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春:偶然萌生的幻想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财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那时候,我对绘画的技术与画面的控制力并不成熟,但有的是一往情深,这一往情深似乎标志着自己是超凡脱俗的。” 偶然的一张擦笔画,偶然的一张杨子荣剧照,偶然一张画坏的椅子,偶然选择了工笔花鸟……这些个命中注定的偶然,共同组成了江宏伟今天的必然。回忆起最初画画的日子,江宏伟感慨:“那时真是单纯得幼稚,然而却是甜蜜的。
青年艺术100推荐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财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程保忠的作品有中国传统工笔写意的韵味,总是以一种清淡、优雅的的灰调呈现。从白杨林雪景的手绘描述,到蓝色调的浮冰系列,他总是谨慎地选择题材。为了体现自然本身的安静和生命力,他的作品不是以完全的写实来呈现,又隐匿去了实景中的人和动物,让画面趋于韵味悠扬的宁静之感。程保忠从实景中提炼构图和表达,却将韵与境还原给观众。
浮生之闲
作者: 阿藻   江宏伟   来源: 艺术财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寄情花鸟生妙境,自工笔花鸟画成为独立的画种千余年来,名家辈出。不管是黄徐异体,还是笔底明珠,都曾留下灿烂的辉煌。 不过这种基于自然写生的画法,经过历代传承,却日渐被看做了“画工之技”,慢慢远离“文人”画的视野。 归其缘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程式化”。粉本起稿、白描皴擦、三矾九染,每一个步骤经由历朝历代,似乎刻板变成一种古典美学的仪式,被众多恨不能提笔前沐浴焚香、三拜祖师的形式主义附庸古训之徒所推崇。
徐累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财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徐累在近年已然成为中国当代水墨界的带头人物,他的工笔绘画遵循传统技法,并且与古代经典构成图像性的互文关系,以个人的独立思维,实践一个中国人对于现代艺术的深度解读,并且在此过程中重申经典文化的原型价值。2013年,徐累在今日美术馆举办了个展“世界的壳”,这是他在京举办的首次重要作品展,包括了1995年-2013年的代表性绘画作品。
杨宇 奇崛的隐喻 潜秘的文本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财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2014年“艺术北京博览会”,凯撒·贝塞什(亚洲)艺术中心的展位上汇集了一系列当代水墨的新工笔创作,其中就有杨宇近几年新创作的《逆旅》、《门之三》和《傀儡》等作品。身形纤秀,眉眼尖细,长发如丝,一位位曼妙的女子半裸着身体,时而低眉浅笑,时而若有所思欲言又止,沉静的外表下似乎隐藏着某种秘密,在黑白而空寂的画面中透露出一丝神秘的气息。
工·在当代2013第九届中国工笔画大展
作者: 王晓孟   来源: 艺术财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2013年12月18日下午3点,近年来规模最大、学术水准最高的工笔画展览“工·在当代——2013第九届中国工笔画大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出了146位艺术家创作的近400件大型作品,包括水墨、彩墨、综合材料、绘画装置等多种媒材的作品,充分展示出当代中国工笔画多元的发展路径和丰富的探索实践。与此同时,配合展览进行的学术研讨会、学术论坛和公共教育活动也对工笔画艺术未来的发展趋势、社会价值进行了深入探讨,让社会各界对工笔画艺术有了更新认识。
张羽 一指留痕
作者: 王晓孟   来源: 艺术财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手指   传统水墨   指印   当代艺术   抽象艺术   创作   作品   超现实主义   宣纸   颜料  
