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作文】搜索到相关结果 901 条
-
一粒一香
-
作者:
李辉
来源:
全国优秀作文选(美文精粹)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描述:
不是“一粒香”,不是“粒粒香”,不是“每一粒都香”,是“一粒一香”!初见这四个字,是在一次好友聚餐时。欢饮至微醺,一碗碗米饭冒着热气摆至桌前。捧碗起筷,突然看见那青花瓷碗上印着四个精巧的艺术字:一粒一香:怔怔间,惶恐地将饭碗放回摆正。来不及喜悦和赞叹,便有朋友夸张做陶醉状:“刚才喝酒没醉,现在看到饭碗上的这四个字,也真是醉了!”
-
茶树的生存之道
-
作者:
古清生
来源:
全国优秀作文选(美文精粹)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阅读
智能手机
致富
无所适从
碎片化
-
描述:
自然是一个竞争型的社会,植物不动声色,或以五彩缤纷的叶子与花朵展示各自的存在,这里面却隐含有无穷无尽的生存谋略。 人类早期种植茶树,分单株自然生长,当茶苗长成小乔木时,便要架梯采茶了。现代茶园种植茶树,多采取行栽,且有定植尺寸,通常行距1.5米、丛距0.4米,每丛植苗2至3株,茶树发枝生长时进行修剪,直到常见的一行行茶树齐齐发芽。 单植茶苗不易生长,即使上了足够多的肥料,光照充分,它就是懒懒的,立在那儿。
-
罗浮山之龙脉仙山
-
作者:
邵鹏
来源:
全国优秀作文选(美文精粹)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罗浮山
龙脉
亚热带
-
描述:
峰峦沉伏,岩崖叠翠,云封雾锁,仙气缥缈,亚热带的温润气候使罗浮山四百峰峦起伏于云雾之中,如舞凤腾龙。也许正是这恢弘绮丽的幻景,让罗浮山与龙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传,明朝宰相刘伯温南征,登上罗浮山海拔1296米的飞云之巅。他放眼望去,不禁失声赞叹,因为他看到罗浮山与中华龙脉一脉相承。中华龙脉始于昆仑,分为北、中、南三大行龙,实际是中国东西走向三大山系的意向概括。南龙“出自昆仑,东行一沉,耸为大巴山,再沉再耸为南岭,三沉三耸而为罗浮。如此真龙地脉,至尊至贵,难得难得”!据刘伯温当年推测,罗浮山龙脉极南之地便是出海龙珠,五百年后必富甲天下。 中国人对于龙的图腾崇拜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所谓“龙脉”,是贯通龙体之血脉,是生命循环不息之象征,在外则体现为连绵起伏的高山大川。中华龙脉贯穿整个罗浮群山,旺盛的龙脉气血在此汇集冲天出海,造就了罗浮山无与伦比的自然风光。 这无限风光可概括为“五绝”: 其一是“云绝”。独特的温润气候和南北交汇的气流影响,打造了罗浮山云雾缥缈之中时隐时现神奇美妙的瑰丽景观。飘浮在峰峦上、缠绕在山腰间、幻化在溪谷里的五彩云雾给罗浮山带来了仙山、神山的美名,置身于罗浮山虚无缥缈的云雾之中,恍如仙境。
-
旧时明月旧时窗
-
作者:
李娟
来源:
全国优秀作文选(美文精粹)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隐”
红楼梦
童年生活
明月
苏州园林
林黛玉
中国古典文化
狮子林
-
描述:
红楼梦中有一处窗很美,便是林黛玉潇湘馆里的窗。窗上罩着淡绿的薄纱,窗纱是蚕丝织成的,人在花窗前走过,若隐若现,此时的潇湘馆仿佛是一阕宋词了。苏州园林的窗,都是含蓄和掩藏的,它诠释了中国古典文化里的“隐”。苏州狮子林里的窗也分外迷人,这里曾是大师贝聿铭童年生活的地方。狮子林随处可见一扇扇玲珑剔透的花窗,它们静默在时光深处,等着游人偷偷来窥。
-
舍身取义的太阳鸟
-
作者:
沈石溪
来源:
全国优秀作文选(美文精粹)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描述:
太阳鸟是热带雨林里一种小巧玲珑的鸟,从喙尖到尾尖不到十公分长,叫声清雅,羽色艳丽。 每到太阳鸟孵卵的季节,野芒果树上便鸟声啁啾,雄太阳鸟飞进飞出,忙着给在窝里孵蛋的雌太阳鸟喂食。
-
还债
-
作者:
林子明
来源:
全国优秀作文选(美文精粹)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描述:
学者金雁在东欧作访问研究期间,遇到一个80多岁的波兰老人。她是一位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全家人都死了在集中营。1992年圣诞节,金雁赶去华沙探望这位孤独的老人。老人十分高兴,穿上圣诞节刚买的新衣给她看,请她吃圣诞节的食品。最后老人搬出一个两尺见方的硬纸箱,里面有一大堆物品:小巧玲珑的圣诞树、老人穿的保暖拖鞋、老太太穿的柔质大半身羊毛衫、火腿肠、巧克力、饼干、圣诞卡、圣诞饰物……圣诞节所需的吃、穿、用一切都有了。
-
美妙古典修辞
-
作者:
张培锋
来源:
全国优秀作文选(美文精粹)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素材
日本学者
修辞
常识性
《中国文学史》
古典诗词
-
描述:
