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文艺生活】搜索到相关结果 2513 条
-
沈鹏、周俊杰评林凡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雕塑
艺术评论
-
描述:
沈鹏致林凡 林凡兄: 你长期在诗书画三绝之路上求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从你的对诗僧齐己的偏爱,表明你追求着一种新境界;从你的“刘郎骑马返京兆”,想见你对往事的感喟;又从“归时浑忘夜停梯”,传来你勤于切磋的信息。社会上一向看重你的工笔重彩,而你的这本书法选集问世,将会给人们一个更完美的林凡形象。 并颂 笔健! 沈鹏 癸酉岁杪 周俊杰致蒋力馀 力馀弟: 《林凡集林》收悉,至为感动。
-
“自然意趣”与真性情
-
作者:
未君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雕塑
艺术评论
-
描述:
钱玲萍,女,安徽安庆人,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画院特聘讲师、未君工作室助教,中国现代国画研究院工笔重彩画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北京丹青盛世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作品十余次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全国大展并获奖。 每当窗外的树叶稀稀拉拉落下的时候,每当一阵阵劲风从窗外掠过的时候,我们时常会不经意想起一个地方或者一个人,细数着那些层层叠叠的黛瓦粉墙、烟芦云树、小桥流水,一步步走去……所有这些,在艺术家的画里,在摄影家的镜头里,那样亲切和那样欣喜。
-
秘域苴却砚
-
作者:
俞飞鹏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雕塑
艺术评论
-
描述:
苴却石,石眼青如碧玉,红似金瞳,有紫石青花,隐隐绰绰,绿膘黄膘,叠叠映映,绿萝红萝,如梦如幻。 苴却砚,始于何时? 1.出生 砚类,有的出生古早。 看那歙砚,沉睡清幽的龙尾山中,早早地在唐开元
-
不见桃源
-
作者:
成佩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雕塑
艺术评论
-
描述:
一个现实中的男人,戴着眼镜,无望而深刻地蜷缩在一张造型简练、做工精良的古老春凳之上。他仿佛正躺在一个无始无终的梦里。只有老树桩做成的盆景架上,那株栽种在青花瓷里葳蕤生华的兰草提示着某种高洁而远古的意境之思。 这件被名之为《兰之猗猗》的作品,其意取自古诗《幽兰操》之韵,相传乃昔时孔夫子“伤不逢时作”(韩愈语)。
-
超旷淡远 疏荡飘逸
-
作者:
蒋力余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雕塑
艺术评论
-
描述:
海边拾石二首 五彩缤纷眼欲迷, 欢腾跳跃返孩提。 此身恍若成精卫, 填海不嫌躯体微。 斑斓疑是女娲遗, 万劫千磨水下奇。 不补昊天甘委地, 归来携袖夕阳西。 《海边拾石二首》隶书中堂,见于《沈鹏书画续谈》下册,此书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沈鹏先生作为卓越的艺术家,他首先是思想家、学者、诗人。他的创作,激情与理性、诗意与技法达到了有机的统一。
-
浅析叶毓山纪念碑雕塑的构筑性
-
作者:
罗彪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雕塑
艺术评论
-
描述:
我于2003年考入四川美院,当时教师、学生之间流传着叶毓山院长时期的很多故事,比如:美院足球纪念碑、寝室不熄灯制度等等,讲的人总是津津乐道,听的人往往入神。 2009年我因为写《叶毓山雕塑研究》一文前往成都牧马山叶毓山先生工作室拜访,这是第一次见到叶老师本人,受到了他的热情招待。他当时正在做《新生》《大禹》等作品泥稿,我顺便也欣赏了他工作室陈列的《八仙》等作品。
-
雕塑家李秉圭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雕塑
艺术评论
-
描述:
李秉圭,1949年出生于臺湾省彰化县鹿港镇。作品获台湾省主席艺文奖、台湾省第廿届中兴文艺奖(木雕类得主)、第五届全球文化艺术薪传奖(木雕类得主)。他曾获得美国传记协会终身成就奖、台湾工艺之家、彰化县百岁百杰、文化资产保存技术保存者荣誉。先后在彰化县立文化中心、三义木雕博物馆、立法院、国立历史博物馆高雄分馆、历史博物馆台中港区艺术中心、中正纪念堂、后备司令部忠爱艺廊举办木雕个展。
-
浅析木材的认知特性及其在雕塑作品中的表现
-
作者:
吕学晶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雕塑
艺术评论
-
描述:
在当代艺术思潮的影响下,近十年间,国内艺术院校的木材质雕塑创作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呈现出越来越多样化的趋势,特别是从2007年以来,几乎在每所艺术大学的毕业创作展上都有各种木类雕塑的出现。木材作为雕塑创作的一种重要的材料之一,其本身的诸多特性在不同的木雕作品中有着不同的表现,比如,它的物理特性和加工方式特性,这两种特性在作品中表现得比较直观,而木材的认知特性相对而言却表现得比较抽象,在木雕创作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表现自己创作思想的同时,更应认识和利用木材的认知特性,尊重材料自身的“性格”,这对雕塑创作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
三言两语话力农
-
作者:
康移风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雕塑
艺术评论
-
描述:
肉肉的总放着些笑意的那张脸上,一对小眼睛就是瞪得再大也不会吓得人一滚。散散慢慢、无拘无束、活蹦乱跳的邹力农几乎很少有叫人厌烦的时候。 他有位大名鼎鼎的搞版画的父亲,尽管力农日后没照着去刻木板,但父亲为人处事一直是他骨子里的样本:真实、率性,绝不拿腔拿调也绝不霸蛮去讨好人。早年在省城最高艺术学府做了几年扎实功课后,辅导、设计、策划、做雕塑,凡与艺术有关的事他都去搞,多元的接触为他后来的艺术创作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活跃而丰富的思维空间。
-
立体的钱海源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雕塑
艺术评论
-
描述:
近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湖南省文联、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广东美术家协会作为指导单位的“脚印——钱海源艺术人生作品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幕。这是钱海源先生从艺过半世纪生涯的首次个展,共展出代表作100余件,是其在雕塑、水彩、艺术评论等多方面成就的集中展示。原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美协主席许钦松,著名雕塑家潘鹤,原中国美协副主席林墉;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吕品田,广东省文联副主席乔平,南方报业集团副总兼《南方》杂志主编陈广腾,广州美术学院副书记黄启明,副院长林蓝,原学院党委书记杨珍妮,原广东省新闻出版局长、广东美协党委书记罗宗海,原广东美协副主席邵增虎,广东美协副主席罗一平,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广文,湖南省九歌画院常务副院长张楚雾,江西宜春学院美术设计学院院长杨震,原江西樟树市文联主席陈正元,樟树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黄少武,珠海市社科联主席蔡新华、著名文化学者俞永琪,著名老艺术家李汉仪、曹国昌、关则驹、苏华、李金明、邹达清、熊启雄、林驹、温尚光、王建国和叶国良,广东省美术馆馆长王绍强等出席了开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