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浅谈红安吴氏祠堂壁画中的艺术风格
作者: 王子龙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壁画   红安吴氏祠堂   艺术风格  
描述: 红安吴氏祠堂是以建筑、雕塑、壁画,三位一体形成的艺术综合体,而祠堂壁画在这个艺术综合体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本文主要结合红安吴氏祠堂壁画的表现题材、艺术手法等方面来对壁画中的艺术风格问题进行探讨。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有利于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我国的民间艺术和了解祠堂文化。
杨应修艺术传略
作者: 田申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亲   师范学校   湘绣   人民大会堂   艺术家   湖南省   创作   绘画   作品   工艺美术  
描述: 1、少年时代杨应修,字可宾,号慎斋。1912年11月6日生于湖南省宁乡县朱石桥乡三凤村。父亲杨季生,母亲郭氏。父亲早年毕业于宁乡师范学校,在乡村小学教语文,兼图画课。幼时的杨应修身体虚弱,母亲常带他
肖小裘的垮裤佬系列
作者: 叶梦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资格证书   陶艺   湖南省   创作设计   雕塑家   延安文艺座谈会   雕塑艺术   城市雕塑   美术作品   中国美术  
描述: 认识肖小裘之前先读他的雕塑。 湖南画院前厅放置一组雕塑:两个乡里细伢子,一个吹喇叭,一个仰头放歌,裤子垮到肚脐眼了,一脸天真,不晓得几多有味。这两个极有味的小家伙让我久久留步。 当时心里一惊:“噶是哪个雕的罗?”这组名为《信天游》的雕塑,让肖小裘的名字头次进入我的记忆。 后来才知道:黄兴路步行街的系列雕塑中《纳凉》《童趣》《看西洋镜》也是肖小裘的作品。这些经典的作品使每一个到过步行街的人都会留下记忆的。 我晚上散步的终点是湘江边上的雕塑《湘江夜话》,林则徐和左宗棠在湘江船上晤谈的场面。我有时候会停下来欣赏一下,绕雕塑走一圈往回走。这个雕塑与周围的场景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也是肖小裘所造。 在长沙这个城市的某些地标,能有肖小裘的作品,这是肖小裘的福气,也是这座城市的骄傲。 肖小裘是先以作品走入我的视界。肖小裘成为我很想解读的人。 前年,我到尚书房茶馆参加湖南建筑师学会的沙龙活动——雕塑家肖小裘教授的讲座:谈建筑与雕塑。 这是我第一次与肖小裘面对面。我很专注地听他讲。他首先是从谈建筑开始,从投影仪上分析世博会的各国建筑开始切入雕塑,最后再展示自己的作品。
画家李向伟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育指导委员会   美术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   学院院长   博士生导师   硕士专业学位   学会会员   山东济南   中国美术   中国现代美术  
描述: 李向伟,祖籍山东济南,1951年10月生。曾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MF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现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作品10次入选全国性美术大展并先后获首届中国体育美展铜奖、全国优秀少儿读物一等奖、全国最佳首日封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第13届中国图书奖、首届中国壁画大展大奖等奖项,另有多件作品被斯里兰卡司法部、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北京人民大会堂、日本千叶美术馆等单位收藏。
在传统中嬗变
作者: 尹悟铭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   生活气息   生活中   中国传统   艺术家   母亲   艺术品   艺术形式   作品   雕塑艺术  
描述: 嬗变,在辞海中的解释为"蜕变"、"一种核素转变为另一种核素"、"发生在物理世界的彻底改变(如特征或条件的改变)现象"、"演变、变迁"。在对于嬗变的语言解释中,我们总是能找到传统的痕迹。如:"变化而嬗"、"以不同形相嬗也"。什么是传统?传统,在辞海中的解释是以前时代留下的一种文化。一个时代确凿无疑的观念有时候是下一个时代的难题。在这个世界上,你可以超越习俗和限制,但不能无视它们走得太远。从某种角度上来思考,传统是一种思想,是一种民族精神,它具有民族的特性,涵盖了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因素,是一个国家民族历史的见证。作为造型艺术形式的雕塑艺术亦如此,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
王维民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   生活气息   生活中   中国传统   艺术家   母亲   艺术品   艺术形式   作品   雕塑艺术  
描述: 艺名寅冬,1962年生,山西平遥人。平遥县美术家协会会员、平遥县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专业委员会理事。自幼喜爱绘画,多年学习中国传统绘画,1996年接触刻铜,书法、绘画皆能以刻铜表现,纯手工传统工艺,师法清末刻铜大师陈寅生,又具有个人风格,有民族民间特色,许多作品被海内外收藏家收藏,多件文房刻铜作品见于收藏刊物书籍。
为广东产生有影响的艺术大家而高兴
作者: 钱海源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工作   研讨会   三种类型   山水画创作   广东   当代中国   版画   美术家   中国美术   山水画艺术  
描述: 在当代中国美术界有三种类型的美术官员:1、官当不好,画也越画越差;2、画还不错,但只顾自己捞名利,官当不好,所管美术工作糟透了;3、官当得很好,画也画得很好。许钦松领导广东美术六年多来,广东美术工作
孟子的气论思想对中国艺术的影响
作者: 梁威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思想渗透   中国艺术   气势   艺术家   艺术理论   孟子   艺术创作   气论   气韵   骨法用笔  
描述: 孟子的气论思想以“养气”说为核心,他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绥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绥矣。”孟子对“气”的论述,形成了他的气论思想。孟子的气论思想对中国艺术影响深远,秦汉魏晋以来,中国的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艺术都被注入了“气”的精神。艺术家吸收了孟子的气论思想,并把它引用到绘画、书法、舞蹈、雕塑、音乐、击剑等艺术之中,从而使“气”在中国艺术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
读钱海源有感
作者: 梁明诚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实践   成熟   海源   文章   本体语言   社会角色   转型期社会   水彩艺术   雕塑艺术   特殊  
描述: 读钱海源的雕塑和水彩,读他的文章,读钱海源这个人,我有些感想一定要写下来。学生时期的钱海源,就以他与众不同的特质,比如,热衷学术活动、积极办墙报、关注周围的动态、大胆发表意见等,留给同学们较深的印象。文革中,他是敢闯的小将,但他以敢于保护"牛鬼蛇神"、敢于保护被视为"封资修"的教学资料而深得人心。新时期以来,钱海源成熟得很快,一方面,他的雕塑和水彩不断成熟,一方面,他不断发表各种
< 1 2 3 ... 243 244 245 ... 250 251 25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