化黑陶高足杯拉坯成型,然后精心地在辘轳上修削,其优美的造型,轻巧的体量再加上
青花瓷
作者: 语伞   来源: 散文诗世界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花瓣   想象   历史   自由   天空   人类   火焰   釉色   哲学  
描述: 青花瓷
景泰款掐丝珐琅器辨识
作者: 陈丽华   来源: 收藏家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乾隆时期   掐丝   景泰蓝   镀金   相结合   珐琅作   釉色   金属工艺   金属丝   辨识  
描述: 掐丝珐琅,又名大食窑,今人通称为景泰蓝,是公元十三世纪末十四世纪初由阿拉伯传至中国的一种工艺,实际上是珐琅工艺与金属工艺相结合的一种复合工艺。它是以红铜作胎,用细而窄的金属丝焊接在胎体的图案轮廓上,再在其内外填充各种颜色的矿物质珐琅釉料,经烧制、磨光、镀金几道工序之后,即成为呈现着五彩
越窑与秘色瓷浅议
作者: 高阿申   来源: 收藏家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秘色瓷   陆龟蒙   上林湖   唐代中期   越窑青瓷   吴越国   政治中心   釉色   法门寺   唐末五代  
描述: 通常所说的越窑泛指东汉至宋一脉相承的青瓷体系,窑址主要分布在今浙江上虞、余姚、绍兴、宁波等地,这里原系古越族人居住地,东周时为越国政治中心,唐时称越州,越窑因此得名。唐代中期,余姚县上林湖窑产品因质地超众被朝廷录为贡瓷,并置官监烧。此后,品质愈发晶莹的越窑备受文人雅士推崇,有“类玉”,“类冰”及“千峰翠色”的赞誉。晚唐起,越瓷中的贡品又得了一个千古绝唱的“秘色瓷”称谓。越窑品种十分丰富,有碗、壶、瓶、罐、盒、罂和雕塑等。同类器皿又有多种制式。以碗为倒,分圆口、花口。圆口碗以斜壁
< 1 2 ... 10 11 1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