描述: 超越水墨 虽然从1991年开始,张羽便抛开了毛笔,用手指蘸上颜料,直接按压宣纸进行创作。但是在此之前,从1980年代初期的工笔写实绘画,到1980年代中期扇面系列和肖像系列,再到后来具有超现实主义色彩的随想集作品,张羽的创作并没有断绝与传统水墨的关系。而“指印”系列创作两年之后,张羽又开始创作“灵光”系列,并一直持续了10年。不过,虽然“灵光”系类采用的也是笔墨的技术,但是与传统水墨不同,张羽在创作中有意剔除了传统笔墨的规范及笔墨的痕迹,使其新的笔与墨落融为一体,从而便消解了笔墨之间的趣味性关系。加之“9.11”事件之后张羽创作的“每日新报系列”综合材料的作品,这些艺术实践其实已经为张羽跨越传统和媒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中国实验水墨运动的倡导者、推动者之一,多年的探索使得张羽意识到,唯有彻底舍弃毛笔,才能完全断绝传统笔墨的规则。因为承袭传统造成的使用毛笔的惯性,使得艺术家只要拿起笔,就难免进入到规则中去。即便艺术家创造出一种非常个人化的形式和风格,但终归摆脱不了笔墨惯性的定式。而通过指印创作,在完成作品之前,还包含了按压这一行为,其类似画押的方式本身就构成了一个文化概念,从而也就具备了独立的表达。
隐匿在青白釉瓶背后的历史
作者: 马伦   来源: 艺术财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柏克   上流社会   白釉   收藏   爱尔兰   法国   汉密尔顿   英国   图书馆  
描述: 也曾“衣着”华丽 爱尔兰国家博物馆内,各色珍贵文物熠熠生辉。一件被标注为“14世纪中国元代青白釉串珠纹开光花卉玉壶春瓶”的馆藏,安静地躺在珠光宝气之中,若不仔细端详,很难察觉这件凝聚了中国元代工匠“镂雕花”、“堆贴花”、“串珠纹”等技法的青白色釉竟是这样华美。 事实上,这类品种在我国不乏传世或出土之作,世界许多博物馆亦有收藏。而且,以传统追求完美的收藏眼光论,残损对于艺术品的影响绝对会令其价值大打折扣。为何单单这一件颈腹间被打了孔的“残品”却值得表上一番? 原来,爱尔兰国家博物馆所藏的这件青白釉玉壶春瓶,其不二的珍贵程度主要来自于其自身所承载的丰富史料信息,而这些信息不仅是文字,甚至是久远的写真图像,以及它背后那段鲜为人知的曲折历史。早在入藏爱尔兰国家博物馆之前,这件瓷瓶曾经以另一种姿态出现在一份珍贵的绘画史料之上。 1964年,法国国家图书馆展出了馆藏的弗朗索瓦-豪日·德·盖涅(François-Roger de Gaignières 1642-1715)绘画史料。这批以图片为主的珍贵史料主要反映了1700年前后法国的文化以及历史。
如许青花
作者: 张翀   来源: 艺术财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柏克   上流社会   白釉   收藏   爱尔兰   法国   汉密尔顿   英国   图书馆  
描述: 青花瓷是近古中国以来,最为知名的瓷器。“青花”是指用钴料在素净的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青花瓷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纹饰优美而饮誉海内外,在我国工艺美术史中占有重要地位。2005年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鬼谷子下山”图元青花大罐拍出了价值约2.67亿人民币的天价,再次带动世人对以元青花为代表的历朝青花瓷的关注。 青花之和 在青花瓷时代之前,国人所用的瓷器多以单色瓷为主,像唐朝的“南青北白”,宋朝的官哥定汝。这些瓷器与国人以绿茶为主的饮茶习惯不无关系。陆羽的《茶经》上来不谈别的,首先对茶具瓷器大谈一番。可是,随着近代世界趋向一体,中国人也不能自顾自地啜饮着绿茶。更何况,对于生活,也不止饮茶书画烧香弹琴清雅。如果没有青花的出现,在近代世界的器具文化中,中国该患上失语症了。金银铜胎、玻璃珐琅、水晶琉璃都不是中国固有的器用传统。那世所传颂的瓷器呢?晋唐青瓷太过高蹈出世,像一位难以亲近的隐士。如果没有青花瓷器出现,能够在世界器具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中国,还能否称之为瓷都呢? 青花的汇通和谐之力是前代各种瓷器所无法比拟的。
瓷器杂项
作者: 威仔   来源: 艺术财经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柏克   上流社会   白釉   收藏   爱尔兰   法国   汉密尔顿   英国   图书馆  
描述: 2013年10月大中华区第一轮秋拍中,在瓷器杂项版块苏富比的表现令人震惊。40年前以瓷器抢滩香港的苏富比在这一传统领域有他人无可比拟的优势。成化青花碗的破亿成交,或许让人没有感到多大的意外,那么那件“明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佛坐像”以2.36亿港元的成交价被新藏家郑华星拿下,刷新中国雕塑的世界拍卖纪录,则让所有人都大跌了眼镜。
< 1 2 3 ... 30 31 32 ... 81 82 8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