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在他的《中国文学史》一书中指出:“往往常识性地理解文学素材,却依靠语言来深切感人,这可说是中国文学的理想。”这话是很有道理的。细细想来,很多古典诗词,论题材其实很平常,它们之所以打动人心,成为千古名作,主要原因便是在精美的语言修辞上。修辞绝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形式的事,它与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是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的,离开了这些修辞,也就没有所谓思想。换句话说,一首古典诗词,说它好,一定有其得体的修辞方式、精美的表达技巧。 怎样的语言便对应了怎样的情境,从这个角度说,古典诗词是无法翻译成白话文的,因为修辞变了,翻译后的诗意也就丧失了。比如宋代晏几道《临江仙》的名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美籍华人学者叶维廉在其《中国诗学》一书中分析说:“如果解读成‘落花里有一个人独立着,微雨里有成双的燕子在飞’,这样的解读我们总觉得不妥,好像损失了很多东西。原因是:在文言的句法里,景物自现,在我们眼前演出,清澈、玲珑、活跃、简洁,合乎真实世界里我们可以进出的空间。白话式(西方式语言)的解读里,戏剧演出没有了,景物的自主独立性和客观性受到侵扰,因为多了个突出的解说者在那里指点,说明‘落花里……’‘有人……’。
-
白米虾
-
作者:
徐宗文
来源:
全国优秀作文选(美文精粹)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
课外读物
经典阅读
优秀文章
-
描述:
金风送爽,凉意乍起,每到这个时节,看见满街的鲜鱼活蟹,我就不由得想起了家乡的白米虾。 我的家乡在苏北里下河中部,这里沟河纵横,水网密布。一到仲秋,到处是稻谷飘香,人欢鱼跃,一派鱼米之乡的光景。此时,我常常和一帮被夏日骄阳烤焦的“小黑皮”们拿上简陋的工具,外出捕鱼、捉蟹、捞虾,轻而易举,次次都会满载而归。特别是那浅浅的水槽,长满了水草,白米虾就密密麻麻地钻在那中间,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得出它们顽皮的活动。我们用一根长棍,绑着一个三角形的小网,将其插在水草的中下部,轻轻地向前一推,再快快地提起。好家伙,只见小网内满眼的小白珠在跳动,好像暴雨打在船板上。略略拣去一点嫩嫩的草头,便可得到一小碗虾子。这样,一两个小时下来,耥过四五条水槽,便会有三四斤活虾的收获。 白米虾的形状与一般虾子并无不同,只是它的个头特小,还不及常见草虾的几分之一,与今日宴席上的“庞然大物”龙虾相比,它简直就是一个“小不点”。它娇小玲珑,像米粒一般,通体雪白,晶莹透亮,壳如薄膜,肉似润玉,所以称为白米虾。闹不清它怎么会那样的多,特别是在农药、化肥用得较少的年代里,到了秋天,家家户户都能网到很多很多。因为多就显得平凡,因为平凡就被人们视为草芥,因为视为草芥就被任意处置。
-
中国人三种活法
-
作者:
王开林
来源:
全国优秀作文选(美文精粹)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
课外读物
经典阅读
优秀文章
-
描述:
这三种活法摆在眼前,我们该怎样选择?混个人模狗样?挺个石破天惊?拼个风生水起? 中国人有三种迥然不同的活法:一是混,二是挺,三是拼。 “混”字派的心目中多半只有利,没有义,见人讲人话,见鬼讲鬼话。这种混子往往能够吃香喝辣,一旦参透个中奥妙,升官发财绝非难事。 在上个世纪20年代,谭延闿担任过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被人讥为八面玲珑的“水晶球”,也被人誉为“药中甘草”。身居高位,谭延闿抱定的居然是典型的“三不主义”:一不负责,二不建言,三不得罪人。
-
不遗余力地绽放
-
作者:
潘习龙
来源:
全国优秀作文选(美文精粹)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代诗人
菊花
元稹
诗句
-
描述: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君子之气,被唐代诗人元稹描绘到了极致。漫步在菊花丛中,轻吟着优美的诗句,我被菊花不遗余力的绽放所感动。端详一簇簇菊花,花瓣向四周伸展着,片片婀娜挺拔,娇艳中暗藏铮铮傲骨。娇小玲珑的嫩芽簇拥在花心处,堆砌出黄金般的颜色。再看看整朵花,只觉得它要把花心吐露,以朝阳般的气势喷薄而出,不遗余力地绽放它的美丽。花期如惊鸿,转瞬即逝去。在这短暂的花期,它们全力以赴地将自己最美丽的生命绽放,留给人们充满神韵的视觉感受,这就是菊花绽放的价值。 大自然的绽放之美无处不在:摇曳在翠绿的枝头,悬挂在柔嫩的草尖,游荡在深山幽谷,闪烁在浩渺的海滩……这般洒脱的绽放,慰藉了我们脆弱的情感,松弛了我们紧张的神经。可惜的是,很多人置身于这种美景之中,却对其熟视无睹。 生命原本就应该绽放。在奥运赛场的“百米飞人”大赛上,比赛的过程只有短短几秒钟,却成了田径场上夺目的焦点,多少人千里迢迢赶赴体育场,就是为了感受“飞人”瞬间爆发的激情。从起跑到发力,从挺起胸膛到张开双臂,运动员不遗余力的绽放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多少短跑选手花上几年、十几年的时间苦练,也就是为了向世人展示这几秒钟的绽放,自己也在绽放之中享受到生命的价值与成功的喜悦
<
1
2
3
...
52
53
54
...
89
90
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