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19】搜索到相关结果 114 条
-
瞿默:一人一帆的海上舞蹈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儿女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家部委
书画艺术
作品赏析
协会会员
水墨
1951年
美术家
中国北京
-
描述:
好起来,个子也是在后来长高的。” 1985年高中毕业后,翟墨考到山东艺术学院学习油画。从那时开始,他蓄起了长发,头发最长时能垂到腰际。1 987年,毕业后的翟墨到北京闯荡,在电影学院学习摄影
-
张安君油画艺术
-
作者:
暂无
来源:
诗潮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选
高级检察官
1959年
检察系统
书法创作
人民检察院
协会会员
日历
-
描述:
张安君油画艺术
-
细微中彰显母爱
-
作者:
暂无
来源:
晚霞·上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毛主席去安源》
1968年
油画
-
描述:
我的母亲郎毓秀。如今已91岁高龄了,每天还拖着中风后半身麻痛的身子给歌剧系的学生上课。上世纪三十年代。她在上海唱《蝴蝶夫人》获得第一名,红遍了东南亚。至今,海外华人还记得,当年百代唱片公司录制的女高音歌唱家郎毓秀鼓舞抗日士气的歌曲。母亲忙忙碌碌几十年。不光是事业有成,在子女们心中,她也是个好母亲。 母亲有九个儿女,为了音乐学院的教学工作。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家里便请了阿姨照顾我们的日常起居,但她还是要拿出精力和时间过问和安排我们的生活和学习。 母亲常去外地开会、采风或出国访问,假期还要到部队演出、到农村搞社教等,常常几个月才回家。父亲在外地工作的那几年,母亲每次回来,家里就充满了欢乐。母亲是个开朗的人,她常给我们讲故事和国外的见闻,教我们唱外国歌曲。可以说,母亲是我们最好的启蒙老师。 每逢年节,母亲便会在家里组织一些游戏。在复活节,说有兔子给我们送来了蛋,要我们在家里四处找:有一年母亲还请了位神父朋友到家里来扮圣诞老人。受母亲的影响,家里每年过年过节都搞有奖游戏。总之,只要有母亲在,家里就充满欢乐,母亲给了我们一个幸福温暖的家。 母亲关心我们的学习,每天叮嘱我们练毛笔字,念课文给她听。上世纪五+年代初,学校还没现在的汉语拼音,我老是忘记一些字的读音,母亲就教我,花费了她很多时间,她却没责备过我。冬天,家里没烤火炉,我的手指冻疮特别厉害,八弟也被冷得哭兮兮的,母亲就点起小煤油炉子,让我们坐在面前取暖。记得我上初中住校时。每周三母亲都到学校给我送衣物:晚上谁回家晚了。母亲总是要骑车去找。想起我们这一群儿女。母亲真为我们时刻操心。母亲教育我们总是以理责备。尽管有时也用戒尺。不过也只是手臂高高举起,戒尺轻轻落下。 母亲每次从外地回来,总是给我们带回各类礼物,像北京的棉鞋,还有很多小玩意儿。她总是兴致勃勃地引导我们去了解。使我们有极大的好奇心去探索,增长我们的见识。有一套当年母亲买回来的西欧旅行写生画册。成了我后来学画水粉画和油画的范本。保存至今近50年。 母亲过日子很节俭。家里有台缝纫机,她买回布料,给我们裁剪衣裤裙子,为我们缝纫。我15岁时,母亲就教我裁剪布料,学用缝纫机。我们的袜子易破,母亲总是不停地为我们织袜子,看书、看电视时她的手从没闲过。所以,我们的衣服、手帕、袜子都是母亲亲手做的,那情景至今还浮现在我的记忆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正是对母亲细微之中彰显母爱的写照。 母亲还是个很孝顺的人,父亲在外地工作时期,爷爷已衰老,大小便失禁时,母亲总是亲自替爷爷换洗。爷爷常说,他已是生活在天堂了,儿媳这么孝敬他,把孙儿女教育得又听话,他心满意足了。 母亲不光教学,还常常尽自己的能力关心、帮忙有困难的学生,她总是把这些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热心帮助,不求回报,音乐学院早期的学生们都叫母亲“郎妈妈”。天津音乐学院前院长石维正先生写过一句话,是对母亲的高度评价——郎毓秀本人就是一本永远值得品读的书。
-
精神养老:关注与诉求
-
作者:
暂无
来源:
晚霞·上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毛主席去安源》
1968年
油画
-
描述:
,尤其是一些丧偶老人、空巢老人。据报载,家住山东烟台市某小区的张先生。某日看到一位老太太长时间站在开着窗户的三楼阳台上,以为她要寻短见,急忙拨打了119。还叫来周围居民上去搭救,结果却是虚惊一场。原来
-
映秀:震中之光
-
作者:
暂无
来源:
晚霞·上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毛主席去安源》
1968年
油画
-
描述:
“旅游业、餐饮业、民俗用品制造等特色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当地独有的文化。”汶川建县已有2119年,在1952年之前的500年里,绵虒一直是汶川的县城,古称寒水驿,为历代官府重要驿站。这座古镇很长
-
重庆大轰炸 永志心底的伤痛
-
作者:
暂无
来源:
台声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格尔尼卡》
1937年
描绘
重庆大轰炸
艺术大师
西班牙
巴斯克
城市
-
描述:
艺术大师毕加素曾画过一幅名为《格尔尼卡》的油画.描绘了1937年4月26日德军对西班牙巴斯克圣城格尔尼卡实施的无区别轰炸。轰炸过后的格尔尼卡.城市和生物四分五裂.睁着恐怖的眼睛凝望战争造成的浩劫。同样的厄运.也降临到山城重庆.而且比格尔尼卡更加触目惊心。
-
美国华人雕塑家吴信坤青铜雕塑作品选登
-
作者:
暂无
来源:
神州民俗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州美术学院
作品选登
美国华人
佛山市
雕塑家
青铜雕塑
1951年
大学毕业
-
描述:
吴信坤简介 1951年7月25日出生于中国广东省佛山市 1976年大学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 1981年研究生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
-
陈琳油画作品
-
作者:
暂无
来源: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1998年
安徽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
中央美术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
陈琳
油画作品
博士研究生
-
描述:
陈琳,1973年生,安徽无为人。1989—1996年在安徽师范大学美术系学习,获学士、硕士学位。1996—1998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工作(借调)。现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美术学和设计教育研究。
-
重返 慈禧太后“出国游”
-
作者:
仝冰雪
来源:
中国收藏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1904年
西方世界
出国
世博会
中国代表团
清政府
革命宣传
慈禧太后
-
描述:
。 ◎文、图/仝冰雪 1900年巴黎世博会,大清皇太后慈禧的形象第一次出现在世博会上。同年开始的庚子事变,再一次重创了摇摇欲坠的大清政府。为了改善自己的国际形象,1902年,清政府接受
<
1
2
3
...
8
9
10
11
12
>